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不知道是不是隨著年紀稍長的原因,我發現微信大多數人的頭像都是孩子的照片,微信名也變成xx爸爸xx媽媽,朋友圈曬得也永遠是娃。

就連週末,那些結婚生子的朋友們也是帶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上各種培訓班。

有一次,我正在和老周聊著一些可投資項目,本來話題還是很成年人,他突然話鋒一轉,就扯到孩子的教育問題。

回去的時候,他讓我在巷口等他,我以為他拐到巷子口是為了買菸。

沒想到,他手上拿了兩本高中模擬考練習冊。

不僅老張是這樣,身邊很多結了婚,生了娃幾乎都愛圍繞孩子展開話題。

似乎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丈夫或妻子的屬性頓時就變弱了,而爸爸或媽媽的屬性頓時就變強了。

不得不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丈夫或妻子的屬性頓時就變弱了,而爸爸或媽媽的屬性頓時就變強了。

大多數人,就這樣變成了“孩奴”。

而最近全球調研機構 IPSOS的數據更是讓人驚訝,約 80% 的女性更願意自己的子女得到好工作, 而非自己;約四分之三的被訪者更願意看到自己的子女跨進名牌大學,而非自己得到“大幅升職”。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當被到“如果每天多出一個小時,你會把時間花在哪方面?“

美國和英國地區的女性表示,會首先將時間花在伴侶身上,緊接著是子女。但是中國和巴西的女性,表示會把時間花在子女的身上,緊接著才是伴侶。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這樣的結果說明了什麼?

在中國絕大部分家庭裡,親子關係是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的。

也就是說,家庭關係的運轉,是以孩子為中心的,伴侶是處於一個比較弱的位置。

02.


如果一個家庭中,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這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個大問題——嚴重影響夫妻關係。

民間不完全統計,中年婚姻70%都是無性婚姻,包括那些看上去美滿的。

我記得曾經有位作者講過他讀者的故事。

倆人結婚5年多,有個孩子,3歲多。

剛結婚那年,性生活很和諧,一週兩次。

但自從生了孩子後,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性生活變成了一月一次。

就這麼難得的一次,也慢慢成了交功課。

有一次,她在做愛時喊停,因為想起孩子今晚還沒餵奶。

他想過解決問題,找她溝通,“ 上班很累,但是回家不能沒有一點樂趣。“

每次躺在床上,他想硬來,但是總被她呵斥,”別吵著孩子睡覺。“

後來她直接跑去和孩子一起睡,現在倆人是分房的狀態。

有了孩子,他在她那裡就變成了一個不重要的存在,生活越過越無趣。

他每天想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到底什麼時候離婚,可以解脫,日子過得稍微有激情。

在中國,離婚率最高的時期,就是生孩子後的頭三年。為什麼會這樣?

夫妻因為孩子,而忽略了對方。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03.


第二個大問題——孩子會變成“媽寶男”“媽寶女“。

比如被封為“娛樂圈第一媽寶男”朱雨辰和她媽媽的相處方式,正是暴露了過於關注孩子會出現的問題。

朱媽媽已經72歲了,但是為了讓兒子吃得好喝得好,跟著兒子去劇組,為他洗衣做飯。

因為不想看到兒子被打,不許朱雨辰接古裝戲和武打戲;怕兒子上火,她幾十年如一日的給兒子榨梨汁。

不僅對兒子的生活無微不至,更是完全限制兒子的婚戀交友。

朱雨辰和哪個姑娘談戀愛,她都得知道,對他們的感情指指點點。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姐姐曾在節目說過這麼一句話:

“媽媽的愛給了弟弟太大壓力,其實這種勸說一直持續在,我和我爸爸和小雨,一直都輪番勸說。”

三十九歲的朱雨辰,孤獨到深夜哭泣;四十幾歲的姐姐,因為媽媽而恐婚。

把全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是”病“的,他們無法正確看待婚姻的真諦,伴侶的意義所在。

哪怕有一天他們結婚了,朱雨辰的母親也會干涉他們的婚姻,生活,事業等,陷入一個可怕的循環。

一個健康的家庭,一定是夫妻關係高於親子關係,父母恩愛,孩子有自己的生活。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04.

我特別喜歡袁詠儀張智霖這對夫妻,是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關於愛情的真正模樣。

袁詠儀和張智霖兩個人出街都是手牽手,每次出去旅遊也是兩個人一起,參加活動兩個人都是嬰兒體。

上一期的《妻子的旅行》中,袁詠儀和張智霖首次分開旅行,袁詠儀很不習慣,在節目裡落淚。

“20多年,這是我和他第一次分開旅行。”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翻倆人的微博,微博大多數都是工作,夫妻日常撒狗糧的日常,曬孩子特別少。

父母過好彼此的生活,日常恩愛,孩子也會從父母的身上學習到父母親的優點,擁有更強大的獨立生活的能力。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毫不畏懼獨自衝浪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可以獨立處理登機的繁瑣日常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見過父母相親相愛、琴瑟和鳴的孩子,還擁有強大的愛的能力。

他們明白婚姻意味著什麼,懂得怎麼去愛一個人經營一個家庭,怎麼往正確的方向跑。

正如錢鍾書和楊絳的女兒錢瑗所說:“我一直覺得父母恩愛的小孩很幸運,因為她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從而擁有了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

而心理學家諾費奧也做過一個調查:

結果發現弱夫妻關係強親子關係的家庭,子女婚姻失敗率是強夫妻關係弱親子關係家庭的三倍,其子女出現心理問題是強夫妻關係弱親子關係家庭的五倍。

“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因為父母的相處模式,是孩子最開始接觸和了解愛情與婚姻的入口。”

在父母恩愛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堅定不移地相信愛情,強大的獨立能力。

他們敢於去愛,永遠不會喪失對愛情的期待。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05.

很多夫妻,在孩子還沒到遠方學習,工作,結婚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伴侶對自己有多重要。

就像早些年,家裡的兄弟姐妹們還在父母身邊,家裡很熱鬧。

那時候,父親和母親的關係並沒有很融洽,倆人常常因為一點小矛盾就吵架,對罵,甚至還會上升到拳打腳踢的地步。

母親經常唸叨的一句,”總有一天,你會知道要好好對我的。“

直到最小的弟弟也離開家讀書,而我和妹妹他們又很少有時候回家,電話也沒時間接。

可能是這種強制性的分離,過年回家的時候,我們驚奇都發現,父親和母親的感情比以前更好的。

父親會主動牽著母親的手,路過商場的時候還問她,

“你要不要吃這個?”

全然忘記我們幾個小孩正跟在最後。

就在前些天,父親還給母親打了幾套金首飾,”你媽媽跟著我這麼久,真是委屈她了。”

問及原因我們才知道,在這之前,父親的膀胱結石又復發了,疼得半夜打滾。

母親兩天兩夜都在他身邊陪伴著,照顧著,扶他上廁所,給他擦身。

大概也就那一刻,父親才知道,漫漫人生路,陪伴自己到最後的不是孩子,雙親,而是伴侶。

在遇到苦難的時候,要陪你一起衝鋒的是你和你的伴侶;

當你滿頭白髮,陪你到老的是你的伴侶;

當你臥病在床,半夜醒來口渴,想要喝水時,在你身邊的依舊是你的伴侶。

正如西方那句婚禮誓言:“我願意她成為我的妻子,從今天開始相互擁有、相互扶持,無論是好是壞、富裕或貧窮、疾病還是健康都彼此相愛、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將我們分開 。”


張智霖讓袁詠儀“去死”:什麼樣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