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完合同就毀約,58到家如此耍賴,姚勁波就這麼被“矇在鼓裡”?


簽完合同就毀約,58到家如此耍賴,姚勁波就這麼被“矇在鼓裡”?

“生活無難事,有事找58”。

這個口號與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非常相仿,不僅有情懷,還充滿正能量。

簡單說,如果58集團(或58同城)真的如廣告所說,兌現了對公眾或用戶的承諾,那確實是令人歎服的。

作為人大代表,58集團(或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今年的提案是《關於降低用工成本,促進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的建議》。

其中,有關“使用大數據提升求職效率”等,以及他在2019年年會上演講提出“不裁員、不減薪、不減少或延遲發年終獎”,在外界熱議互聯網寒冬時,也凸顯了其作為民營企業家的一種擔當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但是,如果只有姚勁波有這種意識、意願,而58同城各業務生態及管理層實際操作中相反而行,那麼,這種承諾或口號,可能就變成了欺騙了,而這才是姚勁波作為58集團(或58同城)掌舵人需要警惕的。

雖然,不知道姚勁波能否看到這篇文章,但是,剛好知曉的一件與58同城旗下相關業務的事,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由於相關事件還在溝通中,雖尚未有解決結果,但卻是真實的發生了,為了避免給相關當事人增加不必要麻煩,對其中涉及人名的部分均做匿名處理。

合作磋商前後耗時三個月,合同剛簽完58到家就要毀約?

簽完合同就毀約,58到家如此耍賴,姚勁波就這麼被“矇在鼓裡”?

眾所周知,58集團(或58同城)旗下的業務範圍涵蓋招聘、房產、二手車、二手市場、寵物、本地商務、本地服務以及類似保潔、月嫂、搬家等在內的與用戶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服務。

這件事中的58同城旗下業務主角是58到家(天津五八到家貨運服務有限公司)。

2018年9月,原58到家相關人員HJL初步表達了與A單位的合作意向。

2018年10月16日,原58到家HJL指派其下屬ZK與A單位就合作內容、形式及費用等事宜進行磋商。

2018年11月12日至14日,根據前期溝通,雙方通過微信確認了合同文本,隨後,58到家開始走內部合同審查及蓋章流程,內部會籤或審查主體包括CFO和CEO等。

2018年12月6日,原58到家ZK反饋,內部合同會籤流程已經走完,並已加蓋58到家公司印章,將蓋好章後的合同快遞給A單位。

2018年12月14日,A單位完成內部合同會籤審批流程,並在58到家已經蓋章的合同上加蓋自己的印章,將合同回寄給58到家ZK。

同日,就合同約定的內容,A單位相關人員與58到家ZK進行溝通,確認研究提綱,並啟動相關研究工作。

按照合同約定,58到家應先支付合作費用,A單位收到款項後交付成果。

2018年12月18日,原58到家ZK反饋“已經給財務,他們走打款了”。

2018年12月25日,原58到家ZK反饋“付款申請待CEO審批”。

2019年1月7日,由於58到家遲遲未支付款項,A單位相關人員聯繫58到家HJL和ZK,才得知兩人紛紛從58到家離職。

2019年1月8日,原58大家ZK拉了一個微信群,表示後續工作由58到家ZSL負責對接。

2019年1月11日,58到家ZSL表示“老闆海外出差還沒回來,目前流程卡在他那,因為在海外,彙報的過程不順暢,跟他助理也通報了,等他回來安排時間我再去彙報”。

2019年1月25日,58到家ZSL表示,“快狗這邊經營狀況很差沒錢,年後會有很大的變動,不知道走向如何,情況很不樂觀。”

58同城對外宣稱“不裁員、不減薪”,但對外合作伙伴耍賴?

簽完合同就毀約,58到家如此耍賴,姚勁波就這麼被“矇在鼓裡”?

2019年1月20日,58集團(或58同城)以“極致之力,傳橙美好”為主題,在北京召開2019年年會。

姚勁波表示:“2018年是58同城用戶量增長最快的一年,並注重做好信息質量和用戶體驗。如果經濟週期的調整不可避免,我們相信中國的未來,保持對國家和58同城事業的信心,不裁員、不減薪、不減少或延遲發年終獎,未來紮實服務好一千萬中小微商家企業。”

事實上,在各大媒體熱炒互聯網公司裁員、減員的背景下,58集團(或58同城)能作出“不減員、不減薪”的承諾,還是令外界刮目相看的。

畢竟,這體現的是一家平臺型互聯網公司的責任擔當和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2019年3月1日,58同城公佈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2018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58同城2018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36.093億人民幣(5.259億美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6%,超過公司36.0億人民幣的指引上限;毛利為31.516億人民幣(4.592億美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0%。

姚勁波表示,“58同城包括旗下品牌安居客、轉轉等移動端APP,2018年已實現覆蓋超5億用戶,並且持續保持流量的健康增長。儘管受到目前宏觀經濟環境以及激烈市場競爭的影響,我們依然達到了30.5%的全年增長率。”

很難想象,一方面,58集團(或58同城)對外發布的財報是“喜訊連連”,另一方面,58同城旗下的58到家業務相關人員卻表示“經營狀況很差”,並據此拒絕履行合同義務。

事實上,按照A單位與58到家簽署的合同,雙方的合作費用不足58同城第四季度營收的三萬分之一,這麼少的一筆錢,58到家都想“耍賴”,真是令人難以理解。

尤其是姚勁波所謂“不減員、不減薪”和“30.5%的全年增長率”言猶在耳,但具體到58到家業務時,其CEO居然可以簽完合同後就毀約,令人匪夷所思。

守合同、講信用是守法經營底線,但58到家似乎連這都守不住

簽完合同就毀約,58到家如此耍賴,姚勁波就這麼被“矇在鼓裡”?

由於合同已經簽完,考慮到對接人有更替,可能存在內部溝通不暢等問題,因此,A單位相關人員開始尋求通過第三方人員推動該事情的解決。

2019年2月18日,A單位相關人員聯繫到58到家高管JXF,希望幫忙從中推動下。後JXF將58到家政府事務部相關負責人ZX介紹給A單位相關人員對接溝通。

2019年2月20日,58到家ZX讓其另外一個同事對接,但該同事只是表示“已通過多種方式向老闆報告、解釋、提醒,以求儘快順利完成這次合同”、“後續可以直接與ZSL聯繫”。

結果,當天詢問58到家ZSL,其表示“沒有接到新的進展消息”。

至此,原本由58到家提議的一項合作,在雙方完成蓋章流程進入合同履行環節時,58到家就開始毀約了。

前兩天,原桔子水晶酒店創始人吳海的一篇文章引發朋友圈“刷屏”,核心要點是對有關部門之間在的“推諉制皮”的問題予以反映。

但現在的情況是,很多民營企業內部何嘗不是這樣呢?

就以58到家為例,一個很簡單的合同,前前後後耗費近半年時間,內部相關人員“踢皮球”式的對接不解決問題的做法,並不比有關部門好多少。

“守合同、講信用”是任何企業守法經營的底線,這個樸素的市場共識和法律常識,屢屢被打破。

事實上,如果不想開展某項合作,沒必要花三個月時間磋商,也沒有必要花費一個月時間走內部合同蓋章流程,完全可以在合同蓋章前的任何一個環節“喊停”。

合同蓋完章進入履行環節再毀約,就是違約的違法行為,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我們無法判斷這是58旗下子業務的一種偶發事件,還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管理問題, 但這確實暴露了58集團(或58同城)“真實的一面”,外表看似光鮮亮麗,但旗下一些業務底子或裡子可能是對法律和合同的蔑視,和契約精神的缺失。

當然,這種情況,58集團(或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可能並不知曉,但這種58旗下業務針對合作伙伴的“耍賴”方式,也會對58集團(或58同城)產生不小傷害。

一方面,我們要加大合法民營企業或民營經濟的保護力度,另一方面,對於類似58到家這種隨意“撕毀合同”的老賴做法,也應加以警惕或規制。

畢竟,契約精神是市場經濟的根或魂,也是企業安身立命的之本。

因此,作為58集團(或58同城)創始人的姚勁波,在合適的時候還是有必要干預下,畢竟,旗下子業務的不當做法,最終損害的還是集團的品牌形象和用戶口碑。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長期關注、及等相關政策、法律及監管問題。郵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號:lijunhui0602,微信公號:lijunhui05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