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面:好壞如何界定?

如何界定“好人”與“壞人”,不同的標準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一般而言,未給社會及家庭造成較為惡劣影響的人都是好人。

劉備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再小的好事都是行善,做再小的壞事都是“積惡”。當前的社會不再需要秉承“替天行道”精神的俠士嫉惡如仇、懲惡揚善,如若有人犯事,法律的底線會讓他們為自己的惡行“買單”。法網恢恢,行惡劣事情者終將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千人千面:好壞如何界定?

好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而壞人總是覺得自己不算“壞”。每個人的自我要求不同,觀念和行動的驅動力等自然也就不同。可能在好人眼中,小到隨地扔垃圾都是一件壞事,而在壞人眼裡,只要未做傷天害理、觸犯法律底線的事都算不上壞事。

從記事起,環境對於每個單獨個體的影響均是潛移默化的。孩提時看慣了家庭暴力者大多喜愛模仿“以暴制暴”的不良行為,而從小家教良好的孩子多半長大後不會危害社會和家庭。當然,我們不排除一些極端個別的案例。

千人千面:好壞如何界定?

自我的主觀判斷往往有失偏頗,認定自己是好是壞是一種感性行為,而非理智行為。唯有客觀評價才是合理的。一件事,合情多半是主觀判斷,而合理大多是客觀評價;放到評判一個人的標準上同樣如此。綜合道德和法律的雙重判定標準才是合理的。違背了社會公德的人可能會傷害到別人,亦或受不了他人的指責而放棄做某事;而法律的紅線是絕不容許被觸犯的。

千人千面:好壞如何界定?

種善因,得善果。傳播正能量,從積極做一件小小的好事開始;避免負能量,從嚴拒做一件小小的壞事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