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19號房間沒有祕密,只有自由!


其實19號房間沒有秘密,只有自由!



/ 壹 /

某次,在武漢大學聽一位社會學者的講座。

他說,人性都有極其自我的一面,得學會獨處

那時候報紙哥還未脫單,包裡裝著張楚的磁帶《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對理解獨處,基本無感。

年歲漸長,讀到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的小說《19號房間》(ToRoom Nineteen)。

小說裡,女主和丈夫深深相愛,住寬敞的白色洋房,生了4個健康活潑的孩子,一切合理而幸福。

其實19號房間沒有秘密,只有自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多麗絲·萊辛


只是,女主人公一直想要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屋子。為此,她甚至在一家簡陋的小旅館租了間房。每天下午去呆上一陣,什麼也不做,就只是呆一陣。


讀到此處,心裡一頓。

後來,在邁克爾·康寧漢《時時刻刻》(TheHours)中,也看到類似情節:

家庭婦女蘿拉把兒子託給鄰居,開車進城找了家旅店,鎖上房門發了會兒呆。兩小時後,她回去接兒子,煮晚餐為丈夫慶生,彷彿一切未曾發生。


年齡不到,看不到小說的核。

有些經歷後,才體味到作品透出的

人性關懷




/ 貳 /

某位富二代曾對報紙哥談及:

“小時候很不理解,為什麼有時父親把車開回家後,會坐在車裡發會兒呆。成年後結婚生子,忙忙碌碌中,有一天我在車內,突然就懂了父親…”


車門是一個分界點。

哪怕幽暗狹小,但一個人靜靜,一首老歌,香菸忽明忽暗。

軀體和靈魂,都是自己的。

很多人步入中年,擁有了年輕時所向往的名利、地位…,平靜下來時,仍然沒有滿足感。

雖有極致的圓滿,卻總有一絲缺憾。

無從知道,世間多少人切切地渴望那一間房子。

更無從知曉,又有多少人擁有了那個自我空間。

其實19號房間沒有秘密,只有自由!



/ 叄 /

“希望每天熬一碗湯,送到老人手中還不會太涼。”


這是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作品《目送》扉頁上的話。

一碗湯的距離”。

最早是日本學者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家庭親和理論。

意思是隔代人之間的居住尺度,以送一碗湯不涼為宜。

這是對生活角色的一種兼顧思維。

那,“一碗湯距離”究竟該是多遠?

現代都市,還能否有類似的邏輯?

某次聚會,報紙哥拋出一個問題。

“如果在同樣的地段、付出同樣的經濟成本,兩種方案備選”:

A、1套

220平的大平層

B、1套140平的住宅+1套95平的精緻公寓

起初,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表示選B

隨後,某位選了B的人說出了他的理由:

140平的住宅,三兩間臥房、超大衣帽間、大陽臺、明廚、明衛、面積實用的起居室。居家,足矣。


不少人問他:

沒有會客廳?沒有書房?沒有影音室?沒有紅酒吧?沒有茶房?沒有琴房?沒有瑜伽?沒有……那還叫豪宅?


他答,都在95平裡面:

不用駕車、無需外出、不用和家人說抱歉、不用擔心家宅空間被打擾、也不用擔心打擾鄰里、不用遺憾小區會所私密度不夠……


那方自己的天地,近在一碗熱湯之內。

然後,70%的人選了B

性別差異不明顯,但以有些家底的人為多。

頂天立地的近郊別墅,正被中心區大平層取代。

而大平層,會不會被這種“1+1”的需求取代?

不好說。

但這種組合,確實受高端人群關注。

那道選擇題,已給出了理由和答案。




/ 肆 /

家邊一所精美公寓,如同一個風箏。線,拴在家門的框上。

1+1,可以放飛太多集中式住宅無法滿足的個性化需求。

這一點上,1+1>2。


其實19號房間沒有秘密,只有自由!



這種居家思路,最難得之處在於:

距離,完美到近乎隔窗相望。

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更好地面對。

不是有社交障礙,而恰恰為了便於社交。

對面是靜謐的時光,轉身是熱鬧的生活。

1+1為什麼可以大於2?

因為,前一個“1”為共性化需求,已到極致。

除了裝修、戶型、樓間距、層高、面寬、江景湖景視野、綠植環繞……還有什麼?

吃飯睡覺加陪伴,這類需求在豪盤中已開不出更大的花。

後一個“1”,則百花齊放。

×

你想聽一張豪放的唱片,擔心打擾孩子學習?沒問題。

想和朋友們分享你的私藏,家裡有保姆。那就在公寓吧。

助理想來當面彙報工作,家裡當然不便。來公寓吧。

×

紅酒對溫溼度太挑剔?沒問題,公寓式酒窖,比高端會所更精細。

私人茶會所?當然可以。你有多少餅子,都可以被伺候得好好的。

甚至還可以把那裡盤成一間陶藝秘室,專供你一人醉心於童趣。

×

熬夜趕會兒工,家人過來善意提醒你夜深了,交流之間,靈感全無。

孩子練琴時,廚房的備餐聲和琴聲形成的交響,讓TA興致大減。

你在練普拉提、瑜伽,隔壁房間的電視和遊戲聲聲入耳。

×

全職媽媽是家庭需要,但擔心脫離社會?

把工作室就設在公寓吧。

甚至你可把那裡當作一個SOHO空間,工作生活,無縫切換。

……

一萬種需求,有一萬種方式滿足。

這一切,都可離宅不離家。

向前一杯酒是個性,

轉身一碗湯是天倫。

其實19號房間沒有秘密,只有自由!




/ 伍 /

1+1,用兩套大小不同的住宅實現不行嗎?

報紙哥告訴你,不是不行,是不爽。

為什麼?

住宅和公寓是兩種氣場

高端項目中,這是兩種不同的物業模式。

有些東西,串了就變味。

住宅和公寓是兩種設計

4米5的層高設計,很多功能3米多的住宅難以承載。

住宅和公寓是兩種成本

後者的性價比,是住宅無法比擬的。

更重要的是,在限購的背景下,

你家還有新增兩套住宅的房票嗎?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想問:

“現在的樓市,同一社區內有1+1的產品嗎”?

有!

有合理的需求,一定有合理的供給。

昨天,在豪宅扎堆的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中信泰富濱江金融城的朋友和報紙哥聊天就聊到了依此邏輯形成的規劃:

140平+95平,他們叫“未來男權人居”;120平+75平,他們叫“未來女權人居”。


房企給它們的定位是:

“奢闊住宅+私定會所”

不得不承認,在生活方式、心理調試、社交需求層面,它對成功人士的內心作了很好的呼應。

整個項目通過地上地下連廊相通。

一樓之隔,即可跨進自我的天地。


其實19號房間沒有秘密,只有自由!

▲中信泰富濱江金融城(效果圖)


/ 陸 /

其實,“19號房間”裡沒有秘密。

有的只是不被打擾的寧靜。

哪怕是善意的打擾。

即使什麼也不做,獨處一會兒。

不是誰的妻子/丈夫,不是誰的父母/孩子,不是誰的上司/員工。

如同車內片刻的安寧,卻是人生難得的喘息。

寫《19號房間》的多麗絲88歲那年,有天買菜回家,發現大批媒體守在門口,告知她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見她一臉平常,記者們讓她多少說點感想。

她無奈又不耐煩地說:“我已經得過太多的獎了。”

一點也沒有大贏家的狂喜。

因為,她早已有了自己的那間“房”。

其實19號房間沒有秘密,只有自由!

▲中信泰富濱江金融城(效果圖)



-END-


×

×

同步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