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可惜了!江蘇13市,2018年度經濟指標PK!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有趣、更有用

免費發佈招聘、求職等職場信息

推廣招商、買賣、租售等商業信息

商務合作等諮詢,請加微信:gegangcun

不定期派發優厚福利!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鎮江金山寺

01

江蘇各市2018年度GDP最終榜單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今日,2018年度江蘇各城市GDP準確數據正式出爐,總體經濟情況穩中向好,但也多少有些“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意思。

GDP數據,作為各城市“期末考試成績單”,一直備受大家關注。近些年,隨著各地經濟數據“擠水分”,這份成績單的含金量也在增加。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2018年度榜單,幾大焦點值得關注。

1、南京GDP名義和實際增速均居

全省第一,最終全年GDP12820億元,比先前預計的1.27萬億要更高一些,也算給了大家一個“小驚喜”。從經濟數據上看,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有所成效,但是,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提升。

2、蘇州、無錫、南通表現搶眼。其中,無錫、南通的增速僅次於南京;而蘇州在GDP體量巨大的基數上,仍保持了較快增長,增量絕對值仍居全省第一,也難能可貴。

3、在競爭比較激烈的城市中,相比2017年度的不分伯仲,常州2018年度與徐州拉開差距,後者名義增速僅2.26%,位列全省倒數第二。

4、鹽城與揚州的競爭繼續白熱化,兩者無論從GDP總量、增速還是增量上都幾乎亦步亦趨,目前鹽城還繼續保持著微弱的領先。

5、在總量排名靠後的城市中,增速表現差異較大。淮安增速超過8%,位於全省第一梯隊,連雲港和宿遷的增速落後於全省均值。

6、鎮江2018年GDP僅僅錄得不足1%的名義增長,且這還是在下修了2017年基數的前提之下取得的。如果按照較早前未修正的2017年末的數據進行比對,鎮江的數據則為負增長。比起發力領跑全省的南京和強者恆強的蘇錫常,同屬蘇南的鎮江顯得格格不入。這也引發了大家對鎮江行政區劃調整的一些調侃。

02

南京VS杭州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近十年來,無論從全國位次上還是數值差距上,總體上南京與杭州的距離都在拉近。

其中2013-2015年度非常接近,甚至出現過南京半年度數據反超杭州的情況

2016和2017年,兩市差距有重新略拉大的趨勢。

不過,從2018年的預計數據情況看,南京的增幅和增量可能要蓋過杭州。

寧杭之爭對於江蘇全省在華東乃至全國的地位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兩市作為“班長”,掌握著長三角重要經濟大省的綜合資源,也事關兩省對外來人口的吸引。

蘇州雖然一直是表現優異的“學習委員”,由於行政地位上的差異,導致其對於杭州的GDP成績優勢,不足以撬動其在全國範圍內對於杭州的影響力優勢,而寧杭的角逐,更加惹人關注。

03

南京VS無錫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新世紀初,南京的GDP曾長期落後於蘇州、無錫,位居省內第三。

但是,2013年以後,隨著經濟轉型期的到來,南京省會的基建、智慧、第三年產業的後發優勢更加明顯,自此反超無錫並對後者保持著10%左右的優勢。

從全國和全省發展戰略趨勢來看,這種優勢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不過,無錫的人均GDP高居全省第一,仍然體現出強勁的經濟基礎。

04

江蘇十三市,誰更有錢?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比起GDP,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總額更能體現城市的資本實力,這一指標也與房價有著更高的關聯性。

我們看到,南京以3.45萬億高居全省第一,蘇州以3.05萬億緊隨其後,位列第三的無錫為1.61萬億,與前兩者差距較大。有沒有發現,三者的數據梯度,與三者的房價梯度非常之接近。

增速方面,增幅和增量南京均高居第一

通俗的說,2018年度,江蘇每增加10元的銀行存款,有4元在南京,2元在蘇州,其他11個城市一共才有4元。

其中,常州表現最差,是唯一錄得負增長的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徐州的名義GDP年度增速位列全省倒數第二,但本外幣存款增速卻高居全省第二,這樣看來,徐州的年度經濟榜單並非一無是處,城市的未來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

05

小結

南京持續發力,蘇錫通強者恆強,常州穩中求進,鎮江不如人意。

蘇南和蘇中整體表現要略好於蘇北。

全省整體平穩向好,在變革中尋求突破!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2018年江蘇經濟穩中有進

镇江可惜了!江苏13市,2018年度经济指标PK!

2018年,初步核算並經國家統計局核定,全年實現生產總值9259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

分產業看:

——第一產業增加值4141.7億元,增長1.8%

——第二產業增加值41248.5億元,增長5.8%

——第三產業增加值47205.2億元,增長7.9%。

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糧食總產保持增長

全年糧食總產量3660.3萬噸,比上年增長1.4%。糧食畝產445.6公斤,比上年增加10.1公斤,增長2.3%。全年蔬菜播種面積2136.7萬畝,比上年增長1.2%;蔬菜總產量5625.1萬噸,增長1.5%。累計出欄生豬2680.9萬頭,下降4.4%;豬肉產量205.5萬噸,下降4.1%。全年共出欄家禽64201萬隻,下降2.9%;禽肉、禽蛋產量105.8萬噸、178萬噸,分別下降4%和3%。農業結構不斷優化,高效設施農業面積佔比達19.6%,高標準農田佔比達61%,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8%。

二、工業運行總體穩定,中高端行業增勢較快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5.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5%,

民營企業增加值增長4.1%,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3.5%。

分行業看,列統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0個行業增加值比上年有所增長,增長面達75%。其中電子、醫藥、汽車、專用設備等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3%、10.4%、7.2%、12.5%。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2.5%,低於規模以上工業2.6個百分點。全年高技術行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1%、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6個和2.9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43.4%和74.2%,比上年提高13.3個和16.6個百分點。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8.8%和11%,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2%和43.8%。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3D打印設備、智能電視、服務器等新產品產量比上年分別增長139.9%、107.1%、51.4%、36.4%和26.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98.8%。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提升,2018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4%;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6.41%、6.69%,同比提高0.03個、0.04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較快增長,新興服務業發展良好

全省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9%。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349.9億元,增長7.4%;金融業增加值7461.9億元,增長7%;

房地產業增加值5269.8億元,增長1.8%。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1%,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2018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不含批零住餐、金融及房地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2599億元,同比增長7.1%,調查的31個行業大類和4箇中類中,有27個行業營業收入保持正增長,增長面達77.1%。現代服務業較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3.7%、10.9%和41.6%。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高新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3.2%、13.3%和13.6%。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高出規模以上服務業6.9個百分點。全年公路客貨運週轉量增長6.7%,鐵路客貨運週轉量增長5.6%,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分別增長16.2%、4.5%。2018年1—11月,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1079.1億元,同比增長4.6%。

四、投資增長保持穩定,內部結構繼續優化

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5%。民間投資增長10.8%,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達71%,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7.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7%。第二產業投資中,製造業投資增長11.2%,

製造業投資佔項目投資比重為59%,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79.9%。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7%,比全部投資、工業投資分別高出5.2個、2.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2%,佔全部投資比重達13.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電子及通訊設備、計算機及辦公設備、新能源、醫藥、智能裝備、儀器儀表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3.9%、22.6%、19%、14.9%、14.8%和11.4%。第三產業投資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6.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2.4%,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8.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4.1%,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4.4%。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13484.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2040.7萬平方米,下降3.6%

五、消費品市場增勢較穩,網絡消費快速增長

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7.8%,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9%。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增長7.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增長9.7%。從消費品類值看,限上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日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4.4%、7.6%和9.5%。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代表的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30.8%

,比上年提高12.2個百分點;書報雜誌類增長15.9%,傢俱類增長11.8%。石油製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2.2%,佔限額以上批零業零售額的12.1%,拉動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1.4個百分點。網上消費快速增長,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增長25%;住宿和餐飲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餐費收入增長49.4%,分別領先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速21.4個和45.8個百分點。

六、進出口規模繼續擴大,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全省完成進出口總額43802.4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出口26657.7億元,增長8.4%進口17144.7億元,增長11.3%。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21342.6億元,增長10.9%;佔進出口總額比重達48.7%,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佔比超過加工貿易9.4個百分點。從出口主體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出口額2989.2億元、14810.2億元、8456億元,分別增長17.7%、3.6%和15.1%。從出口市場看,對美國、歐盟、日本出口額6143.4億元、4973.6億元、1951.5億元,分別增長6%、6.9%和5.5%

,對印度、俄羅斯、東盟出口額847.7億元、323.2億元、2996.2億元,分別增長4.4%、10.5%和13%。從出口產品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17624.4億元、10126.2億元,分別增長8.9%、8.5%。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出口額6459.6億元,增長8.9%;佔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4.2%,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25.7%。

七、財政金融運行平穩,支出結構持續改善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30.2億元,增長5.6%,增速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稅收收入7263.7億元,增長12%,其中增值稅3113.5億元,增長8.7%;企業所得稅1312.7億元,增長14.6%;個人所得稅468.4億元,增長21.1%。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84.2%,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658.2億元,增長9.8%,比上年加快3.4個百分點。部分民生支出增長較快,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5.5%,住房保障支出增長22.2%,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10.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9.7%,節能環保支出增長9.1%。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39718億元,增長7.5%,比上年末提高0.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15719億元,增長13.3%,比上年末提高1.2個百分點。2018年末,製造業貸款餘額14952.9億元,比年初增加461.5億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貸款餘額13202.7億元,比上年增長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貸款餘額11645.6億元,增長12.6%。

八、物價水平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價格漲幅回落

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3%。分城鄉看,城市上漲2.3%,農村上漲2.4%。分類別看,食品菸酒上漲2.3%,衣著上漲2.2%,居住上漲2.4%,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3.4%,交通和通信上漲2.5%,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2.4%,醫療保健上漲1.2%,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2%。食品中,糧食上漲1.2%,食用油上漲0.2%,鮮菜上漲8%,蛋類上漲12.5%,水產品上漲0.2%,畜肉類下跌3%。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購進價格分別上漲2.8%、4.6%,漲幅比上年回落2個、5.1個百分點。

九、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創新高

城鎮新增就業繼續增長,全年創下153萬人的歷史新高,超額完成110萬人的預期目標。全年扶持30.1萬人成功創業,帶動就業121.3萬人。失業保持較低水平,年末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2.97%,比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全年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5.5萬人,轉移率達75.2%,比上年末提高0.9個百分點。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9.5萬人,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31.9萬人,比上年分別增長11%、26.6%。

十、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96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21948元,增長7.6%;經營淨收入5386元,增長7.8%;財產淨收入3746元,增長15.7%;轉移淨收入7016元,增長9.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00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5元,增長8.8%。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77:1縮小為2.264:1。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007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462元,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567元,增長6.1%。

十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

加快淘汰低水平落後產能,製造業發展提質增效。全年壓減鋼鐵產能80萬噸、水泥產能21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關閉高耗能高汙染及“散亂汙”規模以上企業

3600多家關停低端落後化工企業1200家以上。穩定房地產市場發展,去庫存成效進一步擴大。年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4993.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其中住宅待售面積2491.2萬平方米,下降17.5%。去槓桿積極穩妥,企業經營更趨穩健。2018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3.1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減稅降費政策落地見效,降成本成果顯著。2018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23元,同比減少0.14元;多措並舉為企業降低成本1200億元以上。著力聚焦提升民生福祉,補短板紮實推進。全省200個補短板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600億元。

總的來看,2018年全省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發展質效穩步提升。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長按二維碼 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