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歷史上曾有494位皇帝擁有玉璽,光乾隆爺的玉璽就有1800枚,時至今日這些玉璽都去哪兒了,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讓我們來為你剖析下這個傳國之寶的前世今生吧。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中國共有494位皇帝擁有“璽”

在中國古代,璽之寓意為受命於天,至尊無上;世代基業,興隆昌盛。據史書記載,“自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群臣莫敢也。”璽就是印,但只有皇 帝的印才能稱為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始稱皇帝,初制寶璽,到清末溥儀退位,歷經2000多年,中國歷史上共有494位皇帝,都把璽作為 皇權和國家威嚴的象徵。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璽的篆字奧秘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秦始皇的六方玉璽被武則天改為八寶

秦始皇刻制的“皇帝之璽”、“皇帝信璽”、“皇帝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天子行璽”等六方玉璽的去向比較明確,直到南北朝時在南朝相傳,侯景之亂時傳到北方,後又傳到隋唐,被武則天改刻為寶,並增刻“傳國寶”和“鎮國寶”,形成“八寶”制度。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刻制17枚玉璽

唐朝八寶在五代十國時不知去向。宋朝皇帝根據唐朝的八寶制度自刻了一套八寶,北宋亡,八寶為金朝繳獲,南宋又刻制一套。元朝滅金、南宋御寶不知去向。元朝亡,史載明朝盡獲元朝御璽,卻不知後來是怎樣處理的。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曾刻制17枚御璽御寶,建文帝增刻一枚,永樂皇帝再增刻7枚,共25寶。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歷代皇帝所用的玉璽大都下落不明

明亡,御寶入清。清帝入關前就以滿文刻制御寶,乾隆繼位時,宮中有御璽御寶35枚。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確定清朝御寶25枚,藏於交泰 殿,並編寫《交泰殿寶譜》,另外10枚藏於盛京故宮。乾隆十三年,命改刻諸寶,為左滿篆右漢篆,其中“皇帝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之寶”、“大清受命之寶”未改。這些御璽御寶有的藏於北京故宮,有的藏於臺北故宮,有的在遼寧省博物院,有的則現身海外拍賣市場。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乾隆“紀恩堂”璽拍賣價格:1400.24萬港元

2004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乾隆皇帝的白玉交龍鈕“紀恩堂”寶亮相拍場,“紀恩堂”寶白玉質地,交龍鈕,陽文篆書“紀恩堂”三字,印體四周陰刻乾隆 帝御製《紀恩堂記》全文。此璽原存放於圓明園四十景之一鏤月開雲的紀恩堂內,為乾隆皇帝的一方非常重要的寶璽。最終“紀恩堂”璽以1400.24萬港元成交。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涵月樓寶”和“潔渠同民”白玉瓦鈕璽拍賣價格:120.84萬元人民幣

在2005香港蘇富比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道光“涵月樓寶”和“潔渠同民”白玉瓦鈕璽亮相,這也是圓明園道光朝璽首次亮相。兩方印章皆白玉質地,高4.5cm,一方印文為“涵月樓寶”,一方為“潔榘同民”這應三方一套寶璽中的兩方。涵月樓為圓明園九州景區上下天光中的一景,屬於圓明園早期建築,道光 時期進行了大規模改建,此組璽可能就是在道光這次改建後刻的。此組璽最終成交價是120.84萬元人民幣。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乾隆“獅子林”璽拍賣價格:451.44萬元人民幣

2007年05月27日香港佳士得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獅子林璽亮相拍賣行,此璽為白玉質地,獅鈕,璽文為陽文篆書“獅子林”三字。此璽於乾隆三十 七年十一月二日在圓明園獅子林中陳設,之後再沒離開獅子林景區直至英法聯軍焚燬圓明園,此組璽失蹤。此璽最終成交價是451.44萬元人民幣。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九州清晏”寶璽拍賣價格:138萬歐元

2009年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在巴黎舉行的一場名為“亞洲藝術”的專場拍賣會中,“九州清晏”寶璽現身,此璽為白玉質地,交龍鈕。寶璽起拍價 是30萬歐元,最終以138萬歐元的落槌價成交。這枚“九洲清晏之寶”玉璽是18世紀清朝乾隆時期白玉印,高9釐米,長10.9釐米,上雕雙龍。“九洲清 晏”是圓明園的9個島中最大的島,當時是皇室在圓明園居住之地。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故宮玉璽

至今,大眾對皇帝這「職位」仍然有無窮的遐想,也可能是因為受到古裝電視劇所「昏」陶,常認為代表皇帝的隨身物不是大扳指就一定是尚方寶劍。非也,寶璽是也。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郭福祥先生說,寶璽是皇權的象徵,皇帝失去他的御璽如同失去他對國家的統治權。

原來,皇帝寶璽從秦始皇「乘輿六璽」開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朝因之,寶璽的數目多少不一。唯明清兩朝皇帝的寶璽有較多的遺存,特別是清代的寶璽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除少數因戰亂散失民間和海外之外,絕大部分仍然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博物院藏品中頗具特色的一類。

問到皇帝的璽印為甚麼那麼五花八門,郭研究員解釋是因為璽印可以反映皇帝的為政思想和個人心性。

第一樣能反映的是皇帝敬天法祖的思想。清帝十分重視祖制,並以此保持其統治政策的連續性和民族性。他們都以法祖為名,推行自己的政策,以減少用人行政方面的諸多阻力。這些思想在他們的閒章中也反映了出來,如「敬天法祖之寶」、「敬天尊祖」等字樣。

第二樣能反映的是清代皇帝嚴己的態度。他們常常告誡自己,為人君當以勤政為要和以民為本。因此,有關清帝自我警戒的印文也比比皆是,如康熙的「戒之在得」;雍正的「朝乾夕惕」;乾隆的「自強不息」;道光的「政貴有恆」;咸豐的「慎厥修」等都反映了這種思想。這類型的印章字句就像今天我們在文具店裡常常看到買到的「加油努力」、「美麗可愛」、「我相信我可以」等自我鼓勵字句的印章類同。

另有鑑藏用的閒章。紫禁城不僅是帝后的起居之所、朝政重地,同時還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典藏寶庫。其中所藏的中國歷代書畫作品,堪稱首屈一指。這些書畫作品有的是直接從前代內府收藏中承繼過來的、有的是從民間徵集的、有的是當時臣工的創作、還有的是皇帝自己的御筆。皇帝們在研習鑑賞之餘,常常在這些作品上鈐蓋收藏印記,累朝疊加,竟多達幾十方,成為宮藏書畫的一大特點。因此皇帝寶璽中便出現大量的鑑藏璽,有的是以收藏皇帝的年號為名、以庋藏殿宇為名、以藝術品著錄為名等。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傳國玉璽組圖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