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角戲到合唱團,企業公益應該有著“連接器”


晚上10點多,雲南省一個山村裡,急促地敲門聲叫醒了睡夢中的支教者張穎:

“老師,你是不是把箱子裡的饅頭扔了?“小娟很著急。

“那個饅頭不能吃了。我明天早上給你買餅乾吃。”張穎不明白,小娟為什麼還想著那個發黴長綠毛的饅頭。

原來,這是春節離開外出打工前,小娟的媽媽為她蒸的一大鍋饅頭的最後一個。她一直捨不得吃,每當想起遠方的媽媽時,她就拿起這個發黴的饅頭看看。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見父母一回,這是數百萬像小娟一樣留守兒童們的常態。

“用發黴的饅頭作為對父母愛的圖騰,這不正常。”4年前的9月,作為“上學路上”公益項目發起人,劉新宇在央視講到這個故事時一度哽咽。支教者張穎是他多年的朋友。

5年多來,專注留守兒童心靈健康,通過連接捐助者、學校、基金會、媒體甚至政府等多方力量,為留守兒童提供“故事盒子”“小雨點廣播”等方式,“上學路上”幫扶規模超過40萬+,心理改善率達64%

9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公益圓桌派”上,劉新宇向來自央企國企、研究機構及公益媒體的負責人分享了公益初心和成果,一起探討留守兒童的公益資助解決方案。


從獨角戲到合唱團,企業公益應該有著“連接器”

上學路上公益創始人劉新宇

公益圓桌派致力於成為公益組織和企業的公益連接器,“為美好願景連接更多夥伴”。公益圓桌派發起人、MID南方精英傳媒CEO劉敏認為,包括“上學路上”在內的每一個公益產品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景,如何讓美好願景落地,而不是像那個饅頭一樣發黴?不能單靠公益組織本身,需要各利益攸關方緊密連接起來,發揮各自優勢,才能“讓願景不發黴”。

對大部分公益慈善組織,企業和機構是公益捐助的最大捐方。國外很多百年的老字號慈善公益組織,如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等的捐助均來自企業自身或家族股份捐贈。

中國的主流基金會90%以上的資金來自企業和機構捐助,個人捐助比例很小。

國內很多企業也都有自己的基金會,如中國人保公益慈善基金會、中國移動慈善基金會、中國海油公益基金會、方正證券匯愛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基金會等等,涵蓋了央企國企和知名民企。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公益產品?

在公益圓桌派上,來自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家開發投資集團、中國聯通、中建裝飾集團、中國工商銀行、南水北調、騰訊研究院以及北京同仁堂集團等相關負責人,結合精準扶貧國家政策分享了各自的公益實踐。

對於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公益產品?嘉賓們普遍認為,首先要符合國家政策指引,尤其是精準扶貧重要思想。不管是教育扶貧,產業扶貧,還是公益慈善,作為公益產品的設計者需要順應形勢需求,比如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成為企業重點扶貧和公益的幫扶對象,紛紛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資金。

據國家開發投資集團黨群工作部宣傳工作處處長孔德亮介紹,截至2018年6月,累計無償捐贈資金5.3億元,投入定點扶貧資金1.32億元,派駐掛職幹部50名;累計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資金916.2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3466名、貧困高中生800名,精準幫扶11875 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其次,公益慈善或扶貧要與企業業務緊密結合,能夠發揮企業自身優勢。這點在產業扶貧上最為明顯,比如中國建築會有大量農民工參與施工,因此就會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等。中建裝飾集團黨委副書記陳瑩介表示,企業做公益要體現人文關懷,人文滋養能夠為受助者及各方帶來長期價值。

中國聯通官方微博發起公益活動,捐獻沉睡積分為新疆偏遠地區小學建設愛心書屋活動,用3個月的時間募集到1.26億積分,為新疆100所小學捐建了愛心書屋。

當然,企業公益和扶貧往往都會通過跟公益慈善組織合作,來實現項目的落地和資源協調,因為後者的在專業化運營和公益人才方面能夠為企業賦能。


公益產品新出口

來自騰訊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吳朋陽說,隨著99公益日進入第五個年頭,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人人公益”幾乎成為現實;同時,今年99公益日通過“冷靜器”等功能設計也讓參與者更為理性。

數據顯示,今年9月7日到9日期間,共有超2800萬人次愛心網友通過騰訊公益平臺捐出善款8.3億元,加上企業配捐等善款總計超過14.14億元。

倡導公益精神,喚醒大眾參與,是互聯網公益的最大優勢和成果。今年共有5498個公益項目參與了騰訊99公益日。從另一個層面講,這也使得公益產品的競爭異常激烈。需求調研、產品設計、傳播推廣、組織籌款、項目落地與效果反饋等缺一不可。

公益時報公司新聞部主任張明敏認為,公益的本質在於喚醒大眾的向善之心,互聯網平臺的規模效應巨大,公益組織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傳播推廣和籌款,塑造公益品牌,提升影響力。

劉新宇主導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每年發佈,影響力遠達海外,覆蓋人群超1.7億,受到政府、學界、媒體、公益的認可。為“上學路上”和整個行業提供專業背書。


從獨角戲到合唱團,企業公益應該有著“連接器”

圓桌派現場熱烈討論

從獨角戲,到合唱團

公益產品涉及利益相關方是多方面的,除了捐助者(包括個人、企業及機構)、受助者,還有志願者、媒體、政府組織等等。它不是一個人或組織的獨角戲,更像是多方密切配合的“合唱團”和樂團,唯有此才能演繹出高水平的交響樂。

因此在公益慈善組織和企業之間,客觀上需要一個“連接器”,這個“中介組織”通過專業知識和工具方法論,專業化人才,能更好地為公益組織和企業雙方賦能,成為公益放大器。

《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許多企業和非營利機構……通常會僱傭中介機構來協助啟動和運營項目。這在“項目策略”、“合作管理”、“商業和社會影響力報告”三個方面都對企業有好處。

同時,對非盈利機構也有三大好處,分別是“項目的選擇和內部準備”、“項目的籌備和管理”以及“匯聚資源”等方便中介機構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種線下公益產品深度交流的圓桌會形式,劉敏解釋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似乎一切都在線上化,而面對“如何能夠深入研討,最終提出切實可行建議甚至方案”的訴求,線下這種小範圍、精準人群的閉門會形式更直接和有效。

MID南方精英傳媒瞄準社會創新的大潮,堅信美好願景,不應是華麗裝飾,它必須是可信賴是可無限逼近的,必須要能觸發組織發芽發聲。

為此,MID南方精英傳媒梳理並提煉出一套的讓美好願景流動起來的完整模型和方法論體系,應對大型商業組織和公益機構的頂層 CSR(企業社會責任) 戰略設計、公益創意傳播、社會創新產品開發等挑戰與需求,從而助推商業或公益機構的積極創變。(回覆MID,獲取 MID方法論。)

公益圓桌派將在北京和廣州一北一南兩地定期舉辦,每期聚焦一個核心公益項目,邀請最具影響力的公益組織負責人,和企業負責人共同探討,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方案,協助多方,讓美好願景落地。

第二期公益圓桌派將於10月中旬在北京舉行。


從獨角戲到合唱團,企業公益應該有著“連接器”


首期公益圓桌派嘉賓名單:

中建裝飾集團黨委副書記 | 陳 瑩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品牌處處長 | 馬喆明

國投黨群工作部宣傳工作處處長 | 孔德亮

南水北調宣傳中心網絡輿情處處長 | 朱文君

北京同仁堂集團媒體廣告管理部長 | 楊 程

工商銀行用戶發展中心策劃宣傳團隊主管 |趙超越

中國聯通新媒體運營中心運營主管 | 劉佳一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吳朋陽

公益時報公司新聞部主任 |張明敏

“上學路上”公益發起人 | 劉新宇

MID南方精英傳媒CEO | 劉 敏

MID南方精英傳媒副總裁 |劉剛

MID南方精英傳媒副總裁 |鄧江波

公益圓桌派主持人

MID南方精英傳媒副總裁 | 張衛華


你的公益產品怎樣連接更多企業?

你所在企業需要匹配哪些公益產品?

歡迎致信我們:[email protected]

報名參加10月16日第二題公益圓桌派,請聯繫:章新宇,公益圓桌派項目經理,18911606142(同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