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共享共贏 個稅改革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先手棋

“你下載個人所得稅APP了嗎?”

剛剛過去的2019年元旦前後,除了互致新年快樂的寒暄之外,恐怕這也成為職場人士、親朋好友之間交流最多的話題之一。

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10月,即本輪個稅改革首個申報期結束後,個人所得稅就取得了減稅316億元的成績,有6000多萬名改革前的納稅人不須繳納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這還是抵扣細則實施前的數據,可以想見,到本月之後,隨著首套房貸、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費用納入到個稅抵扣之後,所取得的減稅效果將更為顯著,並惠及更多的民眾。

還記得小時候在看港臺電影時,不時被片中出現的“納稅人”這個字眼所吸引,覺得這個詞彙既神聖又神秘,但距離自己又有些遙遠。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進入到光榮的納稅人行列。即便如此,由於個人所得稅等以往都是用人單位代扣代繳,所以真正實際辦理過納稅的個人依然佔比較少。

本次個稅改革,尤其是抵扣細則進入落地實施,卻帶給千千萬萬人不同於以往的感受——自己親手下載手機應用程序,親手填報相關信息。這種實際的操作,是以往任何一個“納稅光榮”式的抽象宣傳都不能達到的效果,它在使民眾參與度大大提升的同時,也讓依法納稅的理念深入人心。

從這個角度來說,本次個稅改革及其抵扣細則的實施,是促進公民學習個稅知識、提升稅收素養的一次大檢驗,對建立誠信體系、普及全民納稅意識將帶來極其深遠的積極影響。

個稅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於優化稅收制度、推動經濟發展、惠及百姓民生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而難能可貴的是,這一改革實施是在“國稅”和“地稅”正式合併之後,因此可以說是新機構迎來的第一個“大考”——不光是涉及的群體數以千萬計,更在於它所包含的抵扣項目惠及面廣泛:從子女教育到贍養老人;從首套房貸到住房租金;從繼續教育到大病醫療費用——這早已不是稅務機關一家所能掌握的信息,而是涵蓋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程。

在我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單是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群就不亞於一箇中等國家的人口總數,可想而知,相關信息的採集、分類和處理需要投入多麼大的人力和精力。但事實上,從個人所得稅改革自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啟動,到個稅抵扣的細則於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其間僅僅過了3個月的時間。這也表明,稅務機關對待“減稅降費”絕不是當成一句口號,而是通過雷厲風行的具體行動,以高度的政策執行力,拿出了讓公眾滿意的一份答卷。

此前在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該方案明確提出“以營造良好稅收工作環境為重點,統籌稅務部門與涉稅各方力量,構建稅收共治格局,形成全社會協稅護稅、綜合治稅的強大合力”。

由此,“稅收共治”這一全新的理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及大數據的發展,使得過去由單一部門掌握的信息,逐漸有了共有共享的可能,這也為稅收徵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要適應時代的要求,稅收徵管就必須進一步把握“稅收共治”的理念,在數據管理、技術服務等方面,對傳統的徵管模式進行創新,從而促進我國稅收徵管體制機制再上新臺階。

個稅新政是一塊“試金石”。可喜的是,通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個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城市展開的聯合調查顯示,我們看到的是稅務系統凝心聚力、攻克難關,全力以赴確保個稅改革平穩落地的情景。

正是這樣高效的服務,才得以讓納稅人能夠及時享受專項扣除政策的紅利。這一措施非常有針對性地回應了民眾的呼籲,也充分顯現出百姓和國家機構之間直接互動加強,並且開啟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模式。

另一方面,通過全新的手機APP、電腦網頁端等渠道,個人所得稅的相關信息可以由納稅人自己依照標準化的模板進行填報,此舉不僅優化了原有的申報模式,也大大降低了企業或事業單位人力、財務部門的負擔。這彰顯出一個政府職能部門積極轉變自身角色,背後體現出稅務系統濃濃的服務升級意識,更代表著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

個稅改革全面實施後,有些新現象隨之伴生。此時,全社會需要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其背後絕非稅務一家之事,映射出的是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未來“更上一層樓”的空間。

先以本次填報的個稅抵扣信息為例。有用戶反映自己在填報過程中發現“被就業”甚至“被法人”的現象,即在“任職受僱信息”一欄中出現了自己從未任職的單位信息。這種現象的發生,說明個人身份信息涉嫌被冒用,最大的可能性是一些企業通過增加“隱形員工”的虛列工資,虛增企業成本,意圖偷稅。

這一現象表明什麼?我國誠信建設、信息聯通還存在巨大的短板,是社會經濟活動中存在的一個陰影。但是,它能夠在個稅抵扣申報的過程中被發現,就是讓這樣的陰影曝光在陽光之下,有助於提升社會治理的能力,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而要做到這一步,單靠稅務機關一家的努力顯然還不夠,而是需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多部門的通力協作。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有必要建立健全黨政領導、部門合作、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的稅收共治格局。

再以納稅人租房抵扣為例。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租金支出,每個月最高可扣除1500元。但有租戶反映,在填報相關的租房信息時,房東不僅不予配合,反而警告租戶不得填報自己的相關個人信息,甚至威脅說如果填報了將加收房屋租金。

如果房東真的提高房租,將自己的納稅額轉移到租房者身上,那麼就會在客觀上造成租房者負擔增加,與出臺相關個稅抵扣、為納稅人減負的政策初衷不符。

類似這樣的情況,需要稅務、財政、住建等多個部門密切合作。只有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交流和溝通,才能更有效地規範社會秩序,提升管理效能。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全國稅務系統個人所得稅改革工作視頻會議上表示,要做到培訓輔導到位、崗責配備到位、系統準備到位;輔導扣繳辦稅要更主動、更精準,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幫助扣繳單位便捷辦稅;服務納稅人要更優質、更貼心,對納稅人“有問必答”“有難必解”;推動社會共治要更積極、更有效,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緊緊依靠社會各方力量,營造改革的良好外部環境。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個稅改革是一步先手棋,它的歷程也為其他各項改革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稅務部門協同多個部門搭建數據通道,確保改革紅利落地。

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次個稅改革可以說是國家社會治理過程中一次成功的破題,也是一次重要的練兵。這一過程中體現出的以人為本和民生導向,彰顯出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宗旨。我們也期待類似這樣服務民生服務大眾的改革進一步向縱深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