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居官銘箴格言《觀操守》

林則徐的居官銘箴格言《觀操守》:

“觀操守在利害時,觀精力在飢疲時,觀度量在喜怒時,觀修養在紛華時,觀鎮定在震驚時。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從善如緣無枝之木,才住腳便下墜。”

“觀操守在利害時”,一個人的操守,利害面前常常立見分曉。趨利避害雖說是人之常情,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害觀,有不同的趨避選擇。林則徐的利害觀和趨避選擇: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觀精力在飢疲時”,一個人是否有旺盛的精力,是否有戰勝困難的意志和能力,在飢寒交迫的惡劣條件下很容易體現出來。平時養尊處優的人,一旦置身艱難困苦環境,自身尚且難保,更談不上戰勝困難,完成任務。

“觀度量在喜怒時”,一個人度量的大小,一喜一怒時表現得最清楚。有人逢喜則得意忘形,遇怒則大發雷霆,就是小肚雞腸的表現。

“觀修養在紛華時”,身處紛華之地,一個人的修行涵養就容易顯現出來。“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

“觀鎮定在震驚時”,處變不驚,臨危不亂,這是一個人的鎮定功夫,而這種功夫取決於心理素質、人生歷練和心底無私。有人聞炸雷而色變,是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人遇事就驚慌失措,是缺乏應有的人生歷練。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克服慾望就好比去拉逆水而行的船隻,稍事歇息,船便會順流而下。

“從善如緣無枝之木,才住腳便下墜”,努力向善好比攀緣無枝杈的大樹,只要一停腳,身體就要向下滑。因此,品行高尚的人在內心裡無時無刻不覺得謹慎和害怕。

林則徐居官銘箴格言《觀操守》

《觀操守》告訴我們:人的志行品德、精神體力、襟懷氣度、內存修養、鎮定功夫,在特定的環境和特殊的情況下,才能夠得到最明顯、最充分、最集中的體現。

《觀操守》突出一個觀字,既是自觀之箴言,又是 觀人之良策,自觀以警而吾日三省吾身,觀人以明而不被假象迷惑。人若要具有自制之力、知人之明,將《觀操守》置於座右或銘記於心,無異於一帖清醒劑,將會起到警鐘長鳴之功效。

■林則徐的修行名言:

1.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2.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3.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4.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5.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6.做事乖張,聰明無益。

7.時運不濟,妄求無益。

8.妄取人財,佈施無益。

9.不惜元氣,醫藥無益。

10.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林則徐升任兩廣總督後,曾在總督府衙題寫了這樣一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此聯告誡人們:只有擁有大海一樣寬廣的胸襟,善於聽取各處意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只有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才能達到“壁立千仞”的境界。

【簡介林則徐】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諡號:文忠。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後裔,1785年生,清朝中期戶籍福建侯官。林則徐於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狀》中記述:“府君諱賓日,號陽穀,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鄉(今海口鎮岑兜村),國(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欽差大臣赴廣東禁菸。他雷厲風行,嚴禁鴉片,在虎門公眾銷燬沒收的鴉片煙237萬斤,取得禁菸運動的勝利,名振中外。嘉慶三年(1798年),林則徐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後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後任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這是魏源對他的評價。

林則徐居官銘箴格言《觀操守》

高山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