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只想当一个快乐的小观众!”

“妈妈,我只想当一个快乐的小观众!”

01

闺蜜小颖家有个宝贝女儿妞妞,生性很胆小,害怕和陌生人交往。平时有客人去家里,叫她跟长辈们问好,总是扭扭捏捏地不敢开口。不敢上台表演时,很容易怯场。

幼儿园一年一次的卡拉OK比赛又要开始了,妞妞很喜欢唱歌,小颖让她报名参加这次的唱歌比赛。

妞妞说她不敢,她害怕在台上唱歌。

小颖很强势,说:“这次必须参加,就是因为平时太少上台了,你才会这么胆小。”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妞妞很不情愿地答应了。

很快就到了比赛那天,一大早小颖就给她化妆打扮,穿上美美的演出服,刚开始妞妞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可是歌唱比赛开始后,快轮到妞妞的时候,她越来越紧张,越来越难过,最后竟然哭了起来。老师们赶紧手忙脚乱地安慰她。

好不容易终于肯上台了,可是等她自我介绍完,音乐响起后,只唱了两句之后,因为太紧张,手脚发抖,就不敢唱下去了。然后她就那样站在台上,再也不肯开口了。

最后众目睽睽下,老师只好把她抱了下来。

那一刻闺蜜真是有一种天塌了的感觉,她在闺蜜群跟我们说,她实在是太难过了。

育儿经验丰富的宁姐对她说“妞妞这么胆小,是慢热的孩子,有时你逼得越紧,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你应该先照顾她的情绪,给她多一点暗示让她更坚强,多一点赏识让她更自信。这样的效果也许会更好。”

宁姐的话让小颖冷静了下来,其实强迫她参加这次的唱歌比赛,说是为了锻炼她的胆量,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就感和养成价值的满足感呢?

妞妞说,“妈妈,其实我更想当一个文明的小观众。”

小颖不禁反思:“为什么不让她当一个文明的小观众,却硬把她推上台去,在各种目光的审阅中瑟瑟发抖呢?”

养育孩子就像浇灌花草一样,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守得住时光,才能等得花开。让孩子按她的节奏,慢慢来吧!

“妈妈,我只想当一个快乐的小观众!”

02

还有一个大学女同学,也是犯了一种焦虑病: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从小就给她制定了一套严谨的计划。

儿子还在读幼儿园,她就开始让他学一整套的拼音和一年级需要掌握的300个常用字。

到了小学阶段,她软硬兼施地让他背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全套,还规定每天都要读一篇名家美文和做一套奥数题。

后来她发现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不大,就改用听音频。为了让录音内容更适合孩子的实际,她甚至亲自录制音频,如此坚持了好几年。

然而,等到孩子上了初中,每次考试的语文成绩还是很不理想,特别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得分一向不高。

我同学非常不理解,也不接受。

她继续加大了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她家的书房里的书几乎都是买给的孩子看的。可是孩子对这些书越来越反感,越来越抵触,甚至到了一看到书就想吐的地步。

对孩子抱有过大的希望,将一切认为好的东西全塞给孩子。却不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将孩子置于无法胜任的位置,加重了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父母自己也容易陷入绝望的境地。

“妈妈,我只想当一个快乐的小观众!”

03

我舅舅舅妈是一对很强势的父母。

大表哥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想报文科类的专业,他对文科比较有兴趣,可是舅舅舅妈硬要他报通讯工程,说以后比较好就业。

大表哥心里一万个不肯啊,他们就苦口婆心一直劝说,甚至找来好几个事业成功的叔叔过来给表哥讲道理,最后表哥妥协了,去读了通讯工程专业。

读大学的时候,大表哥喜欢上了同系的一个女孩子。舅舅舅妈知道了,竟然强烈反对,他们对表哥下了死命令:大学期间不准谈恋爱,等毕业了工作稳定了,再找合适的对象结婚。

好容易表哥毕业了,他们立刻要求表哥回到小县城工作,说他是独生子,不能离父母太远。

还说,以后的工资表哥自己留三分之一,其余的都交给舅妈保管,不然的话表哥自己存不了钱。他们对表哥说,我们的经验比你丰富,不会让你走错的路的。

表哥虽然一直顺从着父母的意愿,可是过得很不开心。

有一次,我们几个表兄妹聚会,他喝醉了,竟然大哭起来,说他过得真他妈的憋屈,这种被绑架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有很多父母的控制是以爱的形式出现的,控制着孩子的人生,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为你好”。

而这所谓的“好”的真正含义却是:“你自己的选择不好,我为你做的选择才是最好。”

其实他们内心并没有什么好不好的标准,他们所认为的好,都是根据世俗标准来定的。

自由职业不好,不稳定,铁饭碗好,当老师好,当公务员好。找对象要年龄配,工作配,家庭配,这样才好。

人生的一万种可能性,在他们眼里,却只有那么一种可能性。

“妈妈,我只想当一个快乐的小观众!”

04

纪伯伦有一首诗,叫《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

我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人父母,也仅是孩子的领路人,而不是孩子的控制者和主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放手。

放手让自己的孩子勇敢地飞翔,让她们拥有更强健的翅膀。只有及时的放手,才能够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带着线的风筝永远是没有苍鹰飞得高、飞得远的。

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里,自己做主,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爱好,选择什么样的伴侣,在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他们都该拥有最大的选择权。

每个人,都该掌控的,也仅是自己的人生。

愿每个孩子,都不要活在父母的世界里,活在被世俗价值观所左右的世界里。

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

---END---

“妈妈,我只想当一个快乐的小观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