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在傳統以流量和品牌為核心的戰術體系逐漸失效後,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全新的技戰術體系,其中的核心,就是基於用戶長期關係的經營去構建新的戰術體系。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輸了。

「諾基亞」在把自己賣掉的最後一次記者會上,CEO 約瑪 · 奧利拉這麼說。

如果企業想在「動盪」中倖存,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動盪是怎麼產生的。

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講過一個「地震理論」

「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裡的洞察:社會是由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意識疊加組成。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每當生產力升級,都會衝擊長期保持不變的生產關係和上層意識,引發地震,人類社會稱其為革命。

而每一次革命,都是機會。往前 200 年,工業革命引發的地震,讓農業時代的經驗、常識失效,創造出新的企業形態、營銷打法、經營哲學。

回看 2017、18 年,新物種大量崛起,頻繁顛覆工業時代的經典理論,這是否是「大地震」前的反常徵兆?

如果是,這次的衝擊將來自哪裡?又會帶來哪些機會?

企業要想在「地震」中倖存,得進化出哪些全新能力?

關於這些腦洞大開的問題,「破界創新實驗室」自制了一檔「神仙」脫口秀——《破界神聊會》。

他們集結商業世界,各品類頭部的神仙怪咖,幫企業打開腦洞,突破邊界,找到破局點,達成創新。

@穆勝

互聯網商業模式、組織轉型研究專家

著有:《重塑海爾:可複製的組織進化路徑》、《釋放潛能:平臺型組織的進化路線圖》

@李靖

@馬佳佳

光旭圈內好友

就下一個時代「企業如何經營用戶」,展開腦洞爆裂的「神聊對話」。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因信息量大,為方便大家獲取,視頻精華內容整理在下面。

一、品牌還會有效嗎?

李叫獸認為,品牌依然有效,但很可能逐漸失效。

因為品牌成立的前提條件正遭受衝擊,分別體現在:

① 媒介環境

② 消費環境

1、媒介環境發生變化

過去 50 年,「可口可樂」是工業時代裡最好的品牌。

藉著規模效應和全球化趨勢,「可口可樂」將產品賣到全世界。

他們贊助世界盃、超級碗,從總統到流浪漢都是他們的用戶。

這套「統一生產」、「統一分銷」的打法,還需要「統一營銷」的支撐。

因為當時的購買場景,企業觸達消費者的「媒介」,和消費者實際購買的「賣場」是分離的。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這時就需要藉助中心化媒體,對用戶強「洗腦」,提高記憶效率。

畢竟從消費者在媒體上聽說有個飲料叫「可口可樂」,到實際去超市購買,很可能隔了 5 天,容易忘記。

但新的媒體時代,媒介被去中心化,形式多元、內容龐雜、信息不再閉塞,企業很難再通過媒體去集中「洗腦」。

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新品牌出現快,消失也快。

品牌強化記憶效率的作用,正在弱化。

2、消費環境發生變化

信息技術的突破,讓信息和銷售合二為一,媒介和賣場不再割裂。

比如你在微信看到朋友推薦某件商品,立馬就能拼團下單,根本不需要記憶。

用戶的消費習慣從過去的相信品牌,回到相信推薦,相信人。

馬佳佳在節目中總結:品牌即人格,大品牌是對集體人格的提煉。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比如「可口可樂」,並不是憑空創造一個品牌,它真正厲害的地方,是找到了一個不分年齡、性別、膚色、國家,都可以接受的價值觀念:眾生平等、世界大同。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可口可樂」前副總裁 J·W·喬戈斯說:「你會發現任何一個成功的全球品牌,它一定表達一種基本的人類情感。」

但人還是認人的,在新的消費環境下,相較於品牌建立的大眾人格,消費者更傾向於身邊朋友更真實、個性的人格。

品牌過去背書信任的作用,正在弱化。

如果品牌效應被削弱,那過去基於品牌的整套打法是否面臨過時?

本期《破界神聊會》,4 位嘉賓將圍繞未來 10 年:

① 經營策略

② 組織形態

③ 增長方式

④ 競爭壁壘

4 個維度打開腦洞。

二、企業經營策略轉移

李叫獸認為:未來,企業要從經營品牌、產品,轉為經營用戶。

什麼是經營用戶?不是建立一個用戶經營部就行,還需要一整套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技戰術打法,從結構上改變經營策略,包括:

① 從「搜索」到「推薦」

② 從「老闆洞察」到「用戶中心」

③ 從「單一產品」到「多元產品體系」

李叫獸稱其為「範式轉移」,而非「戰術轉移」。

1、從「搜索」到「推薦」

工業化時代,因為「媒介」和「賣場」的分離,用戶是在「人找貨」的「搜索模式」下消費。

你去到超市,要買洗髮水,得先回想下什麼牌子的洗髮水好,然後在超市裡找。

所以簡潔、醒目的 LOGO,好記的 Slogan,都能提升記憶效率和找貨效率。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

現在「媒介」、「賣場」融合,用戶購買時不需要記憶,更需要合適的推薦。

這就是為什麼近幾年「圈養用戶」、「會員經濟」概念大火,Costco 被奉為零售未來的原因。

Costco 在整個零售圈的地位非常高,它的銷售額在全球零售商中是 Top5,更在電商興起的時代實現高速增長和逆勢開店。

2017 財年,Costco 的會員費收入,幾乎就是它的全年總純收入。

換句話說,他們不靠賣貨賺錢,他們靠給用戶做有效推薦掙錢。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因為 Costco 的使命,就是一直為他們的會員,以儘可能的低價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和產品。

它不再是你需要去記憶的某款產品,而是懂你的貼心推薦者——「你要的,我都有,閉著眼買都便宜」。

其實,過去經營產品,本質是造了產品再銷售,企業是工廠的「代理」,所以最終還是要用戶「人找貨」地搜索。

而經營用戶,本質是圍繞用戶去找產品,企業是用戶的「代理」,「代理」幫用戶找貨,對用戶來說,就是「貨找人」地推薦

不過,要做到「有效推薦」,還必須和用戶「活」在一起。

2、從「老闆洞察」到「用戶中心」

在物資匱乏時代,對市場需求的洞察,由老闆來做,而且弄出產品就能賣掉。

但消費升級後,企業越來越難滿足消費者苛刻善變的需求,老闆洞察制不再適用。

因此,給企業制定目標的不能再是領導,而應是用戶,即圍繞「用戶中心」展開經營。

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企業的績效只存在於外部,只能夠從用戶那裡去尋找,企業內部所有的活動都是成本。

那怎麼做到呢?

節目中穆勝老師提到,在新的媒體環境下,我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社群,找到你要服務的人群,和他們活在一起,從社群中吸出需求。

但社群不是把人拉到一起就行。

微信群不等於社群——真正的社群是有溫度和價值連接的。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大家是基於對某個價值觀的共同取向,形成價值群落。

這樣的價值群落有 3 個明顯特點:

① 能夠自交互

社群中幾個大 V 帶動不同人群,形成足夠內容的交流;

② 能夠吸出主流需求

比如「小紅書」通過打 C 帶 B 的玩法,先構建 KOL 和圈層,從中生長出不同社群。

再通過社群內的自交互,產出需求。

這時「小紅書」引入 B 端商品,是有精準導向的,能直接創造用戶價值。

③ 需要不斷進化,持續滿足用戶期待

「羅輯思維」轉型「得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羅胖一個人很難長期承擔偶像的作用,他需要引入一群知識大 V,幫他一起撐起整個生態,持續讓用戶尖叫。

企業不能只滿足一種期待,要做到這點,需要持續打造一套多元的產品體系。

3、從「單一」產品到「多元」體系

後工業時代,將一個產品賣給所有人的機會,已經逐漸消失。

圍繞一群用戶,持續提供滿足他們個性化需求的機會開始出現。

這就需要企業構建多元的產品組合,滿足從功能到情感的不同需求點。

① 情感需求

馬佳佳認為:商品是情緒價值量化後的貨幣。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她以化妝品為例,從功能上來說,化妝品就幾大類,但實際市場中卻有五花八門的品牌,原因就是不同的品牌,提供用戶不同的情緒價值。

比如「歐萊雅」的廣告詞:你值得擁有,鼓勵女性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商品成為用戶表達自己的貨幣,更進一步,有些商品就是用來交朋友的。

② Welcome Product

Welcome Product,是指那種吸粉和引流的產品,比如那些突然火爆全網的超級單品。

這類產品很吸引人,但用戶留存、變現都很難做。

這也是為什麼李叫獸會說:超級單品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超級單品能頻繁崛起,本質是超級單品無法建立起商業護城河,所以能被複制,能頻繁出現。

而沒法建立起護城河的生意,都不算好生意。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超級單品就是 Welcome Product 的一類,廣受歡迎,但產品角色單一,無法支撐起人群的長期價值。

因此,在以「經營用戶」為核心的戰略下,企業能不能打造出包括流量、留存、復購等一系列功能明確的產品體系,非常關鍵。

這些只靠單獨一家企業很難做到,還需要建立企業和企業、企業和員工、企業和用戶之間,全新的互動關係。

三、組織形態即將重構

從經營品牌到經營用戶,企業能有機會識別用戶多變、苛刻的需求。

但如果組織形態不變,照樣沒法兜住這些需求,沒能力創造出最終的用戶價值。

好在新的生產力變革,讓新發明、整合資源的門檻變低,企業、員工、用戶之間的生產關係將被重構。

1、企業和用戶的關係

過去企業和用戶是單向關係,用戶只是價值的享有者。

在基於「用戶中心」的經營策略下,用戶有機會成為「產消者」。

產消者,就是用戶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更是資源提供者。

因為社交媒體、社群的出現企業和用戶活在了一起,他們的關係從過去的又廣又淺,變成又窄又深。

想想一下,當你和少數的朋友建立了深度關係,你們之間的能量交換就會變多。

這種關係,將創造企業、用戶間的新分工。

新分工下,未來企業該做什麼?

李叫獸認為,未來企業要做什麼,本質是要回答:什麼該被集中,什麼該被分散。

該集中的事企業做,該分散的用戶做。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① 數據該被集中

需要體現出規模效應的事,都該集中來做。

比如數據,只有大樣本、全行為的數據,才能餵養人工智能,產生數據智能的價值。

* 關於數據的價值,在第 5 個腦洞會重點討論

② 創意該被分散

大型組織的創意能力一定是低下的。

比如「抖音」裡高點讚的留言、評論,很可能傳播效果遠超「奧美」這樣大型創意組織寫出的。

因為這是「抖音」裡 10000 條評論優選的結果,是 10000 對 1 的碾壓。

再比如淘寶上頻繁出現的爆款,也並非阿里自己想出的創意,而是來自上百萬淘寶商家分佈式創造的結果。

未來企業要做的,是把需要分散的交給用戶,而企業則統一提供有比較優勢的資源窪地,為用戶和員工賦能。

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平臺化的難度太大,擁抱更大的平臺也許是新的機會。

2、企業和企業的關係

壞消息是,未來企業要麼被平臺擁有,要麼擁有平臺。

好消息是,做大生意的機會變少,做小生意的機會變大。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① 擁抱平臺

2014 年,在北京中關村的創客聚集地,經常能聽到要「幹掉」馬雲的聲音,今天再看,大家都改口喊「馬雲爸爸」。

當 BAT 成為商業底層的基礎設施,留給中小企業平臺化的空間變少。

這也是為什麼在日本能出現體量超大的零售公司,比如 7-11,但在中國這種模式很難複製的原因。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7-11 除了零售,還做數據和物流,但在中國這些價值層已被阿里、騰訊吃掉。

所以穆勝老師認為:附著於大平臺、大生態,圍繞一類人群,在細分領域成為「爸爸」,也是一種精彩。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好在,這種機會將越來越多。

② 彼此共生

以前個人開店可能要做 10 件事,但現在開家淘寶店,你只要專注自己的優勢就行,物流、數據、流量都不用操心。

未來,這種協作形式會更進一步,進化為「共生」。

「共生模式」不同於眾創空間、孵化器這類只提供財務、法務等外圍幫助的機構;

也不同於投資機構這樣簡單直接提供社會資金槓桿。

共生網絡中成員互為主體,平臺為共生企業提供包括供應鏈整合、談判等核心問題的助力,大概率提升創業成功率。

而共生下的中小企業,發揮自己分佈式的創意優勢,豐富整個共生生態。

比如海爾集團搭建的共生網絡「海創匯」,其中的項目獲 A 輪融資比例高達到 48%,海爾也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持續創新力。

用穆勝老師的話說:海爾不是去控制和設計出一個精心修剪的花園,這樣的生態經不起風雨。

海爾或者說共生模式真正的價值,在於提供一個「熱帶雨林」,其間的物種相互滋養,共同繁榮。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有了新的經營方式、組織形態,企業的增長方式也會相應改變。

四、顛覆的增長方式

工業化時代經營產品的公司,增長方式主要是藉助中心化媒體的力量。

通過廣告去影響人的認知,再借助渠道去直接觸達消費者。

但現在是去中心化的媒介時代,真正的用戶資源都存儲在一個個去中心化的節點裡,存在於一個人的微信好友裡,存在於一個街區的門頭店裡,存在於一個抖音的網紅裡,存在於一個興趣社群裡……

所以,現在以及未來最重要的增長方式,並不是找到那個中心化、可以給所有人洗腦的節點,比如媒體,然後買廣告;

而是通過賦能那些去中心化的節點,藉助它們的力量去增長。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開篇提到的「蔦屋書店」就是這麼做的,它主要的增長方式就是通過賦能別人開店,藉助每個加盟店主的力量去增長。

這就好像「雲集」藉助了每個想開微店賣東西的人的力量;

「拼多多」藉助了每個想拼團的人的力量;

「蔦屋書店」就是藉助了日本那些有點資源、有時間又想開小店的人的力量。

但為什麼開店的人,不自己幹,非要選擇加盟呢?

因為「蔦屋書店」通過規模化優勢,比如數據能力,幫每個想開書店的人策劃具有獨特體驗的書店來賺錢。

全日本有 50% 的人是蔦屋會員,蔦屋比個體店主更懂用戶要什麼,能更好的給用戶做推薦。

所以李叫獸會說,從 to B 的角度來說,「蔦屋書店」的本質上並不是一家開線下店的公司,它本質上是一家數據驅動的諮詢公司。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反過來,蔦屋通過賦能店主,既獲得用戶增長,又通過數據積累對用戶的瞭解,提供更有效的用戶推薦,實現經營的良性循環。

光有增長還不夠,企業需要打造自己的護城河,建立長期競爭優勢。

五、重塑護城河

我們知道,企業的戰略,要建立在不易改變,並可積累的事物上。

過去 100 年,要打造出像「可口可樂」一樣的飲料品牌,非常困難。

中心化媒體時代,人的認知很難改變,飲料第一品牌的認知一旦被「可口可樂」佔據,想搶佔就很難。

所以,工業化時代以品牌為護城河的戰略,是可行且可靠的。

但新的媒體時代,人的認知在大量的信息衝擊下,很容易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年網紅品牌頻繁出現,快速過氣的原因。

品牌不再可靠。

所以,從經營品牌到經營用戶,需要找到新的可持續積累的標的,來建立護城河。

建立的基石,就是對用戶的瞭解。

而數據,沉澱了企業對用戶的瞭解。

1、大數據

「大數據」不是大量的數據。

很多企業每天蒐集進店的男女比例,有多少人用 iPhone......

數據很多,但沒什麼用。

穆勝老師在節目中給了 3 個判斷是否是「大數據」的標準:

① 必須是「熱數據」

男女比例、手機佔比這類,其實是「冷數據」、「死數據」,因為非在線產生。

只有在線產生的數據,才是「熱數據」,它會形成一個行為閉環。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而在線的前提,是企業的核心產品和流程有沒有實時在線,企業能不能直接在互聯網上提供產品和服務。

② 必須全樣本

全樣本,就是你所有流量池裡面的在線數據。

未來的商業數據是自然被記錄下來的,而不再是一種收集的概念。

這是一個根本的思路差別。

③ 直接面向購買行為做分析

「大數據」很有價值,不過數據驅動的核心,可能並不是數據。

2、小數據

李叫獸認為:數據驅動的本質不在數據,而在於企業有可演進產品。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比如「蔦屋書店」中書籍的擺放就是一種可演進產品,可以自動不斷通過反饋去優化;

再比如信息流裡面的新聞推薦也是可演進的,你越點越準。

而「可口可樂」,設計出來就是死的,沒有辦法因為數據反饋去優化。

其實,只要產品具備可演進的特點,少量級的「小數據」也能做到數據驅動。

比如某位用戶去了你的咖啡館,每次你都給他 3 杯不同口味的咖啡來選。

每次這用戶都選其中一杯,你就把這個記錄下來。

那麼下次他再來時,留下那杯他常選的,剩下的 2 杯接著換其他口味做推薦。

一次次 3 選 1、3 選 1、3 選 1,你就會越來越瞭解這位用戶。

上面的整個過程,並不需要「大數據」。

所以,只要企業的產品是「軟的」、可進化的、使用數據和產生數據在一個場景內的,那它就是數據驅動。

六、結語

每一次底層生產力的改變,都意味著上層意識形態、生產關係的變革。

是動盪,也是機會。

我們發現,在傳統以流量和品牌為核心的戰術體系逐漸失效後,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全新的技戰術體系,以在生產力變革引發的「大地震」中存活。

其中的核心,就是基於用戶長期關係的經營去構建新的戰術體系,這將可能是未來 10 年,消費類企業的最大機會。

品牌難做 用戶難搞 | 未來 10 年 企業該如何經營用戶

本文轉自梅花網---破界創新實驗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