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只想當一個快樂的小觀眾!”

“媽媽,我只想當一個快樂的小觀眾!”

01

閨蜜小穎家有個寶貝女兒妞妞,生性很膽小,害怕和陌生人交往。平時有客人去家裡,叫她跟長輩們問好,總是扭扭捏捏地不敢開口。不敢上臺表演時,很容易怯場。

幼兒園一年一次的卡拉OK比賽又要開始了,妞妞很喜歡唱歌,小穎讓她報名參加這次的唱歌比賽。

妞妞說她不敢,她害怕在臺上唱歌。

小穎很強勢,說:“這次必須參加,就是因為平時太少上臺了,你才會這麼膽小。”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妞妞很不情願地答應了。

很快就到了比賽那天,一大早小穎就給她化妝打扮,穿上美美的演出服,剛開始妞妞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可是歌唱比賽開始後,快輪到妞妞的時候,她越來越緊張,越來越難過,最後竟然哭了起來。老師們趕緊手忙腳亂地安慰她。

好不容易終於肯上臺了,可是等她自我介紹完,音樂響起後,只唱了兩句之後,因為太緊張,手腳發抖,就不敢唱下去了。然後她就那樣站在臺上,再也不肯開口了。

最後眾目睽睽下,老師只好把她抱了下來。

那一刻閨蜜真是有一種天塌了的感覺,她在閨蜜群跟我們說,她實在是太難過了。

育兒經驗豐富的寧姐對她說“妞妞這麼膽小,是慢熱的孩子,有時你逼得越緊,結果就會適得其反。你應該先照顧她的情緒,給她多一點暗示讓她更堅強,多一點賞識讓她更自信。這樣的效果也許會更好。”

寧姐的話讓小穎冷靜了下來,其實強迫她參加這次的唱歌比賽,說是為了鍛鍊她的膽量,何嘗不是為了自己的成就感和養成價值的滿足感呢?

妞妞說,“媽媽,其實我更想當一個文明的小觀眾。”

小穎不禁反思:“為什麼不讓她當一個文明的小觀眾,卻硬把她推上臺去,在各種目光的審閱中瑟瑟發抖呢?”

養育孩子就像澆灌花草一樣,急於求成往往欲速則不達,守得住時光,才能等得花開。讓孩子按她的節奏,慢慢來吧!

“媽媽,我只想當一個快樂的小觀眾!”

02

還有一個大學女同學,也是犯了一種焦慮病: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從小就給她制定了一套嚴謹的計劃。

兒子還在讀幼兒園,她就開始讓他學一整套的拼音和一年級需要掌握的300個常用字。

到了小學階段,她軟硬兼施地讓他背完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全套,還規定每天都要讀一篇名家美文和做一套奧數題。

後來她發現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不大,就改用聽音頻。為了讓錄音內容更適合孩子的實際,她甚至親自錄製音頻,如此堅持了好幾年。

然而,等到孩子上了初中,每次考試的語文成績還是很不理想,特別閱讀理解這一塊的得分一向不高。

我同學非常不理解,也不接受。

她繼續加大了孩子的課外閱讀量,她家的書房裡的書幾乎都是買給的孩子看的。可是孩子對這些書越來越反感,越來越牴觸,甚至到了一看到書就想吐的地步。

對孩子抱有過大的希望,將一切認為好的東西全塞給孩子。卻不斷增加了孩子的壓力,將孩子置於無法勝任的位置,加重了孩子的挫敗感,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父母自己也容易陷入絕望的境地。

“媽媽,我只想當一個快樂的小觀眾!”

03

我舅舅舅媽是一對很強勢的父母。

大表哥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想報文科類的專業,他對文科比較有興趣,可是舅舅舅媽硬要他報通訊工程,說以後比較好就業。

大表哥心裡一萬個不肯啊,他們就苦口婆心一直勸說,甚至找來好幾個事業成功的叔叔過來給表哥講道理,最後表哥妥協了,去讀了通訊工程專業。

讀大學的時候,大表哥喜歡上了同系的一個女孩子。舅舅舅媽知道了,竟然強烈反對,他們對錶哥下了死命令:大學期間不準談戀愛,等畢業了工作穩定了,再找合適的對象結婚。

好容易表哥畢業了,他們立刻要求表哥回到小縣城工作,說他是獨生子,不能離父母太遠。

還說,以後的工資表哥自己留三分之一,其餘的都交給舅媽保管,不然的話表哥自己存不了錢。他們對錶哥說,我們的經驗比你豐富,不會讓你走錯的路的。

表哥雖然一直順從著父母的意願,可是過得很不開心。

有一次,我們幾個表兄妹聚會,他喝醉了,竟然大哭起來,說他過得真他媽的憋屈,這種被綁架的人生還有什麼意思?

有很多父母的控制是以愛的形式出現的,控制著孩子的人生,卻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為你好”。

而這所謂的“好”的真正含義卻是:“你自己的選擇不好,我為你做的選擇才是最好。”

其實他們內心並沒有什麼好不好的標準,他們所認為的好,都是根據世俗標準來定的。

自由職業不好,不穩定,鐵飯碗好,當老師好,當公務員好。找對象要年齡配,工作配,家庭配,這樣才好。

人生的一萬種可能性,在他們眼裡,卻只有那麼一種可能性。

“媽媽,我只想當一個快樂的小觀眾!”

04

紀伯倫有一首詩,叫《孩子》: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廕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

我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廕庇他們的靈魂。

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為人父母,也僅是孩子的領路人,而不是孩子的控制者和主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放手。

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勇敢地飛翔,讓她們擁有更強健的翅膀。只有及時的放手,才能夠讓孩子在更廣闊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帶著線的風箏永遠是沒有蒼鷹飛得高、飛得遠的。

讓他們在今後的人生裡,自己做主,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選擇什麼樣的愛好,選擇什麼樣的伴侶,在不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情況下,他們都該擁有最大的選擇權。

每個人,都該掌控的,也僅是自己的人生。

願每個孩子,都不要活在父母的世界裡,活在被世俗價值觀所左右的世界裡。

我愛你,但你是自由的。

---END---

“媽媽,我只想當一個快樂的小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