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先看視頻

↓↓↓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每逢週末必看展的信條

又來給大家“藝術的種草”了。

這期我們要帶大家看的是新加坡鬼才

藝術家何子彥的中國大陸首展

《一件或幾件作品》

One or Several Works

這個展覽,用圖像,聲音,文字,溼度,

以及彌散的大霧將你“吸”進藝術家的敘事中,

關於祖先、人虎、雲、幽靈寫手、

多面間諜、末世景觀….

讓你徘徊在東南亞曖昧不清的神話和歷史中。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術家 何子彥

何子彥,新加坡藝術家,他的藝術實踐在電影製作、繪畫、表演以及寫作間遊走。他的興趣集中在對藝術的形式、方法和語言的抽絲剝繭,靜態、繪製和移動影像之間的關係,以及歷史的構造。他挪用史詩神話的結構,一方面彰顯它們的宏偉神聖,另一方面又揭露它們僅是敘述工具,由此指向歷史面貌和虛構故事的交集之處。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的前身是上世紀曾享有“花園工廠”之稱的上海造紙機械廠的工作車間,整個空間呈現下沉式的舞臺構架,這讓何子彥找到了他想要的“劇場感”,使得展覽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形態。每件裝置就像扮演一個或多個角色的表演者,同時呈現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美術館空間中的下沉式舞臺構架

走進空間中,立刻浸入到一種溫溼的氣候中,在某些裝置處,會彌散出氤氳的霧氣,悶熱和潮溼的環境壓迫而來,將人不知不覺從觀者的角度拽入到角色中,好像此刻就處在東南亞真實的環境之中。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作品

《一隻或幾隻老虎》

ONE OR SEVERAL TIGERS

2017

同步雙頻高清投影,自動屏幕、皮影戲偶、10聲道音頻、煙霧、演出控制系統 (截幀)

時長:33分33秒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何子彥作品《一隻或幾隻老虎》(2017) ,截幀,圖片致謝藝術家

《一隻或幾隻老虎》又引用自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和瓜塔裡德《千高原》中的一個章節《一匹或幾匹狼》,這個名字的由來又是對於弗洛伊德經典的“狼人”案例的悖論式的解讀。何子彥的作品大多來自於這種連環式的引用,引用、誤讀、打破、重構建立起他作品的基本形式。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何子彥作品《一隻或幾隻老虎》(2017) ,截幀,圖片致謝藝術家

《一隻或幾隻老虎》是一件表演性的劇場裝置,老虎和人的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均從英國音樂人Vindicatrix的真實動作中進行動態捕捉。影像只是作為一種媒介棲居於兩塊相對的屏幕之上,寓言式的二重唱用宿命般的蒼鬱唱腔講述了馬來半島一百萬年來人與虎的故事。從遠古時期的虎被奉為馬來人的祖先,到薩滿式的人虎共存,到殖民歷史時期的馬來西亞共產黨。隨著二重唱的展開,老虎和人逐漸融入了對方的樣子。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展覽現場圖片 圖片致謝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整個故事並未遵照線性的時間,而是呈現出如地質沉積般片層式的疊加和交錯。

隨著尾聲將至,大幕緩緩上升,煙霧開始瀰漫,

表演性在何子彥的作品中並沒有被奉上神位,取而代之是觀眾在“劇場”中所體會到的圖像、聲音、溫度等等的能量的傳遞和轉化。包括作品呈現的媒介也隨著內容的深入而不斷變化。

《無知之雲III》

THE CLOUD OF UNKNOWING III

2011 - 2018

同步雙頻高清投影,12聲道音頻、煙霧、燈光、演出控制系統 ,(截幀)

時長:25分55秒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何子彥作品《無知之雲III》(2011-2018) ,截幀,圖片致謝藝術家

《無知之雲III》與《一隻或幾隻老虎》共用一套自動化劇場裝置,兩個作品交替循環播放。與上一個作品中宏大的歷史敘事不同的是,這次的故事發生在一座荒廢的低收入者公屋大廈內,八個迥然不同的人物輪番登場,與雲邂逅。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展覽現場圖片 圖片致謝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無知之雲》依舊是作者的引用,它來自於一本14世紀基督教的密經,經文中的雲成為一種悖論式的隱喻。而作品中的雲更接近一塊投射觀眾想象的載體,根據拉康的鏡像理論,以及諸多作品中關於雲朵的描述,都將雲的符號指向了人的“白日夢”,介於真實與迷幻之間。就像影像中的雲的形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只是一團氤氳的白霧,充滿神性般的隱喻。使觀者迷失般的感性體驗僭勝於理性的認知。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展覽現場圖片 圖片致謝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東南亞關鍵詞典》

THE CRITICAL DICTIONARY OF SOUTHEAST ASIA

2012 - 至今

算法合成錄像,無限循環(截幀)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何子彥作品《東南亞關鍵詞典》(2012-至今) ,截幀,圖片致謝藝術家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展覽現場圖片 圖片致謝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東南亞”這個概念產生自1940年代,首先在1941年的一部學術著作中出現,後來在日軍佔領期因軍事需要而被普及。《東南亞關鍵詞典》(The Critical Dictionary of Southeast Aisa)也是來自這樣的思考:什麼構成了東南亞這個概念?一塊從未被任何宗教文化政權統一過的地域靠什麼聯結起來?

《東南亞關鍵詞典》就像何子彥的手記何繪本,從2016年起,他於兩位合作者開始為“詞典”創造更具整體性的形式,採集線上影音素材並由算法依據英文26個字母來編排這些素材。這次素材衍生出很多個版本的東南亞,這些不同版本的東南亞之間互相牽動和交織。

《無名》

THE NAMELESS

2015

同步雙頻高清投影,雙 5.1 聲道系統(截幀)

21分51秒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何子彥作品《無名》(2015) ,截幀,圖片致謝藝術家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無名》和《名字》的創作靈感都來自於馬來共產歷史時期的真實事件。

《無名》講述的是變身者萊特的故事,這位變身者在1939至1947年間曾擔任馬來亞共產黨總書記,萊特只是他50多個別名中的一個,他的真名和背景均無人知曉。他身處多重效忠關係之中,曾在法國和英國特務部門工作,此後又在馬來亞日據年間孝於日本憲兵隊,在其三重間諜身份被揭露之後於泰國處以死刑。

《無名》的故事線幾乎完全來自於藝術家的推測,畫面則是對梁朝偉從1989年到2013年主演的16部電影的重製而產生的新的敘事。藝術家不僅在討論間諜這一話題,也在討論身份位移的時候,“夾縫中的個體”所面對的困境和選擇,而香港電影文對於刻畫“夾縫中的個體”,例如雙重間諜、線人、和叛徒一類角色的熱衷成為了這一題材最好的載體。

《名字》

THE NAME

2015

單頻高清投影,環繞立體聲,根茨·Z·漢拉恩的16本著作,演出控制系統,燈光 (截幀)

16分51秒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何子彥作品《名字》(2015) ,截幀,圖片致謝藝術家

《名字》是將西方傳統舊片重製而成,取材於將寫作過程描述為極具創想、浪漫卻又痛苦的陳詞濫調。製作此影像時,何子彥運用了他對神秘作者根茨·Z·漢拉恩的作品多年的研究所得。激發他對作者興趣的是1954年在美國出版的《馬來亞的共產主義鬥爭》一書。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作者獲取了任何其他研究人員都無法觸及的機密文件。最關鍵的是,漢拉恩畢生作品的異質性引發了對於他個體作者身份的質疑。這個特別的故事在馬來西亞編史學上有跡可循,何藉此展示了作者身份和獨創性這兩個概念的不穩定性。

《此地》

EARTH

2009 - 2012

此地- 電影版

單頻高清錄像,立體聲,2009

時長:42分鐘

音樂:森永泰弘(及Stefano Pilia)

此地- Black to Comm配樂版

單頻高清錄像,5.1環繞立體聲,2009- 2012

時長:42分鐘

音樂:Black to Comm (及 Renate Nikolaus, Vindicatrix)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藝+Weekend|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 何子彥作品《此地》(2009) ,截幀,圖片致謝藝術家

一場浩劫後時空不明的情景,五十個人仰躺於一片不知名的工業廢墟里,搖擺於意志清醒與混沌之間,生死之間,在這未知末世的現場之中。

《此地》呈現了後啟示錄式的畫面,這些圖像來自於一系列的西方“經典”畫作,像吉柯列的《梅杜莎之筏》、吉羅代的《沉睡的恩迪彌翁》、卡拉瓦喬的《聖托馬斯的疑惑》。

《此地》採用多聲道的形式,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實驗音樂人和聲音藝術家共同創作。這次的展覽呈現兩個不同聲道配樂的版本,第一個版本來自德國音樂人Black to Comm。音樂聽似“抽象”,但實際還是通過對各種現有音源進行採樣和處理而成。在Vindicatrix美妙人聲的配合下,激發出一種矛盾古怪的聽感,從前衛電子樂、到歌劇風格、再到三四十年代的淺唱低吟。另一個版本是日本音樂人森永泰弘的配樂版本,採樣於不同時期不同電影原聲的重組。

展 覽 訊 息

何子彥:一件或幾件作品

Ho Tzu Nyen:

One or Several Works

2018.7.6-2018.9.9

上海市永和東路436號明當代美術館

總策劃:邱志傑

策展人:付了了

助理策展人:陳冬昊、錢詩怡

主辦:明當代美術館、明園集團

出品人:李松堅、凌菲菲

支持:馬凌畫廊(香港/上海)

展覽票價:40元

藝+weekend往期回顧:

藝+Weekend | 連安迪·沃霍爾的“教子”都來了,寶龍美術館今夏燃遍魔都!

藝+Weekend | 失戀博物館——Dace me to the end of love

藝+Weekend | 萊安德羅 · 埃利希個展“虛·構”

藝+weekend | 帶你去看一段陌生的風景

你瞭解卡地亞,你瞭解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嗎?

藝+weekend | 週末新玩法,在茶玖畫當一回宋代文人。

一斟一飲,一期一會,喝茶中的行為藝術

藝+weekend | 原地飛行 & 這個週末教你合法地當個“飛行員”

托馬斯·薩拉切諾的天空之城

藝+ Weekend |看博伊斯“再逢”白南準&探訪高顏值書店言幾又

藝+ Weekend | 彩陶的宇宙 貝蒂·伍德曼個展& 暴走k11藝術中心

“看見”你看不見的貝蒂•伍德曼

藝+ Weekend | 年度燒腦大展《格物致新》&網紅店鼻祖——老麥咖啡館涅槃記

攝影 | 劉添澤

出鏡 | 張蕾、C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