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後,影院裡很多人都哭了

作為一部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還沒上映就面臨著這麼一個問題:如果這部電影敗了,會怎樣?

對此,吳京表示:“中國登上了月球背面,以前沒有人這樣做過,這些科學成果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沒有中國電影製作人制作過像《流浪地球》這樣的電影。七千人參與了這部電影的製作,它至少在科幻電影界給七千人培養了基本知識。”

雖然上映僅僅幾天的時間,但是結果卻已經出來了,《流浪地球》成為了今年春節檔最大的黑馬,總票房幾十個億不成問題。

如果要形容《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平,小神龍覺得用“可以媲美好萊塢科幻大片”這一句話就夠了,其他的說再多都是廢話。

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後,影院裡很多人都哭了

但是,即使《流浪地球》的特效做得再好,那又如何?

說實話,從國產科幻題材上來說,本來小神龍是不想去看這部電影的。畢竟,就算《流浪地球》的特效做得再好,那也沒啥吸引力,因為如果你只是想看特效做得好的科幻電影,那麼去看外國的好萊塢科幻大片就好了,這樣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當然,如果你是帶著想看看國產科幻電影水平的好奇心而去電影院的話,那就當我沒說過~

然而,在陪朋友看完這部電影后,小神龍驚喜地發現,原來《流浪地球》不僅是一部國產科幻電影,還是一部感人的催淚電影。如果要給這部電影貼個標籤,小神龍覺得叫“國產科幻催淚電影”才更合適。

《流浪地球》設置了多處淚點,除了屈楚蕭飾演的“劉啟”與姥爺、父親之間的“親情”,以及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為了救更多的人而選擇犧牲自己的“英雄主義”以外,還有更催淚的兩點,那就是“團結”和“希望”。

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後,影院裡很多人都哭了

影片中,人類為了生存下去,可以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面對著36小時後就可能徹底消失掉的地球,想要活下去,必須全球的人齊心協力一起去努力,只要有需要,任何人都必須隨時無條件加入救援行動,再也容不下任何的私心。特別是最後近百人一起去“撞針”的情節,更是戳中了無數觀眾的淚點。

而“希望”,則是貫穿了這部影片的主題。影片中,即使在超級智能系統“莫斯”算出了地球存活的概率無限接近於0%,聯合國政府已經對全球人類進行了地球即將毀滅的通告後,為了那不到1%的生存機會,依然有很多人拼盡全力去爭取的時候,不知讓多少觀眾看得熱血沸騰?影片的結局再一次告訴了我們“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

所以說,如果要形容《流浪地球》的催淚效果的話,小神龍認為,這是一部甚至比《我不是藥神》還更加感人的電影。所以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話,去看電影前,請你一定要帶好紙巾。

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後,影院裡很多人都哭了

最後再來說點題外話,小神龍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曾一度想到電影的結局有可能是最終地球還是救不了。或則最後犧牲掉了包括主演在內的上百上千個救援者,最終救回了地球。如果真的是這樣的結局的話,可能會更加令人震撼。不過最後影片還是設置了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編劇導演在這一點上沒有做一個大膽突破創新,個人稍覺有些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