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那麼理科學長是誰呢?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曾熱情邀請陳獨秀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這一段史實幾乎人盡皆知,那麼,蔡元培所聘用的理科學長是誰呢?能夠知道這段歷史的人似乎並不多,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蔡元培是應時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範源濂之邀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在邀請陳獨秀出任文科學長之時,同時留任夏元瑮教授繼續擔任理科學長,而夏元瑮是被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嚴復聘為理科學長和物理學教授的,夏元瑮曾與何育傑曾共同培養了第一屆物理學本科生,堪稱是北京大學物理系的創始者,那麼,夏元瑮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陳獨秀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那麼理科學長是誰呢?

蔡元培的任命狀

夏元瑮(1884—1944)字浮筠,浙江杭縣人,其父夏曾佑是光緒十六年進士,曾任禮部主事,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時,夏曾佑曾是隨員之一,他與嚴復、梁啟超、譚嗣同等人交往密切或曾在一起共事,與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同為晚清著名詩人。

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夏曾佑曾出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當時魯迅是社會教育司僉事,也就是說夏曾佑曾是魯迅的頂頭上司,夏曾佑於1915年調任京師圖書館館長,著有《中國古代史》一書。

陳獨秀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那麼理科學長是誰呢?

《中國古代史》

夏元瑮幼年喪母,夏曾佑於1894年赴京城擔任禮部主事時,曾將夏元瑮帶往京城讀書並親自調教,夏元瑮豐厚的國學素養幾乎都來自於父親的言傳身教。

1897年,杭州知府林啟創辦了“求是書院”,夏元瑮被父親送入“求是書院”讀書,並於 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學, 1905年春廣東省招考官費留學生時,給外省預留了3個名額,夏元瑮聞之前往應考,在600餘名考生中竟然名列第一。

1905年夏,夏元瑮遠赴美國留學,在伯克利學校補習物理和化學的實驗課程,一年以後考入耶魯大學攻讀物理學,於1909年夏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陳獨秀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那麼理科學長是誰呢?

夏元瑮

1909年秋,夏元瑮前往德國柏林大學深造,師從馬克斯·普朗克研修現代物理學,普朗克年長夏元瑮26歲,曾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夏元瑮在師從導師普朗克教授研究量子物理時,普朗克在德國乃至世界上都具有極高的學術聲譽,他與晚輩愛因斯坦並列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大師,普朗克對來自中國的夏元瑮格外鍾愛,二人既是師生關係,也如同父子關係。

中華民國成立時,由於廣東省提供的留學費用被取消,夏元瑮被迫中斷學業回國,被父親的老友嚴復聘為北京大學理科學長和物理學教授,主要講授理論物理學等課程,

夏元瑮在其他理科教授的支持下,提出了《改訂理科課程方案報告》,改學制為2年預科、4年本科,並增加實驗課和選修課,使北京大學的課程設置與歐美大學課程接軌。

1919年夏,夏元瑮以訪問學者之身份再次到德國柏林大學進修,以完成當年未曾完成的學業,他繼續師從普朗克教授,其在北京大學理科學長一職,由留學英國的王星拱教授接任。

陳獨秀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那麼理科學長是誰呢?

馬克斯-普朗克

1921年夏,夏元瑮攜新婚德國妻子回國,繼續在北京大學執教,同時在北京師範大學和輔仁大學兼任教授,1926年夏元瑮被同濟大學聘為首批華人教授,1927年夏元瑮又被王伯群聘為大夏大學教授,同時兼任第一交通大學(上海)教授。

1928年4月,以蔡元培為院長的大學院,效法法國拿破崙時代的大學院制,將北平地區的9所國立大學改組為國立北平大學,夏元瑮出任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兼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1929年,夏元瑮再次回到北京大學,接替李書華出任物理系主任, 1932年至1935年夏元瑮出任國立北平大學代理校長,“七七事變”爆發後,夏元瑮輾轉南下,先後在湖南大學、重慶大學和大夏大學(貴陽時期)出任教務長,還曾出任大夏大學理學院院長,1944年8月18日病逝於貴陽醫學院。

王星拱(1888—1949)字撫五,安徽懷寧人,出生於一個清貧的書香之家,其父親是清末秀才,王星拱在3歲的時候,就遭遇喪母之痛,5歲時就在其外祖父家讀私塾,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功底。

王星拱於1902年考取了安徽大學堂,不久被更名為安徽高等學堂, 1906年初,嚴復應安徽巡撫於庫裡·恩銘的聘請,到安徽省府安慶出任安徽高等學堂監督,對學堂教學和管理進行整頓,使安徽高等學堂逐步走上現代教育之正軌。

王星拱深受嚴復思想的影響,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和《論自由》成為他最愛讀的書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和“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等新觀念,讓王星拱大開眼界,對其一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陳獨秀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那麼理科學長是誰呢?

嚴復與《天演論》

1908年,王星拱考取了安徽省第一批官費留學生,入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科學技術學院攻讀化學,倫敦大學並非是一所實體性的大學,而是由多個學院組成的大學聯盟,王星拱就讀的帝國科學技術學院,就是當今帝國理工學院的前身。

王星拱的留學方式與陳寅恪有異曲同工之妙,他不完全以追求學位為目的,而是充分利用學校豐富的圖書資料,採取研究型學習模式,勤於筆記並積累了大量的學術資料,在知識的海洋裡汲取營養,他以虛懷若谷的治學態度,堅持獨立思考並孕育自己的真知灼見,他行事沉穩不事張揚的個性,讓他淵博的學識水平藏而不露,他的組織才幹與社會活動能力,在其以後的校長生涯中逐漸顯露出來。

1910年,王星拱經石瑛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歐洲支部,積極參與孫中山領導的反清革命活動,1912年又與石瑛、丁緒賢等人發起組織成立了中國最早的現代科學學術團體《中國科學社》,這比任鴻雋等人於1914年夏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成立的“科學社”早二年,後來這兩個留英留美的留學生學術團體合二為一。

陳獨秀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那麼理科學長是誰呢?

王星拱

1916年,王星拱回國後不久就接到新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聘書,聘請王星拱出任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當時北京大學延聘教授是以歐美名牌大學博士學位為基本條件的,夏元瑮於1919年夏去德國進修時,由王星拱繼任理科學長,主持北京大學的理科教學。

王星拱除開設高等無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和化學史等課程之外,還為學生宣講科學史、自然辯證法、愛因斯坦相對論以及歐美新興科學理論,北京大學1920年出版的《科學方法論》一書,就是根據王星拱上課時的講稿整理而成的,這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說明科學方法論的專著。

王星拱還與陳獨秀、錢玄同、沈尹默等教授組織了大學俱樂部,他還協助同鄉陳獨秀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並積極撰稿發表宣傳科學知識、反對封建迷信的科普性文章。

陳獨秀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那麼理科學長是誰呢?

王星拱

在“五四運動”期間,王星拱曾與高一涵、鄧初、程演生等人親自散發陳獨秀、李大釗印製的《北京市民宣言》等傳單,曾掩護陳獨秀在其家中躲藏並協助其逃離北京。

1927年4月,李大釗被奉系軍閥張作霖以“叛國罪”逮捕並被執行絞刑,北京大學許多人都因與李大釗“過從甚密”而受到株連,而王星拱就是其中之一,鑑於當時的危險處境,王星拱不得不攜家眷逃離北京,輾轉南京投奔蔡元培,在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擔任高等教育處處長,此後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北京大學。

陳獨秀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那麼理科學長是誰呢?

左起:葉嶠、王星拱、朱光潛

王星拱此後又先後出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教務長、省立安徽大學校長、國立武漢大學校長和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尤其是在武漢大學校長任內功勳卓著,1949年10月8日,剛過花甲之年的王星拱因積勞成疾在上海逝世。

我們從夏元瑮和王星拱這兩位理科學長在北京大學執教經歷中,可以瞭解和感受到100年前的北京大學,那時的北京大學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可以說是當時所有中國大學的“精神領袖”,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引領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