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渭南:綠化南塬、造福子孫,植樹節義務植樹小紀 劉英傑 攝影


2019年3月12日,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相約春天,萬民植樹,財局社區黨支部黨員志願者協同渭南電視臺植樹節義務植樹,為綠化渭南,造福百姓出一份力!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於人類的生存,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9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2010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與大樹在一起。

2011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2012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義務植樹共建綠色和諧家園,植綠護綠共創省示範文明城市。 2013年的植樹節主題是:深入開展造林綠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4年的植樹節主題是:擁抱春天,播種綠色。 2015年的植樹節主題是:美化環境,清新空氣。 2016年的植樹節主題是:許美好願望、獻綠色愛心。

2017年的植樹節主題是:“氣候、人類、社會”。 2018年的植樹節主題是:履行植樹義務 共建美麗中國。

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30餘年。全民義務植樹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人。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


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

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陝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陝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鍾,十分喜愛,並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徵,被確定為市樹。


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

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後來經商議,於1932年發行了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攝影師:劉英傑,陝西省渭南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