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立泰2018年報:研發投入猛增,淨利增速放緩

2019年3月11日,信立泰公佈了2018年年報。年報顯示,2018年信立泰實現營業收入46.52億元,同比增長11.9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58億元,同比增長0.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4.05億元,同比增長0.66%。

信立泰2018年報:研發投入猛增,淨利增速放緩

2018年財務數據

面對這種營收增速過10%、淨利增速不過1%情況,我們可以理解為,信立泰在報告期內,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新產品的推廣力度,新產品逐步放量,王牌產品也帶來了不錯的營業收入。同時,受“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政策的影響,醫院終端備貨、庫存略有調整,第四季度營收增速略為放緩以及受環保及安全生產的高度監管,原料產品的原材料成本持續上升。

藥品業務獨大

信立泰的主營業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主要產品及在研項目包括心腦血管類藥物及醫療器械、頭孢類抗生素及原料、骨吸收抑制劑類藥物等,涵蓋心血管、抗腫瘤、降血糖、抗感染、骨科等治療領域。

2018年,藥品業務的營收貢獻最高,以46.3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的99.56%;而醫療器械僅有2063萬元,僅佔營業收入比重的0.44%。

信立泰2018年報:研發投入猛增,淨利增速放緩

2018年營業收入構成

在藥品業務方面,信立泰旗下四大王牌產品【信立坦(阿利沙坦酯片)、泰嘉(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泰加寧(注射用比伐蘆定)和泰儀(替格瑞洛片)】一直是營收主力軍。從產品分類上來看,泰嘉和信立坦均為原料產品,泰加寧和泰儀均為製劑產品。

其中核心產品泰嘉,是抗血小板凝聚首選藥物,國家醫保乙類藥品。目前,這種藥品被廣泛用於冠心病手術中,並於2018年12月6日在國家“4+7帶量採購”中標,將於2019年3月起在“4+7城市”全面實施。而信立坦則是一款被用於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治療的藥物,於2017年7月通過談判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乙類範圍,信立坦還是唯一由國內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1 類新藥)的血管緊張素Ⅱ拮抗劑類降壓藥物,製劑專利保護期到2028年。

泰加寧是一種直接凝血酶抑制劑,用於成人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以及用於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血栓綜合徵患者或高危人群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系國內首家上市。而泰儀是國內首家獲批的替格瑞洛仿製藥,是一種直接作用、可逆結合的 P2Y12血小板抑制劑,用於急性冠脈綜合徵患者。

年報顯示,2018年,信立泰的原料產品營業收入為7.45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55% ;製劑產品營業收入為38.8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3.58%。除卻藥品業務收入外,值得關注的還有,2018年信立泰的原材料成本為7.28億元,佔營收成本的77.62%,同比增長21.11%;銷售費用為13.46億元,同比增長16.43%,這些因素與淨利潤只同比微增0.66%有關。

研發投入猛增

近年來,信立泰在研發投入上不斷髮力。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信立泰研發開支分別為3.15億元、3億元和4.39億元,三年研發共計10.54億元,是2011年至2014年四年間研發開支的兩倍有餘。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研發投入8.04億元,同比增長 83.09%,佔營業收入比重17.28%。

目前,信立泰在研發上的投入已佔其總營收的10%以上,與A股市場醫藥股市值最高的恆瑞醫藥15%的比重相當。

報告期內,信立泰持續提高創新研發投入,化藥、生物藥領域均有創新產品陸續進入臨床或即將進入臨床。抗心衰創新藥S086、生物藥“重組胰高血糖素樣肽-1-Fc融合蛋白注射液”、輔助生殖類首仿藥“重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申報臨床獲批,並陸續啟動I期臨床;降血糖藥物苯甲酸復格列汀正開展II、III期臨床研究。骨質疏鬆治療藥物“注射用特立帕肽”(重組人甲狀旁腺素1-34(rhPTH1-34)凍乾粉針)報產後,順利完成臨床核查,並已完成補充資料研究、提交CDE審評;注射用重組人甲狀旁腺素(1-34)[56.5μg]正開展I期臨床。

在一致性評價方面,多個項目已申報生產。西他沙星片原料藥及片劑(50mg)按“化藥3類”申報生產獲CDE受理並處於審評中,鹽酸帕羅西汀原料藥及腸溶緩釋片(12.5mg/25mg)、奧美沙坦酯(20mg)、鹽酸莫西沙星(0.4g)、甲磺酸伊馬替尼(0.4g、0.1g)、鹽酸達泊西汀原料藥及片劑(30mg/60mg)、鹽酸厄洛替尼原料藥及片劑(0.1g/0.15g)等6個品種按“化藥4類”申報生產獲CDE受理並處於審評中,鹽酸貝那普利片(5mg/10mg)、左乙拉西坦片(0.25g)等申報一致性評價處於審評中;地氯雷他定片(5mg)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

然而,真金白銀砸向研發,本是傳遞企業的利好,但一些股東卻在財務報表出爐後陸續減持,股價也是跌勢凸顯。

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顯示,中國農業銀行的大成景陽領先混合證券投資基金和中國銀行的長盛轉型升級主題基金已在信立泰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消失。同時,2018年年報顯示,全國社保基金一一三組合,深圳市潤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成策略回報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減持了其持有的信立泰股份。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信立泰在過去四年內研發開支達到18.6億元,重金加碼的一些藥物還未進入市場或發揮作用,而多年來依賴的主力產品也面臨著競爭對手和利潤下滑的壓力。

以泰嘉為例,雖然中標了“4+7帶量採購”名單,未來市場份額會有一定攀升,但中標價較其目前價格降價幅度超過70%。平安證券認為,中長期來看帶量採購對仿製藥的估值偏負面。隨著帶量採購的推廣,國內仿製藥會趨向集約化生產,大型仿製藥企業只能依靠低成本、多品種存活下來,估值可能不高。

根據東方財富顯示,截至發稿,信立泰股價下跌1.22%至25.02元/股,總市值261.7億元,較2018年初的472.69億元縮水4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