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一份保險合同?

如何看懂一份保险合同?

保險合同晦澀難懂是出了名的,尤其是疾病類的險種,涉及到很多專業術語。

不過,跟香港保險相比,國內保險條款還是要簡潔易懂很多的。

如何看懂一份保险合同?

今天,老白打算通過解釋保險合同中的一些名詞,來跟大家聊聊如何看懂一份保險合同。

➤ 投保人

出錢交保費的人。

➤ 被保險人

享受保障的人,也叫受益人。

保險人

保險公司。

➤ 保障範圍

指哪些東西可以保。

這一點是比較重要的,也是能否獲得賠付的關鍵。

比如壽險就只保身故或全殘,不會保重疾或意外傷害等。

重疾險的保障範圍也不同,除了25重必備重疾,會增加一些其他疾病,包括中輕症等。

選擇上,優先選擇高發病率的,再選擇保障範圍廣的。

決定重疾險性價比的,並不在於疾病種類的多寡,而在於包含多少易發疾病。

➤ 責任免除

指哪些東西不能保。

主要包括因故意(自殺等),或者高危行為(如酒駕、鬥毆、感染艾滋等),以及非可抗因素(如戰爭、核爆炸等)引起的事故,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不過香港保險在這方面要寬泛一些,除了自殺,基本都能理賠。

➤ 免賠額

指保險公司在某個費用區間內,不用賠付。

一般意外險、醫療險等會有此條款。

比如某些醫療險會規定,1萬以內的醫療費用由被保險人承擔,超過部分由保險公司承擔。

比如復星家的《“定心丸”樂享一生百萬醫療險》就有累積1萬的免賠額。

➤ 猶豫期

反悔期,一般在10~15天左右。

這段時間如果你不想投保了,支付少額成本費後,就能無條件拿到所有保費。

若超過猶豫期,保險公司則要扣除保障成本,返還現金價值。

➤ 等待期

指在保險合同生效的指定時間內,即便發生事故,被保險人也不能獲得賠償。

很多重疾險和意外險都有等待期,比如合同簽訂後,必須滿90~180天才正式生效。若多次賠付,賠付間隔需在半年到一年不等。

設立等待期的目的一方面在於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故意騙保,另一方面也在於降低保險公司賠付壓力。

對被保險人來講,等待期越短越好。

➤ 保單現金價值

指扣除投保成本後剩下的錢,一般會有利息收益。

成本主要是指保障成本,以及推銷員佣金等,你可以理解為扣除手續費後存在保險公司的錢。

現金價值的多寡取決於投保週期。

定期型險種,現金價值一般是先增後減少,直至為零。

比如老白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達爾文1號重疾險”,若非終身投保,則現金價值會先增後減,最終為0。

下圖為30歲投保,保額50萬,投保10年,保至60歲時,達爾文1號的現金價值變動情況。

投保17年後,現金價值最高為44825元,30年後現金價值為0。

如何看懂一份保险合同?

終身型險種,現金價值則是按複利逐年增加。

很多壽險、年金險等理財型險種在達到一定年限後,現金價值會超過保費,甚至在保額基礎上翻倍。

香港地區的保險一般現金價值較高,因為他們能進行一些高風險投資,比如股票等。

香港很多重疾險會按持續複利計算現金價值,並計入保額,因此具有一定抗通脹作用,這也是國人喜歡香港保險的原因之一。

➤ 保費豁免

指在某些情況下,投保人可以不用再交剩下的保費。

比如很多重疾險都會在豁免條款中寫明,保障期內身患輕症或某種重症,在賠付後若合同繼續有效,則豁免剩下的保費。

這對剛交保費沒多久,就觸發豁免條款的人很划算,可以省下不少筆錢。

➤ 職業要求

按被保險人所從事職業的危險程度,來決定能否投保。

目前,國內職業按危險程度由低到高分為1~S類,以及最高的拒保類。

如何看懂一份保险合同?

大家在投保前,一定要跟保險公司確定好自己的職業類型。

如果選擇了與職業類型不符的產品,保險公司有理由拒保。

➤ 醫療津貼

指被保險人在生病治療期間,保險公司對住院、買藥等醫療費用進行報銷。

注意,報銷不具備補償功能,比較典型的就是醫保。

很多重疾險或壽險,及部分意外、醫療險也會有住院津貼。

另外,國內保險多基於誠信告知原則,因此審核相對容易,但賠付比較嚴格。

在投保前,老白建議不要參雜虛假成分,不然可能出現無法理賠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