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些看似福利很高的公司,還總有人毅然辭職?

臨近年關,最近半個月部門卻連續走了幾個同事。才來了一年的技術總監表示不能理解,在辦公室犯起了嘀咕,他說不能夠啊,公司的福利這麼好,有加班補貼,話補,油補,手機電腦也是統一的高配置的商務用標配,薪資水準不說行業頂級,也是中上游水平,領導關係和諧,公司前景光明,怎麼就一個個悄不做聲的遞交了辭職報告呢?就算再怎麼急著要走,也不至於連年終獎都隨便捨棄了吧?

他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大家也都默默裝死。

其實誰又是真的傻呢,作為普通小員工的我們只能在心裡默默唸叨:總監啊,你說的這麼多福利,跟我們小員工又有幾毛錢關係呢?那些促使你提升工作倖福感的要素,大多數基層人員根本沒有,那些貼心的工作福利資源,永遠被小部分人獨佔,就你你心心念念,動輒六位數的年終獎金,換到小嘍囉頭上,都不夠換個手機的錢。

為什麼那些看似福利很高的公司,還總有人毅然辭職?

所以才讓人感覺無所牽掛,找到新的機會,工作的煩了累了,就毅然決定辭職。看上去很灑脫,只不過是兩手空空,實在想不到有什麼好留戀的罷了。

這時候我才能夠稍微理解,那些身居高位的公司領導們,為什麼總是一邊心安理得地壓榨員工,一邊嘴上還不停抱怨員工不懂感恩了,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換位思考”啊。

在職場上,人們都習慣換更高的位去看事情的常態,而不會倒過來到更低的位,去考慮事情的走向。是啊,當上主管的人,怎麼還會去想普通員工的事呢,當上經理的人,也會覺得,當初我做主管的時候還不錯。

都想往更高的地方走,所以都有“大局觀”。但是,常常會忽略了根基這件事。

我工作不久就當上了主管。在那之前我也是一個嘴甜的人,在剛踏入職場時,就會叫前臺小姐姐,叫主管做師傅,請同事喝下午茶,請小姐姐吃冰淇淋。在同事相處之中,我其實沒有遭受過什麼為難。也許是性格使然,我待過的公司裡,我都覺得同事之間相處和諧,相互照顧,非常完美。我一度覺得職場根本不如電視或者小說中那樣勾心鬥角,大家都會熱心幫你,也樂意和你在工作之餘聊一聊新聞和八卦。

為什麼那些看似福利很高的公司,還總有人毅然辭職?

我第一次覺得人與人之間不一樣。是因為一個小妹妹的鼠標壞了,她小心翼翼告訴我,並怯怯的問我能否給她更換一個新的。我說,當然可以,我跟前臺說一聲,你直接過去拿吧。

她低著頭,說,前臺不肯給我。

我說,那怎麼可能。前臺不可能不給你。再說了,前臺不給你,是因為你沒走流程,因為你應該先給我說,我來給你申請辦公用品。

之後,我便在微信上跟前臺說了這件事,讓小妹妹直接去拿。

她前腳走,我就打算去上洗手間。走到前臺,果然看到她被前臺指責,說,為什麼添麻煩之類的。

我愣了愣。

因為我從未見過前臺妹子這副嘴臉。真的,從未見過。她在我印象中,常常笑著,長得很漂亮,耐心很好。我經常替新員工領東西,她一向親歷親為,甚至將電腦搬到工位上裝好,把鍵盤鼠標配齊。

後來,又有一次,單位發禮品卡,我前腳去領了卡,還沒走。另一個新來的同事也來領,磨磨蹭蹭,抱怨了幾分鐘才領走。

為什麼那些看似福利很高的公司,還總有人毅然辭職?

無非是,來得太晚,為何通知後不早到。現在剩下名額已不多,你這樣是添麻煩等等。

而幾分鐘之前,我領卡,只是說了一句話,簽了一個名。

我沒有指責任何一方的意思,但是這些事情讓我明白。原來,人與人之間真的是不一樣的。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來,不同的分量。

所以對於那些公司的管理層和裡面熟人關係,呆的時間長,和領導關係好,能夠真正如魚得水,工作自如的人,他們永遠無法理解一個新員工或者實習生在看似和諧的工作環境裡,那種顫顫巍巍,擔心受怕的心情

晚上打車的報銷單總是搶不到,索性加班打車的錢不報銷了。

公司電腦太卡,工作效率太慢,只能看著電腦一邊發呆一邊加班。

打印的東西,永遠都是躲在一旁觀望,別人都用完了才敢去,還生怕打印多了耽誤別人時間。

中午不敢去休息室搶鋪位午休,一般都是工位上躺一會湊合了事。

出差不好意思申請筆記本,只能拿自己電腦公用,買個車票加速搶票的錢還只能自己付。

領導安排對接其他同事協助,別人不願意搭理,只能一個人硬著頭皮做事。

為什麼那些看似福利很高的公司,還總有人毅然辭職?

公司的健身房中午永遠不敢進,零食角的食物也沒拿過幾次,生怕別人覺得自己一心享受不安心工作。

所有的看似無敵的公司福利等公共資源,永遠是屬於管理層和領導面前的紅人,大多數人都只能翻個白眼,一邊眼紅一邊當個笑話看。

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是一件件累加起來,卻足夠讓一個普通員工,喪失對這個公司所有的好感。我明明每天認真工作為這個工作創造價值,為什麼這些很簡單的後勤服務卻總是好像是我欠了公司的,做點什麼都心虛的不行?

同樣一家公司,不同的崗位,亦有不同的感受。站在某些角度,如果不會向下換位的話,那永遠都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眼裡的好公司,會導致很高的離職率。為什麼一個很優秀的人才,會選擇放棄那麼好的機會。

用自己的利益權衡他人的現狀,用自己的主觀感受替別人判斷,原本就是一種綁架。

其實80後也好,90後也罷。雖然人不同,但是在追求上是絕對一致的——錢多,活少,離家近。別再吹噓那些公司福利了,先回去好好看看自以為驕傲的那些公司福利,都被哪些人據為己有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