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產品批發商危機四伏 受配送商、新零售、電商自有品牌衝擊

傳統農產品批發商危機四伏 受配送商、新零售、電商自有品牌衝擊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流渠道、主要業態,2010年全國有4500家農產品批發市場,我國的農產品的70%以上經過批發市場進入百姓的菜籃子。但是現在傳統批發商的生意卻開始受到挑戰。

傳統批發商的老客戶生意受到衝擊

大型連鎖超市、市場門市曾是農產品批發商的重要客戶。但是現在大型連鎖超市已經日薄西山、有走下坡路的趨勢。現在大型連鎖超市正在被小型便利店和電商剝奪市場份額和空間。

但是由於此前諸多大型超市需要批發商為其進行產地代採、給它在市場上調貨、為它的超市提供配送和服務。由於大型超市比較容易服務,所以導致了今天的批發商的經營能力十分薄弱。

以5到10年為限,所有服務大超市的批發商將逐步喪失競爭力,它們會被願意提供更優質服務的新型中游的服務商所替代,這就是批發商的升級。

此外,現在新零售異軍突起,盒馬鮮生、小象生鮮、超級物種、7Fresh等等新零售項目衝擊著傳統商超、市場門市、實體店、傳統生鮮電商等等傳統批發商的老客戶。這些傳統批發商的客戶生意受到衝擊,傳統批發商自然受到衝擊。

而且盒馬鮮生等新零售都在建立自己的供應鏈體系,這些新型的供應鏈體系將進一步衝擊傳統生鮮批發商。

生鮮流通環節逐步被壓縮

自從生鮮電商產生以來,去中間環節的呼聲就很高,細數傳統水果供應鏈層級,從農戶、經紀人、一級批發商(大多數代賣商)、二級批發商,到各類靠市場炒貨的商販以及最後面對C端的零售商家,少則3級,多則12級。

批發商確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級批發商的第一個作用是指導種植戶商品化採摘下來的水果,並進行採購。其次是為二級批發商墊資,在種植戶交付水果時一般當場結算現金,二級批發商採購水果後一般會有一個賬期,到期統一結算。最後是負責倉儲,一般產地倉和銷地倉,包括各倉庫之間的物流,都是一級批發商來解決。

但層層加價的模式無疑是不適應當前生鮮行業的發展趨勢的。經過近幾年的互聯網催化,以及各種終端銷售模式的更迭,傳統水果供應鏈層級結構將逐步被打破。其中,最根本的是各層級的“供給關係”發生了變化。供給方式正由某個單品、某種銷售模式、某類參與者甚至是某個產地改變。水果供應鏈層級結構也相應地變化著。

配送商開始深耕上游供應鏈

當下的生鮮配送格局已經慢慢明朗化了,代表企業包括為中小餐廳提供食材配送互聯網化配送企業美菜網,各地也分佈區域性的巨頭,如千喜鶴、望家歡之類。為了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配送商多以深耕上游供應鏈為擴局之法。

這些配送商越過傳統果蔬批發市場向產地轉移,直接談產品談價格甚至直接簽訂合約,包圓產地貨源,分割上游的水果供應鏈資源,提前收割適合消費市場品質的產品。

電商平臺發力生鮮類目,建立生鮮自有品牌

此前,母嬰電商平臺蜜芽最近推出了一個自有生鮮品牌“原味一品”。以原味一品來舉例,如果蜜芽用專業的品牌團隊做分選、品牌包裝,然後供貨給蜜芽,同時將貨品開放給京東、農批等其他銷售渠道的話,這個模式是比較容易成功的。

而這個模式一旦成功,它將衝擊傳統農批的一批商的生意,它將讓一批商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尤其是不誠信的一批商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像原味一品這樣的品牌多了之後,它還可以直接給每日優鮮、拼多多、淘寶、京東等渠道供貨。那這對於農批的衝擊將是致命的。農批的一批商必須為這些品牌商提供代賣、寄售的服務,以及為客戶提供配送和代採購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