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哪怕收益低一些,比如一年7%?

理財迦


答案:沒有。

目前民營智能大額存款最高也就5.45%,並且還是5年期的。你說理財有這樣的保本7%,這是不可能的。現在理財都不保本了,國家也出資管新規定,打破剛性兌付。現在銀行還有一些保險理財不過收益率都是在4%以下了。想要收益率7%以上,如果你有本金多一點,可以做組合投資,這樣可以達到收益最大化。如果你想單一的理財產品要7%以上,木有了。

舉個例子,你有20萬閒錢,如何一年收益達到7%呢?花10萬買銀行理財收益4%左右,花6萬買P2P理財,年化收益率8%左右。,再花4萬買基金定投,這樣通過組合投資,你平均收益就可以達到7%了。風險和收益永遠都是相伴相生的,你又想要高收益,又不想承擔風險,那不存在的,請知悉!


雪之道理財


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少,而且收益會越來越低。

“哪怕低一些,比如一年7%?”這句話說的太輕鬆了。殊不知我們現在要想做到年收益率7%有多難。

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5%,二年期2.1%,三年期2.75%。銀行吸引存款的時候會給予20~30%的額外利率優惠,一般也就剛剛達到3.5%左右。

如果是5年期國債或者大額存單,一般能夠享受到基準利率上浮40~55%的優惠,相應利率最高能夠達到4.27%。

一些地方性銀行或者民營銀行,由於吸引存款壓力比較大,他們能夠給出5%到5.5%左右的優惠利率。大家都知道銀行不是慈善機構,是商業性質的金融機構,主要盈利是吃利差的。

每一筆存款都要給中央銀行繳納11.5%的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的利率非常低只有1.5~2%之間。因此存款準備金的利差也需要彌補。

如果是5.5%的利率,銀行放款至少要利率7%以上才能夠收支平衡。如果是銀行利率給到7%,銀行貸款利率至少要達到9~10%。國家規定的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才是4.9%。銀行貸款要經過嚴格複雜的審批擔保流程,9~10%的貸款利息,幾乎沒人會幹。

銀行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是貨幣性基金或者債券型基金這樣的理財方式,很少有股票型基金。理財收益一般在4~6%之間。而且收益越高,風險會越大。

2018年6月14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表示: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2018年9月26日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要求,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不得宣傳承諾保本保收益。

2018年也是P2P平臺的爆雷之年,數百家平臺公司破產逃逸,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較為規範的P2P平臺,現在的理財收益也就7~8%之間。但是,沒有人會給你承諾保本保收益的。

尤其是《關於規範金融市場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打破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要求各大銀行向投資者灌輸“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財新理念,堅決打破剛性兌付。

所以,要想找7%的高收益產品,一般在銀行的網上平臺是找不到的,除非自己的資產能夠達到500萬到1000萬以上,能夠享受銀行的私人銀行服務。這種情況下,銀行才會根據你的需要開發一定的高收益理財產品。至於保本保收益,沒人會去擔保了,這是違反規定的。


暖心人社


保本保收益的產品有,收益率7%的產品也有,但是保本保息收益率在7%的理財產品絕對沒有,如果有人跟你說有這樣的產品,那絕對是騙子。


2018年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說過: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機會。


下面我來說說,當前情況下,哪些產品保本保息,哪些產品收益率能達到7%以上。


1、保本保息的產品


所有存款類的產品都保本,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其中結構性存款保本但不保息;此外民營銀行的一些創新型存款也都保本,包括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智能存款。


國債、銀行的保本理財也都是保本的,不過2021年初開始,所有的保本理財都要退出,屆時大家將買不到了。


部分理財型保險可以保本,如萬能險、分紅險,但投連險是不保本的。


2、收益率超過7%的理財產品


在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中,收益率超過7%的主要有兩種,一是P2P,二是信託。


P2P的門檻比較低,50元或100元起投,但是風險很大,尤其是現在行業處在整改出清期,現在運營的P2P平臺有9成都要退出,大家投資一定要選擇頭部平臺,目前行業平均收益率在9%左右。


信託的風險屬於中等風險,比P2P低一點,但是門檻太高,100萬元起投,收益率大致在7%-10%之間。


總之,高收益和低風險只能二選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小斯筆記


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將會逐步退出理財市場,資管新規執行之後,理財產品不再向客戶承諾剛性兌付,目前理財產品中保本不保收益的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少,而保本保收益的產品將來只有存款類的產品了:國債、定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現金管理產品。至於收益率,年利率達到7%的恐怕只有在互聯網金融小平臺的理財產品可以達到吧,不過風險性很大,保本保息的最多可以達到5.45%。

存款是唯一保本保息的理財方式

在當前的理財市場上,100%保本保息的理財方式只有存款一種,也是唯一遭遇風險損失還可以得到賠償的一種理財投資的產品。國務院2015年5月1日實施的《存款保險條例》規定,凡是人民幣存款、外幣存款只要在境內銀行存款,一律實行限額賠付,最高償付限額為50萬元。存款受到保障的有活期、定期、定活兩便、通知存款、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現金管理類產品、結構性存款的本金部分,凡是以上產品出現風險都會由存款保險賠償,50萬元以上的可以根據銀行破產後的清算情況再做計劃。存款類產品是客戶存款和銀行約定按照一定的存款期限以及對應的收益率給付本息的理財方式,可以說存款的本息是最為穩定的一種理財方式。

理財產品禁止剛性兌付

理財產品不管是銀行銷售的,還是其它金融公司、互聯網平臺銷售的理財產品,資管新規發佈了禁止剛性兌付的文件,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將正式退出了理財市場,目前理財市場上銷售的均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等於本息都有風險,而且風險自擔。這樣一來,無異於增大了理財風險。單就銀行理財產品來說,保本保息的產品確實不敢再發行了,但是結構性存款實際上是作為一種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還是變相存在了下來。

理財產品的收益並沒有年利率7%那麼高,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平均只有4.35%左右,結構性存款平均年化收益率更是低於4.15%,其它金融平臺就沒有固定數據了,高的有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低的也有不過5%的年化收益,五花八門什麼級別的收益率都有,不會拘泥於一個利率區間,彼此之間差距很大。

風險與收益呈正比

提問者的理財目標挺遠大的,要保本保息,還有達到7%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更是覺得這個7%的預期收益率就挺低了,簡直不可思議。卻不知道風險和收益是呈正比的,要想保本保息,肯定風險就小了,收益率自然就降低了,要想追求高收益,需要冒險才能摘到桃子,搞不好爬樹到半截就摔死了。

目前保本保息的存款類產品,最高收益是這樣的:大額存單最高收益為3年期的4.2625%,智能存款5年期最高收益5.45%,定存也是5年利率5.45%,其它期限、其它產品的收益率就更低了。看來離著7%的年利率還差很多,但是確實保本保息;非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風險大,但是看運氣和風險識別度,理財經驗豐富的可以投資高風險理財產品並且可以拿到10%以上的年化收益,理財小白可能投資高風險理財產品血本無歸。銀行理財產品屬於挺低的收益,還不到5%,同樣不保本,但是其它平臺預期收益給的很高,只能說收益率越高風險越大,收益率越低風險越小。

通過以上分析希望可以給提問者一定的啟示,年化利率7%的理財產品可以有,但是不會保本保息,保本保息的產品可以有,但是達不到7%的年利率,二者的矛盾其實就是收益與風險的關係,收益高了自然就要承擔更高的風險,收益低了風險小。


財富公元


7%的年化收益還想要保本保息?小心收益沒拿到本金卻不保了!

自從2018年資管新規出來之後。理財產品從此不再保本保息。 以前銀行理財產品確實有保本保息的一些產品,不過這些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收益也相對比較低,大多都是在5%以內,超過5%的年化收益基本上就屬於風險相對比較高的一類了。

而2018年銀保監會出臺的資管新規,自從資管新規出來之後,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其他理財產品,從此不能再向消費者承諾保本保息,在售的一些保本保息理財有一個緩衝時間,這個過渡期一直到2020年。

所以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沒有保本保息的。如果銀行向你保證理財產品可以保本保息,那絕對是忽悠人的,這種情況下大家一定要引起警惕。因為目前有一些銀行工作人員為了完成任務口頭承諾保本保息,但千萬不要被這種口頭合同給矇蔽了。

任何時候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

你題目說到既想要保本保息,又想要獲得7%以上的年化收益,這個根本不現實。目前能保本保息的只有兩種渠道,一種是銀行存款,另一種就是國債,這兩種投資方式安全,本金基本上不會出現虧損,而且收益也相對比較穩定。但目前銀行存款和國債的年化收益都相對比較低,基本都在5%以內,極個別銀行能給到5%以上。

所以目前保本保息的投資方式跟你所預期的7%年化收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不過市場上確實有7%以上年化收益的理財產品,但潛在的風險相對比較大。比如一些中高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也可以達到7%以上,比如P2P年化收益也可以達到7%以上,再比如基金也可以達到7%以上的年化收益,但這些高收益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收益是不固定的,而且這個收益存在一定的風險。未來你有可能獲得7%的年化收益,但也有可能獲得的收益比7%還少,甚至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

所以投資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而是要充分考慮風險和收益,並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適當的投資規劃。

如果你個人資產比較多,能夠承擔較大的風險,那投資那些收益7%以上的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個人的資產比較少,比如可支配的資金少於10萬塊錢,那我建議你還是優先選擇那些年化收益在5%以內的理財產品。


貸款教授


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今後將不會再有,除了依舊在產品存續期內的以外,根據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相關規定,銀行新備案的理財產品將不得再發行保本保息理財產品。


而且,已經發行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過渡期為兩年,直至2020年完全退出市場。因此,想要繼續購買此類產品已經不可能了,對於風險等級較低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必須要轉變理財觀念並提高自己的風險防範意識!

再說了,您要求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還要確保預期年化收益率7.0%以上,這顯然是無法成行的。尤其是在當前市場資金面越來越寬鬆的情況下,恐怕就算是非保本浮動型收益類產品也很難達到。

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數據顯示,過去一週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基本都是在4.2%,貨幣基金市場收益率為2.7%。

因此,您可能需要投資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型基金或者信託產品、P2P理財等產品,也才有機會實現7%以上的年化收益。當然,這些產品也同樣都不會保本保息。


東震木


首先,可以明確告訴你的是:沒有。不管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信託產品,銀保監會早都規定,不允許在購買協議中出現保本的字樣。所以即便是銀行和信託公司,真心實意想給你保本,可是政策也不允許。這些正規金融機構不能許諾保本,而市場上出現的一些所謂的保本理財,都是金融騙子。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你應該培養正確的風險觀。不要糾結於保不保本這個詞,而是要實質考察資金的投向和資金管理機構的風控措施和保障能力。

如果給你承諾了保本,實際上到頭來又保不了本,還不是白搭!如果沒有承諾保本,但是實際上風險發生的概率非常低,甚至是隻有在極端的情況下才會發生風險,而且,結合歷史過往記錄,這類風險實際上也沒有發生過,那麼這項投資就可以說是非常安全的。


財眼狻猊


並沒有這麼理想的理財產品,7%的理財收益率已經屬於很高的理財收益了,而不是收益低,如果想要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那麼實際收益率一般最高不會超過6%,更不會達到7%的收益率。

信託可以達到7%的收益率,但是不一定保本

信託就是把自己的資金託付給專業的投資團隊,它們使用你的資金進行投資理財,一般來說平均收益率在7%左右,可以達到提問者的收益率要求,但是信託雖然實際可以實現保本,但是信託從性質上面不一定會保本,也有可能會面臨著虧損,根據信託相關的管理辦法,信託公司不可以承諾信託保證本金安全以及保證最低的收益率,這是監管明確要求的規定,任何的信託產品都不可以違背。

有哪些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呢?

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就是保證本金的安全和收益的穩定,主要有以下幾種:國債,保本型基金,銀行存款等。大家平常夠買的餘額寶或零錢通實際收益是保本,但是從性質上面來看,可能會出現虧損,不是保本保息理財產品。

如今隨著理財行業的整體進步,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被要求不得承諾本金以及固定的收益,這是資管新規的要求,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主要還是銀行存款和特殊的一些保險產品。

風險和收益對等

沒有哪一個理財產品可以真正做到完美,如果這個理財產品比其他理財產品有著更高的預期收益,那麼它一定有著更高的風險,所以假如有人給你表示某款理財產品不僅收益高而且沒有風險,那麼一定是不可靠的。


小車說理財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山石:

請問哪裡有這麼“低”的收益的保本理財產品,我想買一個億!!

題主的理想是很豐滿的,但是顯示是骨感的。在理財產品裡邊收益能達到7%而且還是保本的可能不會有這種產品,在資管新規之前可能你還會看見保本理財產品,有的收益能夠達到4%或者5%,當時的非保本理財銀行也基本上是按照保本的給與了兌付。但是資管新規之後就打破了剛兌,一定要把理財和儲蓄劃分開來,理財原則上是一種投資行為,投資是有風險的,以前銀行的做法讓很多人感受不到這種風險,時間長了給人一種理財不會賠錢的錯覺。

一般情況下理財產品達到5%的收益已經是不低的了,5%以上利率水平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投資所要承擔的風險也增加10%,如果想要獲得高回報高風險是與之對應的。

一般情況下能達到7%以上的收益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的結構化理財產品是可以達到相應的要求的,這種結構化也是各種風險的理財都有配置;還有就是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收益一般可以達到8%左右,好的年份也可能達到10%以上,但是同樣信託也不是保本的,一般面向資管新規定義的合格投資者發售,起售金都是100萬元起。


家族財富密碼


你可以投資山東財眾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旗下的財域金融,關注財域金融公眾號,可以看到資產是國企央企和行業龍頭的商業承兌匯票產品,安全真實,票據質押做擔保,不可挪用,到期國企央企行業龍頭兌付本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