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重慶代表團昨天回答了中外媒體這些熱點問題

实录!重庆代表团昨天回答了中外媒体这些热点问题

3月6日,重慶代表團住地,獨具魅力的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重慶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對中外媒體開放。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陳敏爾,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參加審議,並與媒體交流互動。全國人大代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何毅亭,全國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軒參加。

实录!重庆代表团昨天回答了中外媒体这些热点问题

3月6日下午,重慶代表團全體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

全體會議15時開始。為了搶佔有利位置,中外記者早早便來到會議大廳,在媒體區內架起“長槍短炮”。

实录!重庆代表团昨天回答了中外媒体这些热点问题

3月6日下午,重慶代表團全體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記者在現場有序採訪。

10位代表審議發言後,會議進入代表與媒體互動時間。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新社、經濟日報、大公報、香港商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法新社等境內外媒體近150位記者參加開放日活動。

記者們紛紛舉手,聚焦重慶在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施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等方面的新舉措、新進展爭相提問,瞭解和感受重慶蓬勃發展脈動。

实录!重庆代表团昨天回答了中外媒体这些热点问题

3月6日下午,重慶代表團全體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記者踴躍提問。

陳敏爾在發言時說,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十分關心、寄予厚望。2016年1月總書記到重慶視察,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對重慶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

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把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重整行裝再出發,團結一致向前行,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武裝,把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作為行動指南,把總書記關於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做到“四個紮實”的重要指示要求作為具體落腳點。

著力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向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徹底乾淨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加強法治、德治建設,形成了堅決聽從黨中央指揮、自覺向總書記看齊的良好政治氛圍,形成了各級班子堅定清醒有為、各級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良好政治局面。

著力推動幹部群眾精神狀態積極向上,注重強化思想武裝、正向激勵、領導示範、典型引領,匯聚起推動重慶發展的磅礴力量,全市上下工作信心越來越足,幹事氛圍越來越濃,發展環境越來越好。

著力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向前,以山城人民的真抓實勁、敢抓狠勁、善抓巧勁、常抓韌勁,組織實施“三大攻堅戰”和“八項行動計劃”,努力推動既定的行動綱領、戰略決策、工作部署兌現落實,全市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改革開放有序推進,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

实录!重庆代表团昨天回答了中外媒体这些热点问题

3月6日下午,重慶代表團全體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記者踴躍提問。

陳敏爾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要更加自覺地踐行“兩個維護”,更加深入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精準地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紮實推動重慶各項事業實現新發展,以實幹實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週年。

唐良智在發言中說,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重慶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總書記對重慶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謀劃實施“八項行動計劃”,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穩、進、好”的態勢,“穩”的格局不斷鞏固,“進”的動力不斷增強,“好”的勢頭不斷顯現,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邁出新步伐。

一是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在風險防範、脫貧攻堅和汙染防治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強化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有效防範各類風險隱患,12萬貧困人口脫貧,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

二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協同發展智能產業、智能製造、智慧城市,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三是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圍繞“破、立、降”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企業減負超過600億元;實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行動計劃,加快建設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陸海新通道”;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24家。

四是抓好城鄉兩大基本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和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城鄉融合發展呈現新氣象。

五是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六是實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一批老百姓的身邊事、煩心事得到解決。

圍繞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李春奎、張興海、劉桂平、陳金山、劉家奇、楊帆、譚建蘭、鄭向東等結合實際發言。

人民日報記者: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著重就營造良好政治生態作出重要講話,並對重慶提出了“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指示要求。請問陳書記重慶是如何落實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好發揮自身在全國大局中的優勢和作用?

陳敏爾: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視察重慶、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對重慶提出了“兩點”定位和“兩地”“兩高”目標要求,站位很高,定位很準。

這本身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大局中謀劃重慶一域,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三大戰略,為我們指明瞭發展方向和路徑。我們把這些目標要求落實好,就是在為全局作出應有貢獻。在貫徹落實過程中,重慶應該而且可以打好“四張牌”。

一是發揮區位優勢,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重慶的開發開放,體現高質量發展導向,有助於在西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擴大開放,首先是大通道的問題。我們努力打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對外大通道,構建鐵公水空四式聯動的物流大樞紐,打造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種要素聚散的開放大口岸。我們要用好大通道,形成大樞紐,打造大口岸,發展開放型經濟,為西部內陸地區開發開放作出貢獻。

二是發揮生態優勢,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保護好長江母親河,事關重慶長遠發展,事關全國發展大局。重慶處在上游,就要有上游意識、上游責任、上游擔當。

我們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重慶是一座江城、山城,我們要打好生態這張牌,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美景煥發新的風采。

三是發揮產業優勢,建設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重慶曆史上就是工業重鎮,我們國家41個工業大類中重慶有39個,特別是這些年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和汽車製造業兩大集群。

除了製造業基礎紮實,我們還有一個好基礎,就是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生態旅遊業。重慶的產業基礎是好的,但轉型升級還不夠。我們要讓製造業更加現代、更加先進,讓服務業、農業具有更加現代化的含量、更高的質量效益。

四是發揮體制優勢,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的直轄市。重慶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這“四大”也說明我們發展空間很大。

如果既能把城市搞好,提升城市的品質,又能把鄉村搞好,讓兩者融合在一起,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重慶就會成為全國非常有特色的直轄市。所以,我們講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是重慶兩個基本的工作面,目的是讓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香港商報記者:我們瞭解到,重慶提出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兩大基本面,現在進展怎麼樣?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唐良智:重慶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任務繁重。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強調要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兩大基本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去年,我們謀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精準落實“五個振興”要求,推出22類159項政策措施,啟動11個區縣、102個鄉鎮、220個村分層分類試驗示範,重點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目標標準,落實精準方略,狠抓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確保大力度高質量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二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促進農業“接二連三”。

三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重點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和“三變”改革、“三社”融合發展試點。

四是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努力實現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讓廣袤農村成為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同時,我們謀劃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貫徹總書記提出的“一尊重五統籌”要求,聚焦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實施21個專項和79個子項,加快提升城市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

一是構建分類指導的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啟動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推動主城區和渝西片區建設現代化都市圈,促進渝東北片區、渝東南片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二是構建以交通為重點的網絡型基礎設施體系,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推動“三鐵”融合,實施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著力構建“米”字型高鐵網,實施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

三是推進以“兩江四岸”為主軸的城市有機更新,彰顯“山城”“江城”特色,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四是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推進“馬路辦公”常態化、機制化,讓城市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遊。

中新社記者:中央明確提出,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我們注意到,重慶正在實施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去年交通基礎設施投入明顯加大了力度。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吳存榮:基礎設施補短板,既是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是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舉措。交通建設更是先手棋,事關區域發展全局,事關全面小康進程。

2017年7月陳敏爾書記剛到重慶不久,就在充分調研基礎上,主持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交通建設工作,提出打好交通建設“三年會戰”。一年多來,市委、市政府系統謀劃,精心實施,在國家有關部委大力支持下,重慶交通建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去年在地方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重慶多方籌資推進交通建設,全面完成投資1432億元,佔市級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總投資的80%。其中,鐵路投資持續放量,高速公路和農村公路投資均實現了20%以上的高增長。

二是各類交通建設協同發力、全線鋪開。新開工渝湘高鐵、重慶東站等重大項目,渝貴鐵路等項目建成投用。

高速公路18個共1091公里在建項目加速推進。普通幹線公路啟動4000公里,建成1100公里。“四好農村路”開工2.8萬公里,建成投用2.5萬公里,助推10萬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城市軌道交通二、三期規劃全面開工,208公里項目正加快建設。巫山機場基本建成,今年上半年有望投用。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設進展順利。

三是各種交通方式互聯互通、融合發展。高鐵通車裡程增加到492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近3100公里,軌道交通營運線路達8條、通車裡程313公里。江北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也日漸形成。

下一步,我們將緊扣中央決策部署和總書記對重慶的殷殷囑託,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力加速交通建設。力爭年內開工渝昆、渝西、渝萬等高鐵,到2022年全面開工8條共1700公里高鐵。啟動軌道交通四期項目,到2022年運營和在建總里程超過850公里。

到2020年高速公路對外出口通道達到27個,覆蓋全市75%的鄉鎮。今年再改造3300公里普通幹線公路,新建“四好農村路”2.4萬公里。

今年力爭開工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加快武隆機場建設和萬州、黔江機場改擴建。構建以“一干兩支四樞紐”為骨架的內河航運體系,打造名副其實的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總體上我們的目標是,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重慶交通設施實現重大改觀,為加快實現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和“兩地”“兩高”目標,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礎。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陳書記您好,我們注意到,您多次講到,重慶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請問您如何看待和應對當前經濟形勢,推動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敏爾:重慶連續10多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現在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週期性市場需求變化所致,有的是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所致。過去那種經濟高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出路就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目前,雖然我市部分經濟指標增速在下行,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在上行。我市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增速在回落,影響到整個GDP增長。

但是,代表高質量發展的指標在上行,新動能加快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5%和14%;三次產業結構在優化,服務業增長勢頭比較好,第三產業佔比已經超過第二產業;就業指標向好,就業在增長,並且就業機會、就業質量都在向好。

更重要的是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當然我們對治理汙染任務決不能掉以輕心。總之,重慶發展的科技含量、就業容量、環境質量都在上行。我們要辯證看待下行與上行的關係,客觀地看待重慶的經濟增長問題。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最重要的是保持戰略定力。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專門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我們決不能因為經濟發展一時的回落、一時的困難就回頭走老路。要堅定信心、保持清醒、力推創新,堅持“兩個輪子”一起轉。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八字方針”,切實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經濟循環,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供更有效的產品和服務。

二是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去年我們成功舉辦首屆智博會,總書記發來賀信,明確指出“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大數據智能化有多種價值,既有商用價值,能夠為經濟賦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也有民用價值,能夠為人民生活添彩,提供更便捷的就業、醫療、教育、旅遊等服務;還有政用價值,有利於提高政府治理、管理、決策水平。今年我們還將舉辦第二屆智博會,希望大家給予更多關注。

經濟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重慶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去年重慶專門召開全市性大會進行部署。請您介紹一下工作進展情況。

唐良智: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囑託我們“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我們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為重慶生態文明建設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昨天,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這“四個一”讓我們進一步深化了認識,更加深刻領悟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要義和精髓。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過去一年,重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我們研究出臺“1+3”文件,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一是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4萬平方公里。

二是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碧水、藍天、綠地、田園、寧靜“五大環保行動”,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16天。

三是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康養等綠色產業,去年環保產業產值增長20%以上。

四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等改革事項。

經過一年來的努力,重慶生態環境質量有了新改善。越來越多的外地朋友來重慶感受“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誠摯邀請各位記者和國內外朋友們到重慶走一走、看一看,在重慶“行千里·致廣大”!

香港大公報記者:請問重慶市委改革辦負責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發出了“將改革進行到底”的號召。請問,對於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重慶去年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得怎麼樣?今年有什麼考慮?

王賦:過去一年,重慶經濟社會發展背後都有改革的“影子”。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去年3月10日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的“團結一致、沉心靜氣”“銳意進取、埋頭苦幹”重要指示要求,全市上下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紮實推進各方面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方面,我們補齊了欠賬、沒有欠新賬,重慶改革的步伐重新跟上了全國進度。到去年底,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部署安排的改革任務中,涉及重慶的改革任務落實率達到91%;中央部署安排重慶的改革試點任務完成率達到87%;黨的十九大部署安排的改革任務,重慶已經全部對接啟動。

另一方面,一批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了突破。過去一年,重慶的一些改革在全國性會議上作了經驗交流,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也進行了專題報道,中央部委的一些通報簡報還專題刊載。

比如,重慶一些深度貧困鄉鎮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引入農村“三變”改革,推動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一年下來成效非常好。

石柱縣中益鄉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1722元、增幅23%,這種改革帶來的效益是農民能夠切身感受到的。再比如,重鋼的改革現在已經成為國企改革的一個成功案例和範本。

還有就是“全渝通辦”,這是重慶推進“放管服”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多企業家代表對改革帶來的便利感受很深。這樣的改革案例還有很多。

對於2019年重慶改革工作,在全國兩會之前,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已經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主要任務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多抓”的要求,確定了294個重大改革項目、30個可複製可推廣項目,我們將抓緊抓實抓好。

總之,在新的一年,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得更好,努力推動重慶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再上新臺階。

新華社記者:陳書記您好,剛才您談到創造高品質生活這個話題。請問,重慶在這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麼效果?

陳敏爾:高品質生活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本質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講“兩高”,就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兩高”相互緊密聯繫,高品質生活要通過高質量發展來實現,高品質生活也能夠促進高質量發展。所以,民生和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這個問題在重慶很有針對性。

創造高品質生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生活需求、不同的生活品質。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年接著一年幹,一點一點地積累,決不能盲目樂觀,不能吊高胃口。

首先,要兜住兩個底線。一個是農村貧困人口。目前重慶還有13.9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不輕。解決脫貧問題,有的需要政策兜底,有的需要發展產業,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另一個就是城市困難群眾。重慶還有40多萬城市困難群眾,這也需高度重視,不斷提高保障標準和救助水平。

其次,要抓實三件事情。一是孩子的就學。目前,我市學前教育存在供給不足等問題,義務教育辦學質量有待提高,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還需要繼續努力。我們要更多地提供高品質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們實現高品質就學。這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

二是年輕人的就業。去年重慶新增就業75.3萬人,政府做的工作就是提供就業崗位,做好就業培訓服務。對於大學生、年輕人、困難家庭來講,穩定就業是很重要的保障。年輕人就業應該和創業結合。創業有多種形式,要從每個人實際出發、從社會需求出發來選擇創業的方式。三是老年人的養老。重慶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口有720萬,佔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21.1%。養老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社區養老是老年人比較願意選擇的一種養老方式,當前發展社區養老空間很大、機遇很好。解決養老問題,既要靠市場化供給,又要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務。

三要搞好城鄉環境。重慶正在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和城市提升行動計劃,這兩項工作都是奔著宜居宜業宜遊這樣一個環境去努力的。重慶兩個字拆開來寫,就是千里為重、廣大為慶,在重慶行千里可以致廣大,我們要創造的就是“近者悅遠者來”的環境,這是一種境界、一種價值追求。既要為重慶人民實現美好生活嚮往作出不懈努力,也要為外來的就業者、創業者、觀光者、投資者提供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生活環境、工作環境,讓各類人才愉快地在重慶追夢逐夢圓夢。

記者:楊帆 羅靜雯 張珺 周松

聲明:人民網國資曉渝推送稿件除註明原創內容之外,其餘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電話:67885978

大家都在看

最全!一圖讀懂2019《政府工作報告》(附全文實錄)

信息量大!全國人大首場發佈會回應了這些熱點問題

2019年重慶市級重大項目名單公佈,958個項目總投資3.2萬億元

出品:重慶市國資委 人民網重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