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社會心態演變催生的傳奇

白蛇故事的廣泛流傳,證明它已得到我們民族的認同,符合我們民族的文化認知。不管在之後的社會發展中,它有什麼樣的變化,我們都能從中窺見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那份文化認知。社會心態在推動白蛇故事的演變之中具有重大的決定意義。文學創作是主觀的,可是我們知道一部好的作品就是取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的。白蛇的故事就是如此,也只有這樣白蛇故事才會有如此廣泛的知名度。

“白蛇傳故事的演變,特別是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矛盾的轉化,原來是許仙與白蛇的矛盾,後來才演進為白蛇與法海的矛盾,不僅使故事的思想性大大提高,而且表達了人民百姓的一種美好的生活理想和生活追求,讓我們感受到了封建禮教的逐漸崩潰,社會進步步伐的不可阻擋,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溫情社會,觸及了人們心底最平凡而又最渴望的理想,反映了社會思想文化的變遷。”只有將人民大眾的意願表現出來的作品才會被大眾所接受。

《白蛇傳》——社會心態演變催生的傳奇

《漢書·藝文志》中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之所造也。”通過梳理白蛇故事的流傳演變,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中國古典小說最初的觀念表明了小說由民間而來的創作模式,特別在通俗白話小說方面,我國著名的四大傳說之一白蛇傳說就充分體現了這一創作模式和創作傾向”。白蛇故事作為民間的經典之作,驗證了“民間故事作為民眾心理結構的一種物化形態,向我們真實地展示特定歷史階段民眾的生活風貌及心路歷程”的說法。而為了更好地表達出民聲,自然會促使故事內容做出相應的改變。縱觀它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說,白蛇故事是社會心態催生的傳奇。

1 起源定型期的社會心態

白蛇故事經歷了長時間的起源定型期,從唐傳奇《李黃》到宋話本《西湖三塔記》、明末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經歷了唐宋元明,白蛇故事已基本成型,後世的改編多以此時期的故事特別是以《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為藍本。

在唐傳奇《李黃》到宋話本《西湖三塔記》中,白蛇是禍害人間,吃人成性,恐怖猙獰的形象,許仙是好色之徒,而“法海”則是以斬妖除魔的道士形象出現,經過之前的梳理和分析,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因素的。浙江大學段懷清副教授在百家講壇上分析過其原因:“第一,地理因素:南方多山多水,複雜的地理形成複雜的傳說;第二,中國古代傳統認知----圖騰崇拜(伏羲、女媧—人面蛇身);第三,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結構,醜化女子,警示世間男子拒絕誘惑;第四,對慾望的恐懼。”

《白蛇傳》——社會心態演變催生的傳奇

不可否認,白蛇故事的形成確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社會心態的影響當之無愧的成為決定因素。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我們所敬仰的始祖伏羲、女媧都是人面蛇身,此外,在我們民族的認知裡,蛇具有女性的形象,在封建王權社會里,主流意識--男權為中心、“紅顏禍水”觀念盛行,就使後世的人們對蛇有了一種既敬又畏,既愛又怕的複雜矛盾心情,加之早期先民對世界的認知有限,將許多人類不可解的事情訴諸於神鬼之說以尋求心理安慰。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道教也應運而生,儒釋道文化在中國廣泛傳播,加之“紅顏禍水”觀念深入人心和程朱理學的影響,所以出現此類警示世人的故事不足為奇。單單從“法海”這個衛道士的形象中就可以窺見白蛇故事背後的使命。

明末清初時期,封建君主制達到頂峰,且封建禮法制度更加深入人心,在主流意識的壓迫下,故事的主題沒有多大的變化。被公認為是白蛇故事的定型之作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主題依然是警示諭人,宣揚佛教禁慾思想,雖然已改變了之前的白蛇形象,對白蛇大膽追求愛情的精神給予了正面的回應,但是由於當時封建禮教的強大,作者只能半遮半掩的表達對婚姻愛情自由的嚮往。同時在國人的認知裡,女子是溫文爾雅,賢良淑德的,所以白蛇就被賦予了中國傳統女性的性格,形象有較大變化。而最初對法海的描寫並不多,這主要是為了突出許仙的好色被害和負心漢的意味,只有這樣,勸諭世人的主題才會更加突出。

《白蛇傳》——社會心態演變催生的傳奇

早期的白蛇故事結局均為悲劇,之所以有這種悲情式的結局,也是源於社會因素,當時的封建社會婚姻愛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根本不允許這種自由戀愛的可能性。在警示諭人,宣揚佛教禁慾思想的同時,又要將其納入封建倫理框架之中來,所以它只能是一個悲劇。

2 成熟時期的社會心態

在清朝時期,白蛇故事走向成熟,黃圖珌的《看山閣樂府雷峰塔傳奇》、陳嘉言父女的梨園抄本《雷峰塔傳奇》、方成培水竹居本《雷峰塔傳奇》等等作品使得白蛇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時的白蛇故事比之前的故事情節更加完善,並滲進了佛教前世今生,因果報應的思想。白蛇的形象和法海的形象也發生了很大轉變,而且故事也有了不同的結局,出現了大團圓式的結局。

這些改變的出現都與當時的社會變革有這密切的關係。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社會經濟有了較好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以後,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實,為了迎合大眾的意願,白蛇故事就有了較大的改變,較多的來反映市井人民的生活,同時娛樂成分增加,使得故事情節變得更加曲折。而且處於封建制度趨於崩潰的時期,作者站在普通大眾的立場上來看待白蛇的愛情,所以這時的故事內容不再是駭人的蛇妖吃人,而成為歌頌愛情的故事,所以白蛇的形象有了很大的變化,飽含了人們的嚮往,寄託了人們某種人格美的意願。法海成為了徹徹底底的反面人物,透漏出了社會處於變革時期人們對封建勢力的反抗。同時清朝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滿漢有別”的政策,使得世道的不公,為了使諷刺力度增強,眾多的義妖善妖形象出現,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就是其最有利的代表作之一。

《白蛇傳》——社會心態演變催生的傳奇

明清時期儒釋道的思想出現合流現象,封建倫理觀念的根深蒂固,為了更好地將白蛇故事納入到封建禮教的框架之中,在黃本的白蛇故事上演以後,人們又增加了端陽,生子得第等等一些情節,將封建倫理制度發揮到極致。這在梨園抄本《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雷峰塔傳奇》以及之後的故事中都能得到證實。同時白蛇故事有更了大的轉變,就是出現了大團圓式的結局,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統治者對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干預。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是受了乾隆皇帝的命令,為太后的壽宴所做的,自然的,悲劇是無法符合皇室的要求,同時,為滿足大眾的期望,所以白蛇故事出現了大團圓的結局。但是“這裡更多的還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人生信念和人生追求的體現,儒家教義是十分明顯的”。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白蛇故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版本,雖不見得個個都是精品,甚至有流向豔俗和惡俗的趨勢,但是這些改本能流傳,也說明了它們多多少少是符合我們民族傳統的文化認知的,這些都是在民族文化心理支配下的創作。

3 盛行時期的社會心態

白蛇故事經過清朝的創作,故事人物和內容都已定型,並且在社會之中引起廣泛共鳴。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和新思想的傳播,此時出現了眾多的白蛇故事改編之作。故事的主題也由宣揚封建正統思想變為反抗封建禮教的禁錮。

五四時期,許多先進的西方思想傳到戰亂不斷的中國,喚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國人名,隨之“反封建”成為時代的主題。

為了使國民站起來抵禦侵略者,也為了更好地反思自己,此時的文學創作都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許多文人借文學作品表達心聲,對侵略者進行“口誅筆伐”。此時的白蛇故事也不例外,在時代共鳴的影響下,從情節到人物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法海和白蛇的衝突成為封建與反封建之間的矛盾,二者的形象就更加的突出和鮮明,而此時小青的潑辣形象更加的具有反封建的內涵,因此得到了作者們的青睞,甚至成為故事的主角。

《白蛇傳》——社會心態演變催生的傳奇

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的許多創作手法的傳入,和國內不同文學流派的側重點不同,白蛇故事創作出現了眾多不同的次主題。在反封建的時代主題之下,人們同時也在反思著自己,所以出現了許多現實化的創作。三四十年代的白蛇故事創作,已經將白蛇改為凡人,對人性進行了深刻地反思。“潘江東在《白蛇故事研究》中,提及白蛇傳所表現的主題實為人性中之善惡與情感的掙扎,借人蛇之戀與天災人禍之情事以彰揚人性。” [9](P1)也有諷刺現實和虛假愛情的主題等等。

毛主席提出 “文學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政策,使得之後的白蛇故事改寫,淪為政治的工具。此時的白蛇故事改寫依然是循著反封建甚至反帝的道路行進且集體化創作明顯。

文革的結束使中國的文學事業復甦,白蛇故事的創作也隨之出現了轉機,一改之前的反封建主題,進入了獨抒機杼的時期,此時的文人為了有更好的創作,紛紛選取不同的角度進行改寫。加之女性意識的增強,表現女性意識的創作大為增加。

《白蛇傳》——社會心態演變催生的傳奇

總之,白蛇故事在此時期的創作已經跳出封建的框架,轉而成為攻擊封建禮教的有力武器。

4 百花齊放期的社會心態

改革開放之後,使得白蛇故事享譽海內外。由於政治和思想都相對較自由,各種各樣的改寫主題湧現,既有延續之前的階級鬥爭,也有以人性批判和文化認同為主題的創作。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此時期的白蛇創作以影視作品居多。雖然被搬上熒屏白蛇故事不斷,但是真正廣為流傳的還是符合大眾意願的作品。基本與民間故事類似的《新白娘子傳奇》的成功說明了,在這喧鬧浮華的社會里,人們仍然保有對愛情和美好事物的嚮往。之後的《青蛇》和2011年的《白蛇傳說》,足以證明,在喧囂的社會中,創作者在極力的為我們呈現出人類最真實的生活現狀和內心反思。此時期的創作在極力歌頌許白愛情的同時,也加入了小青與法海的感情糾葛,創作者跳出理想的框架,更加理性的思索著何為真愛,充分顯現出在以“速食愛情”為主的社會潮流中,人們對淳樸愛情的嚮往。

《白蛇傳》——社會心態演變催生的傳奇

改革的春風在帶來“甘露”的同時,也招來了更多的媚俗。這一時期的白蛇創作者們極力地想在渾濁的社會中找尋一塊清新之地。商業操作下的文學創作越來越遠離人們的期望,所以為了更好地得到觀眾們的喜愛和認可,白蛇故事的改寫只有朝著更加深入民心的道路前進,才能更好地傳承我們的民間經典。

我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隨著社會的前進,人們思想的變化,白蛇故事還會有新的演繹,不管劇情如何變化,始終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它依然承載著我們的民族文化認知,表達著人們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