內心強大平和才是你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東西,好像也少有人。曾有段子調侃:你的安全感應該來自於每天在變好的皮膚,體重計上你想保持的那個體重,銀行卡里足夠的餘額和手機滿格的電量,不應該來自一個男人三言兩語的情話和承諾。

彷彿我們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時代,不論在哪個年齡段,或是工作或生活中都有安全感的缺失;甚至有些人的成長環境就是從小極度缺乏安全感、缺愛,導致他們一直覺得自己過得不幸福,其實大多時候只是活在自己的心結和陰影裡。

很多人嘗試很多方法獲取安全感,或是提升自己、或是掛靠比自己強大的人,我覺得與其說安全感這是一種感覺,不如說是一種能力,愛的能力,感悟的能力,內心強大平和更容易有安全感,也容易從別人那裡獲取正能量。

顧奈說過:所謂的安全感其實都是自己給的,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所以不能留住喜歡的人,就覺得對方不靠譜,但那些看上去靠譜的人,有時候不過是因為沒得選。你看得上的人,一定會有別的人喜歡,少有所謂的非你不可。而增加安全感的方式,無法是給自己投資。你當然左右不了別人的選擇,但不能讓自己沒得選。

90後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一代人,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生存適應能力差,從學校走出社會,對未來有很多迷茫和恐懼。

我們從工作中想找尋的也是安全感和自我價值,也可以理解成追求一份保障和認同感,探索適合自己的領域,找到自己最終的歸宿。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傢俬人公司做編輯,老闆一人說了算,工作沒有簽訂合同,雖然當時工資高的時候有接近5000,做的也是文字相關的工作,但一直沒有安全感;老闆說調整工資制度就調整,老闆說加班就加班,就連加班費被苛扣我也無力反駁,我的薪資待遇、升職空間、命運全部掌握在別人手裡,甚至會擔心有一天老闆跑路了,公司破產怎麼辦?萬一我從事的行業面臨淘汰的風險,我又能做什麼?想來想去,覺得一直上班到退休不是我這輩子想要的生活,在滿足生存所需後,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自己主宰自身的命運。

安全感在愛情之中更是這樣,不僅女人需要男人也需要。最怕對方是整日內心惶恐的人還總是希望從對方身邊獲取安全感,哪怕對方形影不離,好像也填補不了內心的空洞,愛別人的能力也很弱。

當然沒人想是這樣的人,分析問題找原因,有這種想法的人一般分為兩種:對別人有過多的安全責任期待;禁止自己的安全渴望。

第一種人即在親密關係裡,會特別多的把安全感的部分放在別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比如有的人會說:我男票/女票太花了,Ta隨時會走啊,我對Ta這麼好了,可還是會這樣。他們在關係中會特別渴望別人給自己安全感。

禁止自己的安全渴望的人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比如有的人跟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替別人考慮,特別忽視自己,即使對別人生氣了也不會說出來。總覺得:恩,這個事情是我做的不對啊。人家那樣做也有自己的理由。我得做的更好,對方就會滿意/喜歡我了。主動的把自己放在一個邊緣的位置,付出很多,而不認為自己應該去索取什麼。

如果有這兩種表現形式的話,你就要警惕:是不是我的內在安全感在發展上的時候被卡在了什麼地方?找到其中沒有被滿足的點,重新找一個方式,找一個重要他人,重新體驗一下沒有被滿足的理想化的安全需要。可以告訴男票/女票:哎呀,我就是在這兒沒滿足,沒安全感。所以,需要你要在這兒特別的照顧我下。

第二種人試想自己是個小孩子。比方說在特定時間,對方,只有你們。你想做什麼都可以,被百分百包容。因為孩子即使給別人添了麻煩,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可以被包容的。如果沒有過的話,你需要去重新嘗試給自己創造一個這個環境,對方不用很大,也許就是你和你自己在一起,也許是你和你的親密伴侶或好友在一起,重新體驗、感受、學習這個過程。別給自己那麼多設限,無需做道德衛士,正能量超人,你只是你,不是別人要求你做的人。

最後重新讓自己學習:我該為我的安全感做些什麼?

把放在別人身上的一些安全責任拿回到自己身邊來,比方說:能不能嘗試做更好的自己?自己得做點什麼去確認一下。尋求多樣化的支持,多交一些朋友,加入一些愛好、社交團體,雖然裡面的夥伴不是你生活中實際的朋友,但是互動過程中,你能體驗到被人信任、被人積極回應的一種安全感需要。有人通過加入社會組織的公益活動,體驗到了來自他人的安全需要,自己也獲得了安全感。他們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完全的陌生人,意義在於多跟別人溝通想法,然後去嘗試,嘗試過程中常會讓我們收穫良多。

盧思浩所說: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如若沒有,願你成為自己的太陽。願你成為自己的英雄,足夠強大,足夠自信,可以給自己安全感,堅定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