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嘉和陈洪武:AI应该聚焦商业本质,与场景深度结合

从科研和学术的范畴到技术创业,人工智能仅用了几年的时间,这样的转变不仅得益于人们希望新技术解放生产力的诉求和政策的扶持,还离不开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助推。

在2014年到2017年间,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出现快速增长,被外界视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5年投资总额达到450.7亿元。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融资总额70%,由此中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获得投资最多的国家。

随着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投资也日趋成熟和理性。在过去三年,企业服务,大健康,金融,机器人,汽车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是最热门的投资领域。

(分享星无限资本与国科嘉和执行合伙人陈总访谈)

陈洪武个人简介:

陈洪武,清华MBA,中国创业投资行业著名投资人,现任国科嘉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曾先后任职IDG 风险投资副总裁和开投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拥有超过15 年股权投资和资本运作的经验,曾参与投资了华灿光电(300323)、美亚柏科(300188)、厦门吉比特(603444)、动网先锋(被上市公司掌趣收购)、265 网站(被谷歌收购)等多家公司,在多个项目上为投资人实现了高达几十倍的回报。

国科嘉和陈洪武:AI应该聚焦商业本质,与场景深度结合

陈洪武

国科嘉和基金执行合伙人

星无限:有投资人说过,看AI项目,重点关注AI芯片及垂直细分领域的AI平台,这可能代表了一种投资观点,即AI投资要么深入底层技术,要么深入垂直细分领域,您是如何看待AI目前的投资现状与未来?以及投资AI项目应该重点关注底层技术还是深入垂直细分领域?

陈洪武:关于AI投资,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形成了行业的高潮,有不少AI公司融到资,估值也不低。这一波AI热潮是源自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算法的突破,以及计算、芯片等基础设施方面的算力提升带来的行业机会。2018年整个行业目前已经回归到相对理性的状态。现在是行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AI并不神秘,已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未来能拥有行业的核心数据和资源的这类公司的赢面比较大。

早期刚进入AI行业探索门槛的时候,肯定会在意技术,但随着底层技术的成熟、行业格局稳定,长线还是要看AI在行业应用。所以还是要深入到细分领域,不光是一个技术上的优势,还是与场景的结合。以后再讲AI,单纯讲数据、单纯讲平台、单纯讲技术,我认为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更多是踏踏实实到场景里面找应用,用AI技术去改变你原来传统商业形态的创业模式,可能越来越有机会。

星无限:英伟达是因为GPU的算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取得了股价的二次腾飞(最近已经暴跌),寒武纪和地平线都在设计垂直领域的芯片(图像识别),寒武纪是集成式的,地平线是嵌入式的。想请教一下企业为什么要自己设计芯片,对他整个的算法处理的意义有多大?对性能的改善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洪武:英伟达股价的腾飞是由于它的GPU被应用于AI的计算,他们的计算性能比CPU要强很多,AI芯片主要还应用在数据处理这方面,它和CPU本质上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所以英伟达算是在芯片领域投资AI概念发展是很不错的。

但是由于AI应用场景运用的独特性,基于特定行业都有特殊算法,基于特定行业的算法都需要特定的芯片。

在过去几年TPU、NPU等各种PU很多,其实大家都希望能抢夺这样的机会,它们都是基于某个特定的场景。

在我看来,AI的运算不可能用一种体系或者是一种方法来覆盖方方面面,需要基于不同的数据类型的应用,用特殊的算法;专用性越强,它的运算效率越高。芯片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真正要做到盈利很困难,所以技术实力强、与应用场景结合比较好的企业,机会比较大。那些大量早期初创类的项目,风险会大一些。

我建议AI创业团队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去建立自己的商业壁垒,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如果盲目追热点,风险将会很大。

星无限:硬件正在从commodity变为产品差异化的阵地,而软件在被一步步标准模块化。所以今天的苹果、谷歌甚至facebook和微软都在设计自己的芯片,反而软件被阿里、腾讯、京东赶上甚至超越。您对这些巨头的差异化布局是怎么看的呢?

陈洪武:AI的本质是数据、算法和算力的叠加。每一家公司应该基于自己的技术特点和自己的资源禀赋,做出自己的竞争格局。谷歌有数据有技术有算力,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华为也自己在做生态,阿里也有芯片、云端包括算法等布局。将来AI竞争一定是很残酷,而且会各有各的机会多,会呈现多强鼎盛的格局,而不会像互联网赛道这样有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

星无限:像阿里和腾讯这样拥有海量数据的巨头公司,他们在AI的赛道上是否拥有绝对优势?人工智能分三层,底层基础架构、中间层通用技术和最上层应用层,基础层和中间层是巨头必争之地,如科技巨头谷歌,微软,阿里,百度,再如行业巨头,语音识别的科大讯飞,图像识别的旷视、商汤等,您认为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

陈洪武:巨头公司不可能拥有绝对优势,虽然他们现在强,但是其实大量数据来源于线下。创业型公司还是有机会的,在行业里面找到自己的特殊定位,有自己的核心资源禀赋,包括对特定行业的深刻理解和针对特定行业的数据来源,如果能在这些方面建立自己的垄断优势,机会将是很大的。

星无限:您认为AI创业公司最重要的壁垒是什么?算法或者与应用场景结合的深度,或者是人脉资源等。一个AI公司最重要的能力是体现在哪些地方?

陈洪武:企业的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只能说谁拥有某一个领域的资源禀赋就可能具备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是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商业毕竟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AI公司最重要的能力,我认为是对商业的理解,技术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面。商业落地的能力以及对行业本质的理解都非常关键。AI只是一项为商业服务的技术工具。

星无限: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结合,AI的运用也逐渐落地,您最看好AI与哪个行业的结合?这些AI创业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运作(主要是融资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陈洪武: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在多个行业落地,比如人脸识别在金融方面的运用,大数据在工业领域方面的运用等。很难讲哪个行业会被看好,现在很多传统行业与AI结合以后,大大提高了效率、准确度和商业效能,这些行业我认为都存在爆发的机会。

我给创业公司的建议是应该要聚焦商业本质,而不是单纯强调AI的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AI能力很难有太大的差异,最重要的还是聚焦在行业的应用,解决实质性问题。

星无限:人工智能分为关键性应用和非关键性应用,如自动驾驶属于关键性应用,追求99.99%甚至更高的的可靠度,是一点差错不能犯的领域,研发周期都很长,费用也很昂贵。而非关键性应用,只要过了基础线可以用就行了,这类公司会更快的出产品以及变现,您如何看待这两类公司,更倾向于投哪类公司呢?

陈洪武:技术的发展是在产业里面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量变带来质变。AI也是一样,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时间,对于AI往后的应用场景,刚才也提及AI在各行各业都在尝试,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也投资了几个案例。让创业型公司单方面马上做出成熟的无人驾驶车辆是不现实的,但是他们的这些技术积累下来以后,虽然不能立即做出自动驾驶车辆商业落地运营,但是能提供辅助驾驶和提高汽车安全性的阶段性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积累和产业资源整合,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最后达到理想状态的无人驾驶,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产业跟技术的发展路径。

一蹴而就是比较难的,所以我们在投资布局的时候,会对项目有合理预期,有的项目预期是远期能成熟,有的是近期就能成熟,我们投资会长短期结合,做成一个组合来布局。

星无限:目前来说,人工智能您投资的深醒科技、智课教育、钛米机器人等,您觉得最满意的投资案例是哪个?以深醒科技为例,分享投资逻辑。

陈洪武:我们投资的案例都很满意,目前发展都不错。我们对项目的评判本着“人为先事为重”的原则,一是团队的人商业能力,二是他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投资的AI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真正提升行业效能的,比如针对传统行业极大的改进。整体来讲,他们对所处的行业都有相当大的正面促进作用,这个就是他们能提供价值的所在。

以深醒科技为例子,一是我们认为他们团队不错,对安防、公安这个行业的理解透彻,二是他们的人脸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办案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上做出了非常多且有意义的探索,提升了公安在打击犯罪方面的效率和能力,做出了实际应用效果。

星无限:您投资人工智能赛道,会更看重哪些因素,比如团队背景、细分赛道、技术市场能力等,您是如何评判项目的投资价值?

陈洪武:坦率讲,这个问题很大,要讲不是一堂课能讲完的。实际上简单来说还是“人为先事为重”,投资是一个看人看事的事情,从人的角度,我认为商业能力这方面是最主要的,另外一个是看这件事的本身所处行业规模和价值点,还要与人的能力与经验很好匹配。所以还是一个综合评判的过程,但是具体的项目投不投,还是考虑很多具体的因素,不能简单的说看好和不看好。

星无限:如今经济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国科嘉和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逻辑是否有所转变?是偏稳健、还是基本不受影响?

陈洪武:基本没有改变,我们依然按照以前的节奏,应该说嘉和受市场影响很小,基本上投资的数量和金额没有什么大变化,而且还可能会增加投入,越是行情不好的时候,越是需要多加投入,国科嘉和还是一如既往的开门迎客,也希望多投资点好的项目。

星无限:市场上也有一种观点说,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有的投资机构等待项目的估值降到最低,将是一个很好的“抄底”机会。

陈洪武:我们从来都不谈抄底的事,坦率讲,有好的团队估值高,我们也依然会投,并不会因为资本市场的寒冬,就对企业刻意压低估值,甚至这个阶段我们认为做得好的企业应该估值高一点,嘉和更重要的看重是团队的能力,我认为好的团队就应该给好的估值。

星无限:陈总,您在投资学习过程中有遇到过哪些经典的误区和踩过“坑”没有,希望能和我们分享学习一下?

陈洪武:碰到投资困境和投资失败是很正常的。谈不上“坑”,因为商业都是大家在尝试和摸索,真正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我认为社会对允许失败,允许尝试应该有一个更宽容的态度,所以我对创业者做企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的态度也是宽容的,如果创业者能吸取失败的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企业经营能力,这也是有价值的。

星无限:陈总,我们想向您请教,作为一个资深投资人一定是接触不少FA,您对我们FA公司有什么建议?

陈洪武:实际上你们专注做FA,更有发言权,给你们的建议是每一个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都要基于自己的特性和资源禀赋,比如合伙人的资源优势,所以我建议是你们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认真考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业务形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定是要专业,如果是泛泛的做,可能在面临专业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就容易落下方,所以还是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然后聚焦某个领域,把某个领域做得特别好,做好资源积累再往外延伸。

星无限:陈总您说的对,我们星无限资本也认识到这个问题,根据自身的团队力量和资源优势,目前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希望能把这个领域做深做透彻。

在此非常感谢陈总能接受星无限资本采访,并无私的分享国科嘉和基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逻辑和分析AI创业公司的壁垒、核心与机会,并对创业型公司提出中肯建议。

国科嘉和基金简介:

国科嘉和基金成立于2011 年,是由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科控股)作为基石投资人发起、联合国内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共同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是国科控股直接管理的一级企业。国科嘉和基金目前管理两支人民币创投基金、两支人民币并购基金、一支产业专项基金、一支美元创投基金以及政府专项基金等多支基金,管理总金额达数百亿人民币。

国科嘉和基金依托中科院体系的一流技术能力、大量的高科技转化成果以及政府与行业资源,凭借具有丰富投资管理经验的专业团队,专注于信息技术(TMT)、生命科学等新兴行业,并重点投资初创期和成长期、拥有技术壁垒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国科嘉和基金在物联智造、移动互联和服务、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安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制药等领域重点投资布局,累计投资了数百家企业。

星无限简介

深圳星无限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于深圳,目前有星无限金融网络及线下服务平台,目标是高效真实的对接撮合服务,是国内领先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股权基金与产业资本项目平台。

迄今为止,已经拥有上千家专业投资机构人资源,已帮数家企业共获近5亿融资,截止目前:与5家企业已达成投资意向;8家企业正在接受尽职调查,32家企业与多家投资机构沟通进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