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提起马克·亨利·罗斯韦尔(Mark Henry Rowswell),估计大家会一脸懵直呼这是谁,但是提起大山,估计不少80后的人顿时反应过来,毕竟大山这个名字才更加的深入人心。

他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他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国际友人,在1988年的央视元旦晚会上亮相,扮演一位名叫“大山”的外国学生,此次元旦晚会过后一夜之间便家喻户晓,所以将中文名改为大山。此时的大山是在北京大学攻读中国语言文学的加拿大留学生,《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还评价他“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之后,大山拜姜昆为师学习相声,成为各类电视节目以及大型主持活动的双语主持人,还在1998年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至今他仍然是登上央视春晚次数最多的外籍演员。

他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加拿大的当地时间2月4日,2019年第六届海外春晚在多伦多索尼大剧院拉开序幕,大山表演的一段单口相声《巧学中国话》,这段关于广东话与北京话之间差异化的表演,让不少观众笑到飙泪,同时也惊叹大山作为外国人,研究中国方言比中国人还要认真讲究。

他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最开始接触学习中文的大山只有19岁,在暑假兼职期间认识一位广东华人同事,“我觉得中文有种特殊魅力,有华人客户来洗相片,他们唧唧喳喳说中文的样子,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好听,特别神秘。我就想,假如我能够学两句中国话那该多好啊。”自此,大山便开始学习中文的旅程。

他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1984年,大山考上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主修“中国研究”,他的中文老师根据他原名的音译给他起了中文名字“路世伟”,1988年本科毕业后获得全额奖学金,随后入选中加两国互换学者交流项目,来到北京大学留学继续进修中国语言文学。在中国呆了几十年的大山,凭借对中文的热爱以及勤奋的学习,大山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仅会北京话的儿化音还会一些其他地方方言。所以他还被誉为“中文说得比中国人还要好的外国人”、“外国人学中文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

他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大山在中国几十年的求学以及工作经历,除了汉语水平的飞速提高,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理解,比每一个加拿大人都要更全面深刻,经常穿梭在加拿大与中国之间的大山,将两国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使者。回到加拿大的大山,还会有大学以及一些研究机构邀请他去做关于中国文化的演讲。

他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在观众的眼里,大山可能是一个说相声特别有意思,中文说的特别顺溜的外国人,但是这一场表演让人不得不佩服,大山对于中国文化了解以及热爱的程度,原音辅音、音节音调、发音方式、发声部位、开音节闭音节,可能连从小到大一直说到老的广东人,可能都搞不清楚,更何况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若不是一份热爱,如何会坚持到现在。

其实,大山与中国之间的羁绊早在上世纪20年代便已经开始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山的爷爷奶奶都是外科医生,被称为“饶医生”。因听说爷爷奶奶的行医消息便开始“寻根”,最终在一位记者的帮助下成功找到线索结束了艰难的“寻根”之旅。

喜欢润界本地化,请多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