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的“鐵道兵隧道攻堅老虎團”團長:張開能

致敬!我的“鐵道兵隧道攻堅老虎團”團長:張開能

在雙流工作的戰友何浩,很早前就提議我們1981年入伍的鐵道兵“新兵”,一定要去看看最敬愛的、還健在的、曾被中央軍委授予“鐵道兵二十三團隧道攻堅老虎團”最後一任團長張開能。“他不僅是我們鐵道兵二十三團的老人、更是我們鐵道兵的寶貝呀!”何浩的提議得到了在成都工作的八一年參軍的23團戰友的積極響應。

昨天,在深秋一個難得的豔陽高照的週末,何浩、雷廣成、朱兆定、曹軒和我,相約從成都的雙流、華陽、新都等不同地方來到老團長居住在郫都區犀浦鎮珠江路鐵西家園一幢七層樓的二樓家裡。可是出現在眼前的一幕卻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到特別驚訝。當時,我的眼眶溼潤了,何浩那抑制不住的淚珠滾下來了,老雷的眼眶也已盈滿了淚花……

客廳裡兩把輪椅深深地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怎麼有兩把輪椅?難道兩位老人都坐輪椅嗎?”這個疑問同時撞入了大家的腦海。果不其然老團長和他的老伴都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了。家裡的床、鋪、衣櫃、飯桌、凳子、沙發、電視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老式傢俱,因住的是二樓,整個房間的光線特別暗淡,整個家庭吃的、用的、住的和擺設的就顯得更加寒磣了。看到這一切,我們面面相覷,大家在心裡不約而同地發出了“這哪像一個為鐵道兵部隊建設和祖國國防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的老團長的家呀”的呼聲。

進到裡屋,只見老團長背靠在破舊的沙發上,睜著圓圓的眼睛一動不動地“看著”我們的到來,但目光發呆的眼神卻未曾眨動過一次,他只是用右手拿著紙巾不停地在擦拭著兩個眼角流出的眼淚。面部沒有任何表情,說話時感到特別費力,但看得出他在使勁地想說著什麼,可發出的聲音卻是特別微弱,因口齒不靈我們也很難聽清他在說什麼。老團長的身子因沒勁根本無法站立、腿腳沒力根本無法走動,左臂被摔脫臼根本無法抬動,整個老人就象似一尊只能出氣的“菩薩”,他與我們根本無法正常交流。我坐在他的身邊,整個一上午他都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不放,生害怕我抽手離開……

“老領導的家庭怎麼會是這個樣子?我們鐵道兵23團當年虎虎有生氣的老虎團長可不是這個身板呀?當年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刀山敢上、火海敢闖,在他的面前從無困難、從無險阻,現在怎麼會變成這樣呢?”看到這一切,何浩心酸而又難受的連續發出了“幾個”為什麼?

老團長的小兒子張鐵軍告訴我們:“爸爸是今年上半年到西安姐姐家玩的時候摔了兩跤,把他摔怕了就再也站立不起來了,左臂被摔脫臼了目前還沒法治療。因高血壓眼睛白內障也無法動手術,所以看什麼東西都是模糊的。在西安市醫院檢查時,拍出爸爸的肺上還有陰影(可能是矽肺病),醫院同時還檢查出他左邊有六根肋條斷裂沒有恢復的影像,那是20多年前在攀枝花修建攀鋼鐵路專用線出車禍時被摔斷的。現在爸爸整個身體都沒力氣,根本無法站立,幹什麼都得要人扶。昨天聽說你們要過來,他特別興奮,激動得不停地流眼淚……”。

“老團長今年才78歲,身體應該是很棒的,老人家的健康出現了這樣的狀況,你們做兒女的為什麼不送到醫院去住院治療呢?”我們對張鐵軍說道。張鐵軍說:“爸爸,上下樓都必須要人抬非常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不願去醫院,所以就成了現在這個情況……”。

聽到這裡,我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在我們小區,很多八十歲左右年紀的老人每天打太極、玩門球、跳廣場、下象棋、打籃球、打乒乓、打麻將、上大學(老年大學)、唱K歌、搞器樂,玩得非常開心,在老人們的身上真正體會到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無窮的快樂和“夕陽無限好”的美好生活。可是我們怎麼也想不通老團長的身體是這般讓人堪憂,家庭生活會是這般的窘境。這一切可不是當年老團長的作風和風采呀!

致敬!我的“鐵道兵隧道攻堅老虎團”團長:張開能

張開能1960年從貴州納雍參軍加入鐵道兵,歷任鐵道兵第五師二十三團的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鐵道兵改工前的1983年2月至1984年1月出任鐵道兵二十三團最後一任團長,能擔任被人仰慕的、被中央軍委授予“隧道攻堅老虎團”團長的他是何等的優秀。兵轉工後的1984年1月至1992年3月他擔任中鐵十五局三處處長長達八年之久,這又是何等的了得。在鐵道兵時期,他參加了貴昆、成昆、襄渝、南疆、南同蒲等鐵路建設,兵改工後,他又帶領全處員工參加了蘭新、侯月、南昆、達成、珠六、南疆、寶成、新長、南同蒲、攀鋼巴關河等國家重點鐵路(複線、幹線)建設。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和鐵路建設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特別是在1964年,正值青春年少的張開能,參加了位於烏蒙山貴昆鐵路六盤水境內最長的3986米的梅花山隧道施工任務,為了完成被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掛了號”的艱鉅任務,他和戰士們共同發出了這樣的豪邁氣概:“梅花山山連天,終年雲繞霧瀰漫。滇黔鐵路穿山過,巍巍山高把路攔。中央下令連隊傳,早日修通滇黔線。戰友個個精神抖,千難萬險不怕難。尖刀連隊意志堅,人人都是英雄漢。鑽頭出鞘寒光閃,困難面前紅旗展。風槍突突打先鋒,不怕湧水往前衝。鐵兵真金烈火煉,鋼刀利刃永不變。征戰山區十幾年,心甘情願住高山。為建祖國國防線,紅旗定插烏蒙山。瓢潑山雨當淋浴,刺骨寒風當搖扇。祖國建設我當先,千難萬險只等閒。堅決打通梅花山,幸福列車奔高原。”

梅花山隧道要從海拔2700多米的山腹中穿過,自蜈蚣嶺至觀音巖大橋要通過5個大斷層,地質情況相當複雜,有堅硬的花崗岩石,有濃度特大的瓦斯地段,有煤層、暗河、天然大溶洞等等。隧道曾在1959年破土動工,後因地質原因改變線路走向而停工,1964年8月1日又正式復工。為早日攻克梅花山隧道這個堡壘,加快“三線建設”施工步伐,在施工過程中,張開能和他的戰友們根據各種不同的地質情況,在施工方法上採取按段落進行全斷面開挖、上下導坑開挖和臺階式開挖等工藝。為防止瓦斯爆炸造成傷亡事故,他和戰友們研究出了在施工機械機具上安裝防爆設備,在洞內安裝防爆報警設施,這種創新當時在全國、在全軍是獨一無二的。1964年12月,梅花山隧道單口月成洞117米,1965年1月,月成洞102米,受到國家經建委和工交政治部的通電錶彰和祝賀,稱“這是我國鐵路隧道施工上的一個大進步”。1965年9月,隧道出口平行導洞掘進中遇到暗河,洞內湧水量非常大,每晝夜的最大涌水量達5.4萬噸,給施工生產和施工進度造成很大困難。張開能和戰友們知難而進,勇往直前,毫不退縮,他們採取排堵結合等綜合整治辦法,征服了洶湧的地下水,施工不斷刷新紀錄,使雙口平均月成洞達213米,單口月成洞最高達到了400米,創當時全國隧道施工最高紀錄。經過1年半的艱苦鏖戰,備受全國、全軍高度關注的梅花山隧道提前於1966年2月20日完成隧道全部工程,為全線提前通車創造了先決條件。在隧道施工中,張開能和戰友們是那裡有困難就往哪裡上,哪裡有危險就往哪裡衝,從不考慮個人的安危和得失,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艱、不怕險、不怕流血犧牲的“鐵道兵前無困難,鐵道兵前無險阻”的奉獻精神,受到了中央軍委、鐵道部和鐵道兵的嘉獎,同時還受到了餘秋裡、王震、劉克、郭維城、呂正操以及昆明軍區副司令員、雲南省副省長趙建敏等領導同志的接見。同年,鐵道兵二十三團還被中央軍委授予“隧道攻堅老虎團”榮譽稱號。在表彰中,他的戰友、風槍手蘭貴榮榮立二等功臣,他本人也受到了上級表彰。

致敬!我的“鐵道兵隧道攻堅老虎團”團長:張開能

我認識老團長是1981年冬天一個寒冷的下午,我們正戴著安全帽,繫著安全帶,抱著幹風槍在新疆巴侖臺道渣場的山上鑽炮眼時,突見一“老頭”幾個健步便從山下“竄”到了山上。“我們每天上班爬山都感覺非常吃力呀!”這個“老頭”身輕如燕、快步疾風的爬山速度是我們驚奇,我們幾個剛入伍的新兵是看在眼裡,更佩服在心裡。老班長看到這一切後告訴我們:“你們知道嗎,爬山這個‘老頭’就是參加過赫赫有名的貴昆鐵路梅花山隧洞施工的張開能副團長……”。自那時起,老團長那高大的形象、那爬山的舉動,便深深地紮根在了我的心底,過去幾十年了都不曾泯滅。

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曾說到:“為什麼現在都想戰友?因為大家都老了。為什麼老了以後想戰友?因為這些年經濟發展了,人心浮躁了,真情少了,戰友情就越顯珍貴了。”

可是,“鐵道兵隧道攻堅老虎團”最後一任團長、擔任中鐵十五局原三處老處長,為國家的鐵路建設事業貢獻了一切而“金譽”滿身的張開能,在同年紀的戰友都吃著擔擔麵、喝著蓋碗茶、擺著龍門陣、打著小麻將、跳著鍋莊舞的“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過著安逸、舒適的“夕陽無限好”的美好生活時,他的生活卻是如此的簡樸,他的家庭卻是如此的寒磣,他的身體卻是如此的糟糕。這一切又是如此地讓我們感到心酸。

老團長,您一定要挺住,二十三團所有的兵、二十三團所有的戰友都祝願您早日恢復健康,期待與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鐵軍風采,一起用嘹亮的歌聲高唱“鐵道兵志在四方”,一起聽您講述過去鐵道兵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致敬!我的“鐵道兵隧道攻堅老虎團”團長:張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