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內,太“會來事兒”,不單單隻有好處,還有一個隱藏壞處

如果我們說一個人“會來事兒”,這往往是個褒義的評價,意味著這個人人緣好,能夠獲得大家的肯定。但是,在體制內,太會來事兒,就一定全是好處嗎?其實並不一定,有這樣一個例子,就是因為“會來事兒”,造成的悲劇。

在體制內,太“會來事兒”,不單單隻有好處,還有一個隱藏壞處


事情是這樣的。在一個地區的政府辦,來個一個新人,姑且叫他小張吧。小張進了辦公室,各方面綜合素質都挺好,文字功底也過硬,業務能力也不錯,領導就把他當成市長秘書來培養。小張也不負眾望,卻是很早就顯示出了當領導的才能。

在體制內,太“會來事兒”,不單單隻有好處,還有一個隱藏壞處


終於有一天,領導找他談話,讓他正式擔任市長秘書。所有人都知道,市長秘書是個重要職位,前途不可限量。小張也知道,於是,在這個職位上,幹得兢兢業業,每篇材料,都按最高標準起草,市長的每個活動,都安排得滴水不漏,甚至市長沒有想到的事情,他都替市長提前做了安排打算。市長對小張非常滿意,多次在人前誇讚小張“會來事兒”。

但是不久之後,“會來事兒”的小張,被掉到了二級單位,離開了市長秘書的職位。大家都很納悶,表示看不懂。為什麼呢?其實,這都是“會來事兒”惹的禍。

在體制內,太“會來事兒”,不單單隻有好處,還有一個隱藏壞處


為什麼這麼說呢?試想,一個地區政府辦,服務市長的人、指望著市長升遷的人,何止一兩個?有秘書長、有政府辦主任、有分管主任,所有的事兒,都被你一個小秘書全盤拿下,你這些頂頭上司的價值,又如何體現呢?所以,這就是太“會來事兒”的壞處,太容易掩蓋他人的光芒,以及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