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68cm,三級殘廢

我,168cm,三级残废

(神仙不到一米的時候)

(一)

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矮是18歲,上本科。一位親戚拍著我肩膀說,沒事兒鵬,你還能長,能長到一米七。她補充道:男人身高低於一米七相當於三級殘廢。

我嚇一跳,趕忙百度了一下什麼叫三級殘廢:不能完全獨立生活,需經常有人監護;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室內的活動;明顯職業受限;社會交往困難。

如今,八年過去,我的身高定格在18歲那年的168cm。套用S.H.E的歌詞:“米六之上,米七未滿。”套用顏值正義時代對大長腿標配的想象:三級殘廢。

我自忖也為國家省布料,卻真的驕傲不起來。

我,168cm,三级残废

(神仙努力長到了一米多)

(二)

我的家鄉是東北一座小城。在那個遍地瑪瑙的城市,人們茶餘飯後的益智活動就是一邊散步一邊撿瑪瑙。某天,J小姐亮出掌心裡的瑪瑙問我好不好看。

我被J小姐雪白的肌膚晃得目眩,許久才看清天邊閒逛的肥厚的雲朵,長滿白樺的環繞的青山,J小姐目光裡有鳥語花香。我說:好看!

我自忖是詩人,別的不行撩妹還不行嗎。隨後對J小姐展開猛烈的追求。J小姐給我發了張好人卡,說她160cm,為了後代基因,男朋友必須180cm,這也是她要的最萌身高差。

於是在J小姐的愛情劇裡,我活了一集,卒。

四年後研究生畢業時,我吸取前車之鑑,只瞄準身高和我差不多的女生。我想他們總不用擔憂基因問題吧。而且此時線上約會產業迅猛發展,幽默風趣、聲音好聽、拍照能看、簡歷好看就頗為重要。而這些,我都還可以。

及至線下約會,我在精挑細選的意大利風情酒吧、網紅西班牙餐廳、BFC點播影院,聽女孩們優雅地說她喜歡踩高跟、歉疚地說她看起來比我大隻、俏皮地說她覺得摸頭殺超甜超有安全感。她們想要的樣子,我都給不了。

睡前我輾轉反側,刪了幾百頁聊天記錄。在他們的愛情劇裡我終於可以堅持兩集了。卒。

在全民diss小矮子的潮流裡,我似乎頗符合三級殘廢裡“社會交往困難”的標準。

我,168cm,三级残废

(三)

我不禁緬懷我們矮人族的黃金時代。那是小學初中美好而漫長的日日夜夜。

我翹掉了所有能翹掉的體育課,當其他男同學熱衷將籃球砸向籃板或扒小夥伴的褲子時,我戴著mp3,在自己的bgm裡走向藉口肚子疼而躲在陰涼處吃雪糕的女同學。

當然有時翹體育課也是為了預習或溫習,可能就是為在下一節課鴉雀無聲的課堂上準確而響亮地回答出老師的提問,為在試卷上答出更高的分數,為贏得老師的讚許。

我還是同代人最早的偽文青,在某小學生雜誌刊登了徵筆友啟示。我喜歡午後靜靜地坐在窗邊品讀四面八方的來信,如果猜測對方長得不錯,回信會順便請對方寄過來幾張藝術照。

那可真是矮人族的黃金時代。排座位我們總是坐最前面,做課間操我們當然也在最前面,視野超開闊。吃飯也是按小個在前大個在後,省得排隊,還吃得賊飽。每次當大個們幹髒活累活的時候,我們只需做女孩們的護花使者。說我們心眼多墜得不長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大轉折發生在高中,做課間操和跑操竟然大個在前小個在後,吃飯竟然按先後順序排隊,小個們也要抬水和換水,簡直是禮崩樂壞、世風日下嘛,把我們小初中的優良傳統都弄丟了。

更可悲的是這時打籃球的男孩把我們偽文青的風頭都搶去了,沒有人摘抄我們矯揉造作的對聯和詩了,每天吃完晚飯籃球場會水洩不通圍上三五圈人。而個子高的同學在表演扣籃。

走進大學,高個們依然在運動場和健身房裡續寫傳奇,扮演脫衣有肉穿衣顯瘦的運動型男。矮人族因為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索性一頭扎進圖書館,變得越來越宅,似乎頗符合三級殘廢裡“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室內的活動”的標準。

我,168cm,三级残废

(四)

男人身高低於一米七真的是三級殘廢嗎?

每年,《中國各省男女平均身高表》都會在網絡上火一把。在某一個廣為流傳的版本里,北京男人的平均身高是175.32,的確令人又振奮又震驚,網友驚呼“被平均”和“拖後腿”。

但這份聲稱出自“國家統計局”的各省身高排名,不僅沒有註明調查年份,對調查方式、樣本分佈也未進行任何說明。有較真的記者連線過國家統計局,答覆是“從來沒有發佈過所謂的各省身高排名”。原來這份各省身高排名雖奪人眼球但僅供娛樂。

唯一一份權威數據來自國務院新聞辦2015年6月30日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

在一個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cm的國度,如果男人身高低於一米七是三級殘廢,那麼恭喜你已經diss掉好億人口。

我,168cm,三级残废

(五)

雖然我早已過了靠臉吃飯的年紀,現在靠得是不要臉吃飯。

但我仍然生活在當下的輿論場域裡,我仍然生活在畸形身高觀的陰影裡。是的,主觀再強大也不能抹煞客觀的影響。

我曾經對外號稱自己171cm,每次約會前墊3cm的增高墊。為墊增高墊方便,我買鞋都買高幫的、長筒的,又笨重又捂腳,而且蹲坑的時候更容易腿麻……

因為身高,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極度自卑。但在主流價值觀裡,自卑是可恥的。

為塑造強大內心,我從歷史長河中尋找矮個的楷模。比如我的偶像李白,他也曾自卑“長不滿七尺”,也就是不到一米七,但自詡“心雄萬夫”,至今仍站在中國曆代文人的最頂端。

雞湯是正經雞湯,但回過頭來我們仍然生活在不正經的價值觀裡。標榜大長腿當然沒問題,誰不豔羨長腿歐巴和維密天使?但反過來還要diss身高不到一米七的男性也沒問題嗎?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告訴你自卑是可恥的,卻從不檢討那個大規模製造生產自卑的畸形的評價標準。他們告訴你你正常的地方是你的缺點,而你因此產生的自卑是你致命的缺點。

如果你是女生,一定很討厭這樣的評價吧:“體重不過百,不是平胸就是矮”。同樣在上述報告中顯示,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和57.3kg。

於是你明白,你是被胖、被矮、被自卑、被焦慮。

或許你已經習慣你的身高、身材、顏值、口音、學歷、家庭、消費觀、生活習慣、乃至夢想……隨時會被宣稱自己掌握更高級的生活範式的人所diss。這些人向你展示一個貌似絕對正確的人生範本。目的不是為讓你擁有這樣的人生。

而是告訴你這樣的人生無論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擁有。

我們身上的確存在很多無法改變的標籤,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被裹挾。拒絕接受帶有侮辱意味的評價與命名,及背後不公的權力結構與社會階層。

我,168cm,三级残废

(六)

當然,我毫不懷疑身高不足一米七的中國男人也一樣能夠成就自身價值、找到一生所愛。

那些短暫的陰霾,並不能阻止你獲得陽光雨露、星辰大海。你會雲淡風輕地講起那些曾經困擾你的diss,雖然它們並非無關痛癢。

正如《紅字》裡海斯特因敢於追求幸福生活而被判為通姦罪。人們依加爾文教規讓海斯特胸前佩戴象徵恥辱與懲罰的“A”,讓她終身遭受“A”的羞辱。但海斯特卻賦予了它多重意義:愛情(Amour)、能幹(Able)和天使(Angel)。

願我們永遠不被世俗的價值觀和標準裹挾,它干擾你的判斷你能有足夠的智慧剔除它,它擾亂你的生活你要有足夠的魄力打破它。

至少在遭到侮辱、詆譭以後不會急於承認自己很low,不是努力迎合世俗的標準。而是保有一點懷疑精神,保有一點特立獨行的勇氣,先守住自己人性的尊嚴再去談論人性的弱點。

在訪談《我還是範雨素》中,範雨素談到人們更願意看到因網絡熱文《我是範雨素》而走紅的她擁有世俗的改變:吃的更豐盛了、住得更寬敞了,或者換了更高大上的工作。

但範雨素心中,腦力勞動並不比體力勞動高貴,消費自己的不勞而獲更不足取,她的理想職業仍是做育兒嫂、幹體力活。“農民是可憐的,不過在童話裡,國王也是被憐憫的對象。”

世俗從來不覺得自己世俗,他們以悲天憫人的自戀和爆棚的優越感對你指指點點。而真正善良的人卻如範雨素在女兒說送果汁給收廢品的人時問的那句:“怎麼給的?”

女兒答:“雙手捧給她的。”

丁鵬,90後,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詩刊》社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喜歡烹詩,煮小說,熬雞湯。眷戀詩和遠方,專治痛與迷茫。新浪微博:@神仙丁鵬。

以上摘自丁鵬新書《所謂歲月靜好,不過是敢向命運叫板》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我,168cm,三级残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