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產如何在最“壞”的時代做最好的打算?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幹得比驢多,壓力無限大,收入無限少”,這是漢子姐的一位中產朋友對漢子姐吐槽時的原話。雖說有些情緒化,但的確說出了作為社會的夾心層,新中產階級的身心俱憊。這種“憊”除了內心焦慮外,還體現在對於理財的迷茫上,比如如何確保資產增值、抵抗通脹,如何獲得性價比更高的收益等等。

尤其又到了歲尾年末的節點,面對今年逐步收緊的金融政策、宏觀經濟下行企穩的環境,更是加劇了新中產內心的迷茫,我的錢究竟要如何投資?

新中產如何在最“壞”的時代做最好的打算?

新中產如何在最“壞”的時代做最好的打算?

投資現狀:

房產佔家庭可投資資產比例超過80%

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新中產的投資無非就是要跑贏通貨膨脹,還能接受收益小規模的波動,能承受一定比例的風險,並希望獲得略高於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但從目前新中產的資產配置情況來看,大多數新中產家庭仍停留在投資買房這樣“簡單粗暴”的階段。

近日,吳曉波頻道聯合功夫財經發布了《新中產資產配置報告》(下簡稱《報告》),其中就提到,截止到 2016 年年底,中國居民持有的資產總額或將突破 430 萬億元人民幣。在 430萬億元當中,“居民房產”比重最大,全國居民房產總價值超300萬億元。在國內一、二線城市,房產佔家庭可投資資產比例超過80%。除去房產投資,新中產可投資的金融資產仍達 126 萬億。這部分金融資產分配並不平衡,活期儲蓄佔50%,銀行理財佔20%,這兩大品類超過居民金融資產的70%。可以看出,新中產們“重儲蓄,輕投資”的現狀。

“除了買房還能怎麼投資?”這句話無疑是新中產內心OS,新中產目前畸形的資產配置急需調整。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也認為,“目前中國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看到了新現象就是億級的中產階級的誕生,隨之而來的是傳統的生產方式的瓦解,緊接著新中產就要建立新型的財富管理觀念。”

新中產如何在最“壞”的時代做最好的打算?

投資環境:

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

要想重新建立財富管理觀念,需要立足於目前國內的投資環境。回顧今年以來,金融領域的各種新規相繼出臺,如11月中旬出臺的資管新規就再次強調了要打破剛性兌付,未來購買任何理財產品都不可能保本了;而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將更加明顯,一二線城市的限購令讓新中產望而卻步,即使不吃不喝攢夠了首付也要為上浮的銀行利率揹負N年的包袱;股市呢,二八分化越來越嚴重,小散入場難免淪為韭菜被割……

對於十九大經濟環境,作為《報告》唯一入選案例,薛掌櫃的創始人薛峰表示,“十九大後,以房地產拉動GDP增長的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近期這種變化就反映在“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他分析認為,首先,取消剛兌,投資者必然要面對浮動收益。如何解決收益和風險關係,必須選擇資產配置;其次,很多以房地產為底層資產的非標類產品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後金融市場真正變成一個風險市場,未來資產配置,絕對是一個大家所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

一方面,面對更為複雜的投資環境,而另一方面,新中產們面對眾多的理財種類、理財產品卻無從下手。《報告》中數據顯示,59.2%的新中產認為虧損是因為自己投資方面的知識經驗太少。此外,還有85.8%的新中產表示沒有充足時間來打理自己的投資。經濟學家馬光遠評價道:“投資是一個非常專業化的工作,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資本市場賺錢,資本市場應該由專業化的機構來參與。”

投資策略

基金組合服務成未來新中產投資主流

當前投資環境下,普通投資者通過個人或者盲目依託專業投資機構獲得穩定收益的機會越來越小,面臨的風險卻越來越大。在全新的投資時代,如何規避風險、獲得更穩健的投資收益和更專業的投資服務,成為新中產們的強烈訴求。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面對紛繁複雜的投資市場,新中產需要在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選擇與之匹配的產品,如基金組合服務是從基金中進行配置,尋求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新中產在家庭資產配置的重點和難點就是選擇與自己風險偏好相適應的產品。”

為什麼說基金組合能夠尋求到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點呢?首先基金組合可以分散風險,實現1+1>2的作用。其實,基金組合就像一隻軍隊,每隻基金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東邊不亮西邊亮”,多隻基金的組合往往更能“打勝仗”。如基金組合中有投向權重股、藍籌股的基金,也有投向中小創、主題基金,這樣的話無論市場處於何種風格輪動,總有一種風格符合你的持倉。當然,這裡說的“組合”,是指科學的,有策略性的組合,而不是任意購買幾個不同風格的基金。

其次,基金組合作為一箇中長期穩健型投資方式,往往需要經歷過熊牛市的考驗。以國內最早從事基金組合服務的薛掌櫃為例,在2007年-2016 年中,歷經兩輪牛熊市洗禮,在市場環境整體下跌階段,薛掌櫃基金組合服務表現出較大的抗跌性;而在市場整體震盪階段,較市場指數獲得較高的超額收益,最終,薛掌櫃基金組合服務獲得10 年平均年化收益率11.3%的業績,也驗證了薛掌櫃按照現代投資管理原理,以資產配置為依據的面對國內投資市場及廣泛投資者的中長期穩健投資模式的成功。

這些成績都是基於薛掌櫃專業的研究團隊,其研究團隊平均基金行業實戰經驗在7年以上,其中核心人員平均投資研究實戰經驗超過15年!

事實上,薛掌櫃早從2006年就開始研究基金組合服務,目前已經推出了第五代基金組合服務——薛掌櫃,並對服務進行了創新,首先參與服務只需1萬元起;其次,薛掌櫃和投資者利益捆綁,“不達超額收益,不收任何服務費”,只有投資者收益超過超額收益起點(年化收益率:7%、8%、9%)之後,才會從超額收益部分收取20%作為服務費,據悉這也是行業的一大創新。

“基金組合,資產配置的新的方式,我覺得對大家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這是吳曉波在《報告》發佈會上對薛掌櫃基金組合服務的評價,無論是未來投資還是專業化服務,新中產告別內心焦慮的日子,或許就得依靠這種專業機構。

新中產如何在最“壞”的時代做最好的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