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驚奇隊長》,你在路上碰到任何橘貓都會禮讓三分

標題當然是個小玩笑,看過電影的自然明白。

本文的內容是儘量解釋一些影響本片評價的內部外部因素,並對漫威電影宇宙的整體發展進行一些推測前瞻。

看了《驚奇隊長》,你在路上碰到任何橘貓都會禮讓三分

場外因素:女主的爭議

文章當然要從電影本身說起。作為漫威在《復仇者聯盟4》之前最重要的一部鋪墊作品,《驚奇隊長》的拍攝過程經歷的爭議可能是近幾年最多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女主布麗·拉爾森的選角上,不少觀眾認為布麗·拉爾森的外形與漫畫相差巨大,美型更是有所欠缺,因此表示格外不看好。

而布麗·拉爾森本人也不含糊,電影上映前不久在斯坦·李老爺子去世期間捅了簍子——

在表達對老爺子去世的哀悼時她在社交網絡上配了一張自己戴著太陽鏡、翹著二郎腿鞋底向前的照片,這種奇特的舉動引發了國外觀眾的反感甚至抵制。

看了《驚奇隊長》,你在路上碰到任何橘貓都會禮讓三分

因此無論是在IMDb和爛番茄上,《驚奇隊長》收穫的評分都不高,IMDb評分經歷一段時間回升後目前仍然只有6.9分,爛番茄更是一度關閉了《驚奇隊長》頁面的推薦度顯示。

以上就是場外因素了。這些因素和電影本身無關,但對電影評分卻會產生很多影響,讀者們瞭解這一點就可以了。

筆者個人角度來看,部分觀眾抓著女主顏值diss意義不大,從電影的設定來看驚奇隊長就是“能力”的象徵,一言不合就是一炮的性格顯然有點“莽”,布麗·拉爾森的形象特點倒也不算離題。

至於斯坦·李去世時她的配圖,關於演員個人心理,誰也不知道她究竟怎麼想的,一時疏忽或是為了突出個性,筆者對布麗·拉爾森的生平和性格不算熟悉,所以就不得而知了。

反派太弱:只為了鋪墊復聯

用盡量客觀的角度評價《驚奇隊長》的話,筆者認為這是一部漫威電影宇宙裡較為中庸的作品,評分在7.0左右。雖然加入了女權思想作為內涵主線,但又沒有與劇情聯繫得自然緊密,倒敘穿插的敘事方式也用得不算出彩,最終形成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

驚奇隊長本人的角色不夠立體。

看了《驚奇隊長》,你在路上碰到任何橘貓都會禮讓三分

並且“女權”在這個在這部電影中究竟如何成立,筆者始終沒有想明白。導演用了顯而易見的劇情來表達這一標籤——驚奇隊長從小到大經歷的對其性別和能力的質疑,跌倒、失敗後的再度崛起。但標籤化有餘,細節不足,驚奇隊長塑造得更像一個情緒化的猛張飛,轟飛你不跟你BB的那種。

劇情裡,驚奇隊長一陣回憶後就擊敗至高智慧,開掛成為人形導彈神擋殺神,把裘德洛一拳轟飛,把指控者羅南嚇得屁都不敢放一個就灰溜溜的跑了——要知道李佩斯飾演的這個角色是對滅霸都放過狠話的,但在面對驚奇隊長時連錘子都沒揮一下就溜了,逼格掉的有點厲害。

看了《驚奇隊長》,你在路上碰到任何橘貓都會禮讓三分

但這也讓人特別期待《復聯4》裡驚奇隊長如何對付滅霸——從目前漫威電影宇宙中顯示出的戰鬥能力來看,驚奇隊長的級別直追戰斧雷神,肉身輕鬆毀滅宇宙戰艦簡直像是女超人或是三體裡的水滴,無愧於是漫威電影中出現過的最強大的超級英雄之一。

所以從劇情總體節奏和故事高潮的角度來說,反派太弱也是電影不夠好看的原因之一。在驚奇隊長變成紅藍制服發光之後電影裡就沒有任何角色能夠和她五五開了,贏得太過簡單,顯然就是在為《復聯4》鋪路。

這也是漫威電影宇宙越拍越多之後經常陷入的一個矛盾。電影宇宙已然成為一個超長美劇,每一部單人超級英雄電影都必須起到“下集預告”和“敬請期待”的大型預告片作用,在《雷神3》這樣劇情本身足夠優秀,反派力量和魅力足夠強的時候還好,而在《驚奇隊長》這裡由於各種不足,實際觀感就差了一些。

看了《驚奇隊長》,你在路上碰到任何橘貓都會禮讓三分

噬元獸、伏筆、細節成為最大看點

和其他多數漫威單人電影一樣,《驚奇隊長》的整體氛圍是偏向娛樂、輕鬆的,時常出現的漫威式俏皮話搞笑橋段不少,其中最大亮點或許就是片中的那隻橘貓了。

看了《驚奇隊長》,你在路上碰到任何橘貓都會禮讓三分

外星人第一眼看到這隻橘貓就表示畏懼,而觀眾們還以為這只不過是不同物種的誤會,直到克里人說出噬元獸的名字,並歸類於超級危險物種,不管是敵兵還是宇宙魔方都是一口吞,這種反差或許成為了這部電影給觀眾留下的最深印象。

另外,神盾局長的眼睛是這麼瞎的,笑果確實不凡。

由於電影設定在弗瑞局長年輕時期,復聯尚未成立,正傳裡的所有英雄也未出現,聯繫其他漫威電影的細節主要與《復聯3》的最終彩蛋相關,也就是弗瑞隊長被滅霸響指消滅後傳送給驚奇隊長的BB機信號。《驚奇隊長》的第一個彩蛋就完全是接著《復聯3》劇情的——

美隊、黑寡婦等人找到了弗瑞的BB機並持續發送信號,回過頭一看驚奇隊長瞬間現身問道:“尼克·弗瑞在哪?”

看了《驚奇隊長》,你在路上碰到任何橘貓都會禮讓三分

相信坐在電影裡的觀眾看到這一幕時,已經迫不及待想看到4月底或者5月初的《復聯4》上映了。

對於漫威系列電影,筆者始終抱有一種矛盾的情緒。一方面,這種美劇式商業片已經改造了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形式,許多電影都在模仿,導致許多為了給續集鋪路的不完整電影出現,而另一邊的DC也在漫威的壓力之下學得半像不像越走越偏,直到《海王》贏回一城。

而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佩服漫威系列電影對於觀眾消費需求的精巧結構——其實大多數人進入電影院,只不過想看到一部值回票價的爆米花電影而已。

從這一點出發,漫威電影的發揮實在太穩定了,品牌效應不斷疊加,吸引著你我走進電影院,成為這個虛擬宇宙的知情者之一。

不管作為一個影迷如何去評價漫威電影的功過,都不影響我走進影院去追《復聯》系列,可見漫威的魅力實在是難以阻擋。

希望作為第一階段終局的《復聯4》不會辜負我們的期待吧。

但這樣的電影宇宙總不能無限制地擴大下去,因此大概率《復聯4》後會進行重啟,舊英雄謝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