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我讀了十幾本寫作書,然後絕望了


這個春節我讀了十幾本寫作書,然後絕望了


01

作為一個自由散漫的寫作者,我承認,從小學寫作文起直到現在,幾乎寫任何東西都是“憑感覺”,從沒有遵循過任何套路。

“如果我學一些技巧,一定會有個蛻變吧……”

於是,這個春節,我集中閱讀了十幾本關於寫作的書籍,想要一夜之間大變身,從此躺贏。

可是讀完之後,我絕望了。

即使是最頂尖的作家,所能告訴你的方法,也只是“不停地寫”而已。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提到“持之以恆,不亂節奏”的重要性,他每天都集中寫作至少三、四個小時,為的是“將自己有限的才能彙集起來,傾注在最為需要之處”。

偵探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說,“哪怕沒有東西可寫,我每天也肯定在書桌前坐上好幾個小時,獨自一人集中精力。”

嚴歌苓30年來,堅持每天寫作6個小時,她說,“他不認真對待自己的職業的話,肯定會想編一編就能故事寫出來了,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認認真真的職業寫手,只能像我這樣,用很笨的辦法。”

我還想要向文學大家取經,於是讀了葉聖陶先生的《怎樣寫作》和葉聖陶、夏丏尊合著的《文心》,找到的答案也不過是:在生活中養成精密觀察、仔細認知、有條理地推理判斷的習慣;通過不斷的練筆養成正確的語言習慣。

“加拿大科幻教父”羅伯特·索耶說:“當你開始構思一個科幻小說時,你已經超過80%想當作家的人;當你開始動筆寫小說的時候,你已經超過80%構思寫小說的人;當你寫完一個完整的科幻小說並且投稿,你已經屬於百分之一的人了。”

你看,除了腳踏實地,日拱一卒,哪有什麼秘訣可言。

我開始後悔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天讀書,而不是卻結結實實地寫幾篇文章。

02

很多人都認為“能寫”是一件天生的事。

比如我關注的公眾號“栩先生”,文章引經據典,見解深刻,經常被很多百萬、千萬大號轉載,我就以為這位“栩先生”才華橫溢。

可是看他最近寫的一篇文章,說自己本職工作非常忙,經常週末都要加班,所有文章,全部都是利用業餘時間、碎片時間以及深夜裡,查閱、積累、思考、寫作出來的。

比如他為了寫國企的歷史,看的相關書籍,估計比寫一篇博士論文還多,查閱的資料更是無數。

這個春節我讀了十幾本寫作書,然後絕望了


我才知道,所謂“文章寫的好”,不是你會玩弄點辭藻,講幾句似懂非懂、看似很有內涵的“金句”,也不是動不動就“看透人生”,更不是故作高深。而是,你思考的東西是每一個人都困惑的東西,你通過思考,為所有人的痛苦找到一條出路。

這是一條艱辛的路,需要大量的閱讀、實踐,更需要百折不撓的勇氣和堅韌。

沒有什麼聰明或者捷徑,能讓你寫的毫不費勁。

03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起義,太平軍戰鬥力極強,大清國20萬八旗兵和60萬綠營兵在其面前都不堪一擊,可最終卻毀在了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手裡,這是為什麼呢?

不要以為曾國藩是一個熟讀兵法、足智多謀的戰略家,在他帶領湘軍之前,並沒有多少帶兵打仗的經驗,之所以能贏,其實就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曾國藩從來不與敵軍硬碰硬地短兵相接,即使在勝算很大的情況下也從不主動發動攻擊,而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在城外紮營,然後挖戰壕、築高牆,把進攻變成防守,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只要一有時間,湘軍就不停地挖溝,一道又一道,直到讓這個城市水洩不通、斷草斷糧,等到城裡彈盡糧絕之後,再輕鬆克之。

就這樣,一座城接著一座城,一點一點地挖溝,一步步地往前拱,就把太平天國給拱沒了。

《孫子兵法》中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所謂 “結硬寨,打呆仗”,簡而言之,就是先佔據不敗之地,然後慢慢獲得細小優勢。

在個人層面也是這樣,要想走出困境或取得勝利,靠的都是耐心,而不是某個突發奇想,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等時機來臨時,一切都會有所改變,只是在那之前,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04

羅振宇在今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提到了“長期主義”的原則:

一個人的成就,來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複動作的平方。這其實就是長期主義的原則,做一件事,長期地去做,持續地去做。

所謂的偉大,有時候就是這麼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下,會積累成奇蹟。

《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那些匠人,臨摹一幅畫臨個七八年,修個木器幹到退休還沒完,緙絲一個月也緙不了幾寸。

這些工作,聰明人都幹不了。

其實,就算一輩子只能幹一件事,幹成了也是一種成功。

時間從來都不會撒謊。

最後,我希望能和你一起,無論外界環境如何,都不怨天尤人,而是照自己的計劃,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每天進步一點,有一天再回頭看時,你會發現,你已經走出了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