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自由成長


我在自由成長


一整天在屋裡審校完一萬字的翻譯,才有空到樓下跑了幾圈,看著陽光,感覺很幸福。以前經常抱怨生活,抱怨工作,臉上永遠只有疲憊和哀怨。其實我挺討厭那樣的日子和自己。關顧著抱怨,眼睛就看不見其他的東西了。現在,還像以前一樣熱愛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沒有一刻如此感謝自己,感謝生命裡遇到的人。

我怕我的快樂讓大家誤以為辭職真好,以致於在衝動下做出決定。有好幾個朋友聽到我辭職的消息,蠢蠢欲動。我向來是不勸人辭職的,畢竟走出這一步,就代表拋下了以前積累的一切,經驗從零開始,甚至可能要忍受貧窮。捨得嗎?

在心理學上,把決策者分為知足者和利益最大化者。對於工作而言,知足者會在所有的工作中挑選特別吸引自己的工作,但是利益最大化者會把所有的工作都看一遍,說服自己高薪的工作是最好的。

我剛畢業那一會,就是一個利益最大化者,我就是看中教師的待遇,然後一門心思往裡面鑽。可是悲觀、焦慮接踵而來。我現在是個知足者。確實沒有以前賺得多了,但是貧窮卻快樂。

我算過一筆賬,我的生活最大的開銷是吃住兩樣,一個月大約2000塊,一年大約花2萬4千。我不需要買化妝品,一年偶爾需要買幾件新衣裳,最多不超過一千,買書的話可能也是一千塊,畢竟好書可以重複看好幾遍的。我一年最多花3萬。當然這樣的算法是有問題的,還有很多生活的細節沒有考慮到,比如看病、紅包。但是,我真的破天荒意識到,原來我不需要那麼多的慾望就可以生存。我根本沒必要一門心思鑽研怎麼賺那麼多的錢。當然能力範圍內能賺到很多很多錢的人,是值得為自己驕傲的。

生存是最容易滿足的,可是生存之上呢?我需要什麼?這個才是最需要費勁尋找的。

我現在就待在租的房子裡。我完全可以像以前學生時代一樣天天刷手機,通宵熬夜,沒人管我。可是呀,我不喜歡這樣所謂的“自由”。我認為這只是對自我的放縱,除了讓我像頻繁操縱槓桿的白鼠一樣活著,讓我對生活充滿倦意之外,別無收穫。

我卻不願這樣做,因為我成了自己時間的掌控者,我反而比上班時候還剋制,還努力。我要早起、瑜伽、看書,寫作、翻譯、學英語。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得跟陀螺一樣轉才能跑贏時間。之前上班,定時定點上班,那樣的時間好像不屬於我自己的。我主觀上不願意努力,但是理智上逼迫自己要認真備課,多讀教育類書籍,以免誤人子弟。這樣活著很累,我再也不想過這樣的日子。

現在,我很快樂,因為我在自由生長,按自己的意志生活,活出我喜歡的模樣。像我喜歡的那些野花一樣,自顧自地開花。

木末芙蓉花,

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

紛紛開且落。

——王維《辛夷塢》

我不知道未來將會是怎麼樣的,我也彷徨過,迷惘過。一個月後,我的生活將迎來鉅變,我甚至不知道這樣的改變是好是壞?它將如何影響我?我也曾抓狂不已,想逃避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由,重新投入一份朝九晚六的工作,但終究還是不甘呀。

我喜歡的生活要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可以讓我累讓我忙碌,但我甘願這樣度過餘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