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招募30歲以內,男性,但我們不是就業歧視......”

2月14日,福建福州,在2019年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許多工作崗位對年齡有限制。

“20-30歲”,“30週歲以下”,有求職者認為此舉不公平。

一位招聘方工作人員說,員工的年紀越大,對單位貢獻的時間就越短,並舉例“很多工作不喜歡要女性”,並不是因為歧視,而是因為女性員工結婚生子後“重心很多時候不在工作上”。

說明現在經濟形勢不好。

無論是外企巨頭,還是互聯網獨角獸,都紛紛裁員,內部優化,也就使得市場上供大於求,企業方開始牛哄哄了。

求職者增多,企業方更容易找到人,開始設置各種門檻,挑三揀四。

很多同學還站在企業的角度,認為企業追逐商業利益最大化,可以理解。

其實這是赤裸裸的就業歧視。

實上,如果企業方設置的條件和崗位沒有必然聯繫,就不能就將一部分合格的應聘者排除在外,那就是就業歧視。

可惜,現在我國對於就業歧視的法制並不健全,對企業的教育也不夠深入。

才有企業光明正大的打出20-30歲,“30週歲以下” 如此歧視的招聘標準。

企業方能列舉說30歲以上的人就不符合該崗位的設置嗎?

我國法律禁止基於性別、宗教和殘疾等歧視。

但是,我們的觀念裡面年齡和性比歧視很普遍,以至於被我們合理化,很少有人會法律或律師尋求幫助。

2011年,深圳證券交易所在網站上發佈了一份招聘啟事,要求申請者年齡低於28歲。當地一所非營利機構的負責人給深圳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寫了一封公開信。媒體進行了報道,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核實此事之後,這條招聘信息被刪除。(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8-10-01/doc-ifxeuwws0063326.shtml)

在反就業歧視上,我呼籲政府應該投入更大力度監管,給予就業歧視企業嚴厲懲罰,才能在就業市場樹立良好的風氣。

這位企業招聘方還好意思說,員工的年紀越大,對單位貢獻的時間就越短!

要不要臉?

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

我就好奇,能在你們公司幹幾年?你們怎麼就那麼自信經營的那麼好?

企業方在福州的2019年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的言論,只能用四個字形容:

無知、歧視。

另外還提到,“很多工作不喜歡要女性”,並不是因為歧視,而是因為女性員工結婚生子後“重心很多時候不在工作上”。

那不是歧視是什麼?

企業想找未婚小青年,還要男性?以為這樣人就心無旁騖專心工作了?就是找到和最適合的人才?

狗屁不通。

就是企業方這樣的思維,使得適齡結婚和生育的女性,每天都遭遇隱形和顯性歧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在產假政策上女性的保護越來越強了。

但是,對於女性的保護越強,事實上,女性失去的機會越多。

我再次呼籲增加男性產假。

當然沒有期望男性產假和女性產假一樣長,但是全國至少都有1個月,這樣也可以相對平衡職場性別差異。

甚至可以減少女性產假,增加男性產假,來平衡企業負擔。

孩子的誕生,不僅僅只需要母親的照顧,父親產假的缺失,使得家庭越來越不平衡,男性就只負責工作,女性要在孩子和家庭上花更多時間,那麼生孩子就成了女性職場的轉折點。

這不公平,也沒有給父親足夠時間承擔起家庭責任,沒有假期,工作忙都成了藉口。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相信未來男性有更多生娃休假的權利和機會,共同照顧家庭,這樣男女就越能得到相同的就業機會。

已婚未育女性在職場

地位底下

已婚未育,不被考慮錄用;

懷孕就被隱性地降職、降薪;

從懷孕到哺乳期結束,職業發展停滯不前;

生完娃回到崗位發現職位已經被無情取代;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

社會需要正向政策導向來引導。

如果企業通過上報企業全體員工(無論男女)生育孩子的數量,企業可以直接減免稅負,或者給予企業其他優惠政策,你說資本家老闆們會不會歡迎呢?

比如:

頭胎,企業減稅××萬

二胎,企業減稅××萬

只有從政策上改變,整個社會都能站出來解決企業女性和母親身份的矛盾,而不是將母親身份視作職場的負擔,讓女性理所當然被歧視,女性才能安心享受作為母親身份的快樂,以職場媽媽身份為驕傲。

——————————————————————————————————————————

作者:菲凡,方得諮詢創始人,十年職場技能和提升經驗,「菲凡說」職場自媒體主理人(ID:cgffwh)。個人微信:34714035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