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發展新篇章 下一波紅利在哪裡?

互聯網發展新篇章 下一波紅利在哪裡?

縱觀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實際上就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過程。從中美兩國互聯網發展來看,過去是中國複製美國的商業模式,就是“C2C”——“Copy to China”。而現在,這一情況已悄然改變,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創新之路走在了世界前列,從過去的“C2C”轉變為“CFC”——“Copy from China”,像共享單車、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百度的人工智能等都成為一些國家甚至發達國家效仿的對象。這表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而一些互聯網公司非常重視技術研發,更是打開了互聯網發展的新篇章,比如阿里巴巴成立了達摩院,騰訊在大數據方面的鋪墊,曠視科技在人臉識別安防上的技術提升,極鏈科技Video++在人工智能視頻領域的佈局等。

我們不禁思考,互聯網、大數據是如何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又該如何打開互聯網發展的新篇章?那就得先來說說互聯網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

一.傳統廣告業數據化

以在互聯網商業發展早期有兩家著名的公司,美國的美國在線和中國的瀛海威時空為例。這兩家互聯網公司幾乎誕生於同一時期,有著相似的商業模式,一出現便引起巨大關注,被認為是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先驅企業,但遺憾的是,這兩家公司都沒能走得很遠。

美國在線的成名在於其在成立不久就收購了老牌傳媒巨頭時代華納,這在當時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而瀛海威時空的著名在於它為國人普及了什麼是互聯網這一基本概念。比如,美國稱互聯網為Internet,中國稱因特網。美國稱電子郵件為Email,中國稱伊妹兒。這是這兩家公司最初的一個探索,那麼,它們為何沒有走得很遠呢?究其原因就在於它們的商業模式並沒有為新興技術建立新的經濟規則,每項斷代技術的產生都會塑造新的經濟體系或是經濟規則,而這需要身處其中的企業圍繞新技術構建新的商業模式,以此來完成技術轉型。

二.內容產業數據化

2003年,誕生了互聯網新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平臺之一——維基百科。但這時候我們說的是互聯網平臺,而不是互聯網公司。所謂互聯網平臺,實際上就是一種雙邊市場。最初,維基百科只有三五個人,依靠慈善基金的捐款購買了服務器,搭建了平臺,並制定了兩條非常簡單的規則。而現在,維基百科已經眾籌了全人類的知識。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的所有知識都已經聚合在這一平臺之上,這就是維基百科的厲害之處。

緊接著,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臺開始大量湧現,而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化身記者、攝影師、編劇,在網上分享文章、照片等。這時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在內的內容產業完全實現了數字化,內容的來源、傳播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數字化內容開始替代傳統內容,並形成了新的內容形態。

三.移動互聯網階段

在這一階段,移動互聯網對幾乎所有的生活服務業進行了數據化改造。

移動互聯網與桌面互聯網的區別,表面上看是上網方式的不同,移動互聯網用手機和平板電腦來上網,桌面互聯網用電腦和筆記本來上網。而實際上二者有著本質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移動互聯網實現永遠在線。在桌面互聯網時代,一旦我們離開電腦,就斷開了聯繫。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最常用的通訊工具是微信。我們就很少會發出“再見”這樣的話。為什麼會這樣?桌面互聯網把人類社會分成“在線”和“離線”兩種狀態,體現在QQ上也是這兩種狀態,而移動互聯網只有一種狀態,就是永遠在線,既然永遠在線,就永遠可見,既然永遠可見,又何來再見。所以,我們自然而然地不在微信中說“再見”了。

第二,移動互聯網將三個維度同時加到互聯網中。分別是時間、空間和身份三個維度。

時間維度。在微信朋友圈中,信息都是按照時間先後來排序。也就是說,時間是朋友圈內容管理的唯一邏輯。用時間管理線上內容,說明線上線下已被統一到時間這一維度中,我們在線上過的每一分每一秒就是線下生活的真實體現,而線下過的每一分每一秒也都同步映射到線上。由此可見,線上線下已融合為一,形成新的狀態。

空間維度。地理位置隨身而動,無論是步行、開車,還是乘坐交通工具,手機帶到哪兒,地理位置就記錄到哪兒。不僅如此,手機還會提供與地理位置相關的信息。如記錄行車路線、停車場位置及停留時間,記錄拍攝照片時的地理位置信息,自動匹配地理位置和天氣信息等,這些都是由數據驅動的。當地理位置變成一個數據串的時候,就會使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便利。

身份維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會記錄用戶所有的信息,這使得用戶特徵被清楚的暴露在移動互聯網上。這種清楚不僅體現在個人信息上,還包括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的個人習慣和偏好上。隨著技術推進,任何物體都會被賦予智能化,這意味著它們都有了一個身份證。可見,身份這一概念變得越來越重要。

四.萬聯網階段

前三個階段,互聯網都是圍繞人在發展,統稱為人聯網。這是一個發展趨勢,未來很可能會出現一個萬物互聯的萬聯網階段。在這一階段,數據會慢慢賦予本沒有生命的東西以生命,會讓已經有生命的東西變得更加有靈性。也就是說,所有一切在這一階段都有可能被數據化。隨著數據的沉澱,更多生命背後的世界被破解,全新的聯網形式逐步構成,人類將會和更多生命進行對話,這也是數據化給我們未來生活帶來的啟發。

結語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前景無限,這是每個互聯網企業都不容錯過的歷史機遇。未來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會產生新動能,開闢新領域,也必將會使我國互聯網發展迎來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