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社區生鮮的N股勢力 誰能將菜市場下沉到社區?

盤點社區生鮮的N股勢力 誰能將菜市場下沉到社區?

近兩年最火的生鮮業態莫過於社區生鮮,其中包括了社區團購、社區生鮮店等模式。社區生鮮店往往也涉足社區團購業務,上線自己的拼團小程序。

之前農貿市場是消費者購買生鮮產品的主要渠道,之後又有大型超市興起,可社區生鮮相比這兩個渠道離消費者更近,起到了一箇中途攔截的作用,充分佔據了距離的優勢。這就解釋了為何業內開始特別關注社區生鮮業態。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現在社區生鮮中的幾股力量。

——誼品生鮮想將菜市場下沉到社區

其中將菜市場下沉到社區是一個備受關注的概念,日前獲得騰訊融資的誼品生鮮就希望將菜市場下沉到社區。

誼品生鮮的門店大部分位於單個社區的出入口,定位小區門口“菜市場”,商品便宜新鮮。立足一日三餐,按照社區的層次和需求,匹配價位吻合的商品,精選一千到兩千SKU。

誼品生鮮店型主要為400-800平米左右的社區店,以及幾十平米的更小店型,發展線上下單、拼團,線下自提業務。

誼品生鮮的供應鏈佈局也很有特點,誼品生鮮進入一個地方後,馬上進入當地的批發市場,同時做B2B和B2C的生意。這是由於誼品生鮮方面認為這能讓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因為這樣誼品生鮮可以從基地進行品類整體採購,即直採。採購回來的農產品品相好的放到零售店銷售,品相差點的通過B2B批發業務分銷。

誼品生鮮創始人江建飛曾在演講中表示:誼品生鮮有一定的供應鏈基礎,我們懂得怎麼定價,一般會比菜市場便宜20%到30%,一般家庭一個月支出是1200塊錢,在我們這裡消費一般是800塊左右,我們大概便宜400塊一個月。

除此之外,在社區店複製方式上誼品生鮮也有自己的一套。誼品生鮮為了迅速擴張開店,將經營的內容進行模塊化建設。水果是一個大的板塊、蔬菜也是一個大的板塊,海鮮也是一個板塊,一共有六大板塊。

江建飛介紹,每6大板塊裡面又會分3個模塊,一共18個模塊,海鮮就有ABC三類,C檔海鮮只賣六個品種,A檔海鮮會賣到160幾個品種。

每當誼品生鮮在進駐一個社區的時候,後臺就會對這些社區進行評估,像拼魔方一樣拼進去。每個點都會有不同的蔬菜、水果模塊的配比。所以雖然誼品生鮮門店前端長得都不太一樣,但它們是有標準化的。而且,誼品生鮮非常強調門店的效率,員工、拼貨、理貨、上貨、到貨都要用效率的角度來運營。

——盒馬鮮生正在嘗試社區菜場

盒馬鮮生也在嘗試社區菜場的模式。此前,有消息傳出盒馬鮮生正在研發“社區菜場”業態,擬將盒馬鮮生日日鮮自有品牌商品獨立出來做一個類菜場的社區超市業態。單店經營面積在500-1000平米左右。

對此盒馬鮮生表示,的確在嘗試做一個新的社區菜場業態,不過名字不叫“日日鮮菜場”,該業態早期不會以盒馬名義來做,但會快速迭代。

盒馬的社區菜場要更加接地氣,商品會更接近目前已有菜市場的商品結構。盒馬的社區菜場業態,整體會呈現出自營+聯營形態,自營部分為日日鮮的菜、肉、水果、奶,及部分快消。把日日鮮獨立出來做單獨業態。目前,日日鮮的蔬菜品項可能還不算太多,如果要做這個“社區菜場”業態,可能需要擴充品項。其他服務業態則聯營。

這個業態的核心邏輯是用盒馬日日鮮的菜、肉、果、奶製品等“引流”,實現更好的需求滿足率,帶來客流和坪效。帶來複購和客流的高轉化。

——永輝超市佈局mini社區店

2018年尾,永輝在其大本營福州開出了全國首家永輝mini社區店。近日,又有消息稱,永輝正在加快嘗試mini社區店業態,把mini店試點從福州總部拓展到了西南地區的重慶、成都等地。

永輝mini社區店面積大概300~500平方米,以生鮮為主打,目前已經開出20多家。經營品類有蔬菜、水果、肉、魚、冷藏食品、休閒食品、飲料、調味品、餐廚用品以及日雜百貨等,線上會有京東到家配送。

其實,永輝早在2015年就進行了社區生鮮便利店永輝生活的佈局。資料顯示,永輝生活的生鮮品佔比約為50%,線下以“1公里一家店”的高密度進行佈局,線上以永輝生活APP+京東到家為入口,覆蓋3公里範圍內的30分鐘送達服務。

——錢大媽打造肉、蔬菜等品類的核心優勢

廣東有一個叫錢大媽的生鮮店開得非常火,五年開了近千家店,錢大媽也是一個連鎖店,前臺是它做好標準化之後開放加盟,後臺它整合了一個供應鏈。

它的供應鏈是什麼樣的呢?錢大媽整個生鮮零售包括三部分:燻臘製品、新鮮蔬菜、新鮮的肉。尤其在鮮肉這個品類上,錢大媽做的比較強,它打的口號也是‘不賣隔夜肉’。其實我們知道,錢大媽的供應鏈是一個相對簡單的供應鏈。

整個供應鏈中間,最難做的是水果的供應鏈,因為水果的品種多、季節短、地域複雜。而鮮肉的供應鏈相對穩定。一個屠宰場能夠穩定的給它供給一定數量的鮮肉,然後配送到每家門店。

所以錢大媽主打品類是肉,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供應鏈形態。錢大媽第二個銷售部分是燻臘製品,燻臘製品的供應鏈也是相對標準化和穩定的。

它第三個銷售部分是新鮮蔬菜,新鮮蔬菜的供應鏈看起來複雜,其實也相對簡單。因為蔬菜是大棚種植,是可以無限量供應的。

大家可以看到一個特徵,錢大媽這個團隊在供應鏈上是非常有經驗的。他們選擇的品類都是全年可以無限量供給的品類,這種品類就可以方便它門店穩定的擴張、穩定的複製。

在門店營銷上,錢大媽也形成了一套相對標準化的作業方法:每天7點到9點,它會打七折或八折;9點到11點,它甚至會打到半折以下。通過這種做法把今天的一些肉處理掉。

——生鮮傳奇通過五定實現標準化

安徽合肥的生鮮傳奇已經達到了100家店,預計在2023年能達到1400家店,年銷售額突破一百億。

生鮮傳奇的創始人王衛做了一個標準叫做五定:定位、定數、定品、定架、定價。這個標準讓生鮮傳奇第一家門店就實現了月盈利7萬塊錢。盈利了之後,它再拓展第二家店,所以它整個經營是非常穩定的。

同時,他有一本賬也算的非常明白:生鮮傳奇門店的平均毛利是18%,它的成本大概在15%,所以它會有3個點的淨利。它一家店的日銷售額在兩萬塊錢左右,月銷售額差不多會達到60萬到100萬之間,這是它整個的銷售額的情況。

生鮮傳奇最核心的優勢是什麼?它並不完全是一個生鮮零售店,它門店1800個SKU中大概有200到300個生鮮的SKU,其他的還是日常生活用品。所以它其實是把永輝超市這種比較大的店,由幾千平縮減為300到500平,在社區周邊為大家提供便利。

同時,生鮮傳奇也能夠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它也上線了自己的APP,它整個擴張體系是比較穩健的,盈利能力是有保障的。

——本來生活也殺入社區生鮮

2019年初,上海第一家“本來鮮”社區店在徐彙區古羊路正式開業。本來鮮是互聯網生鮮企業本來生活集團旗下社區生鮮連鎖品牌。

“本來鮮”社區店是定位大眾用戶的社區生鮮加盟連鎖,通過門店+網店的形式融合生鮮市場線上及線下業務,為消費者帶來300米到店、30分鐘到家的社區生鮮服務。

據悉,本來鮮社區店目前門店數量近300家,未來5年,本來鮮預計開設10000家社區生鮮店。2018年12月,本來鮮2.0已在武漢開業,最快15分鐘到家。

本來鮮方面表示,上海是本來生活新零售佈局一線城市的第一站,未來計劃在持續滲透二、三線城市的基礎上,向一線城市進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