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看死君: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愈漸臨近,在眾多確認參展的影片中,有一部日本電影十分搶眼,便是濱口龍介導演的《夜以繼日》。影片講述一個女人與兩個外形神似的男人之間的三角戀,由東出昌大和唐田英里佳主演。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初聞《夜以繼日》這部電影,還得從去年的戛納電影節說起。本片入圍了戛納主競賽單元,按當時的場刊評分來看,似乎是一部很普通甚至有點差的作品。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以及後續各大影展的相繼放映,評論界開始給予這部電影高度的讚譽,更有人稱讚此片為新世紀最好的日本電影之一。這恐怕是2018年發生最大反轉的一部電影了。戲外這麼有趣,那麼電影到底如何呢?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筆者自從看過本片之後,心中彷彿也一直都存在著一個夢魘,久久不能忘懷。

本片導演濱口龍介出生於1978年,還是位比較年輕的導演。《夜以繼日》作為他的第四部劇情長片,同時也是他的第一部商業片,便入圍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實在是很亮眼的表現。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是《夜以繼日》,但筆者更喜歡的是英文名《Asako Ⅰ&Ⅱ》,很明確地交待出作者意圖討論的內核:分身,女主角Asako在片中幾乎是以兩種情感形態出現的。有趣的是,本片的港臺地區譯名《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同樣對本片的劇情是一個高度凝練的表達,因此本片也可以看作一部講述現實與夢境的電影。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有觀眾說,這部作品的文本是狗血的。在我看來,這無疑是一種錯誤的認識。誠然本片諸多部分有一些戲劇化巧合,但整體上的故事是一種對日常提純化的特殊展現。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影片情節上的聯結與轉換看似荒誕,但在具體陳述時又顯得極為收斂與剋制,並且沒有去規避自然環境,而是直面時間與空間,僅僅去除了社會環境。所以,影片所帶來的現實感遠遠不輸於任何一部純現實主義的影片。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在故事的構建上,濱口龍介導演用愛情類型片的“溫暖外殼”去包裹一個常人難以接受的議題,用極具節奏性的浪漫事件來完善文本,可以讓觀眾一方面有所觸動,一方面仍然保持思考。但很明顯,它不僅僅只是一部愛情電影。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其實說起來,這部電影也有點類似於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魅影縫匠》。從常規的情感角度而言,都好像是違背常理或者反傳統道德的,但正因如此,觀眾們才能夠用旁觀的視角去審視,而非過分投入情感體驗,最終迷失。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當然了,這樣的故事與人物關係還是非常迷人,而且非常Drama的。

有人說女主角的人設很渣,但筆者認為這就是此角色建立的基點。女主的內心世界其實非常純粹,但同時又有著邪性的氣質。她作為全片的絕對主角,導演很巧妙地將她與整個故事相結合,最終塑造出一個異常特別的人格。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而兩位男主的長相完全一樣(由東出昌大一人分飾兩角),這其實是不具備現實性的。但正是基於此般的虛幻性,可以讓作者更好地進行抽象化討論。還是那句話,不會讓觀眾過分迷失。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兩個男主,一個是神秘而難以捕捉的,一個是赤誠而觸手可及的,人物設置有著對立的矛盾。但是在Asako的選擇裡是沒有邏輯性的,並不是因為對應的人而產生愛,是因為迷戀那個“形象”而去愛,是因為得不到而去愛,甚至愛的不一定必須是這兩個人的形象。這恰恰是用人物本身呈現出的劇作的魅力。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而Asako與Baku共同出現的場景裡,角色的各種行為幾乎是“非人類”的,對應著“夜”與睡著。無論是開場爆竹中的對視,Baku的一夜未歸、兩人的公路”翻車“擁吻,都是略顯”癲狂“與極致浪漫的狀態。以及後半段Asako在車裡的那句“夢醒了”,則充分道出了夢境本質,超脫於現實之外。大部分鏡頭使用,是昏暗甚至完全處於黑暗中。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Asako與Ryuhei共同出現的場景裡,都是極生活化的、極具感情的,對應著“日”與醒來。外出參加活動、朋友間的活動、地震後的尋覓等諸多生活細節,賦予這對關係以生命與現實感。而他們的鏡頭是明亮而帶著光的。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這部電影的最精妙之處,便莫過於Asako1和Asako2的差異化表現了吧,通過不同影調與光色的處理,達到了近乎表現主義的效果。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而回歸整體再去看,會發現幾個角色的關係近似於一條傷害鏈條,Baku→Asako→Ryuhei,包括幾個配角的關係也有所印證(當Baku離開時女二號那絕望的吼叫),然而正是基於人物的選擇,才會形成傷害。不得不感嘆,作者對於故事整體的構建實在過於精密。如果誇張一點,我想說,導演幾乎重新書寫了愛情電影的拍法。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基於導演強大的掌控力,影片中的每一場戲都顯得很高效,近乎完美地探討了什麼是愛情,以及愛情關係的各種可能性。在導演眼中,似乎愛情永遠都是不對等的,愛都是自私的,即使愛情框架內的人是流動的,也永遠都存在施虐-受虐的預置關係。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影片的拍法有點近似於恐怖片,也讓我想到了黑澤清,同樣都會賦予電影以“幽魂感”。黑澤清導演是用恐怖片的外殼來探討其他的東西,濱口龍介導演則像是以愛情片的外殼來傳遞恐怖感。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影片中的大量鏡頭都是固定的,並且有不少特寫,以窄畫幅為前提,通過對角色面部細微動態的捕捉,以此傳達凝滯感。類似於卡薩維茨的情緒滯後感,Asako的每一次凝視同樣沒有面部情緒,但是通過心理向後傳遞,湧動的情緒便會自然展開。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影片剪輯上的語法也相當精準,沒有多餘的廢筆,利落有效,達到了“剛剛好”的水準與冷靜的第三人姿態。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開場的美術館以及館外的爆竹相遇戲碼,是全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幕。那場戲,以高度靜態化的人物與運動化的物體彼此配合,並以配樂與爆竹聲構成豐富的聽覺空間。人物四目相對時的情緒是凝鍊與精準的,既是羅曼蒂克的,也是空前詭異的。導演太清楚如何講故事與營造氛圍了。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當視線返回館內,值得注意的是Asako所欣賞的攝影展來自“牛腸茂雄“,而展覽手冊的封面是一對並排站立的女孩,再度暗示了本片的”分身“與雙重狀態的本質。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而“水”作為影片中一個絕對重要的意象,被反覆提及,擁有極強的能量。幾場雨水、面向大海、城河、河流,都是人物情緒的重要積蓄點。影片中的水,就像直接的情緒能量,注入成為一個角色。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影片最後,兩個人面向鏡頭那一幕,簡直如神來之筆。不僅有著充沛的凝滯感、角色的視野擴張,更將那洶湧的情緒無限延長並傳遞,打破了基礎的影像空間,以一個最有力的外化作為全片收尾。你難道沒有被擊中嗎?在我看來神乎其技。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配樂方面,同一段主旋律一共響起了四次。前三次是在Asako與Baku相遇時響起,最後一次是在人物心態轉變後響起,皆為主角的“幽靈”狀態。這段奇詭的旋律,對於鬼魅感的營造相當有效。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拍電影畢竟需要能力,更依賴天賦。在我心目中,濱口龍介導演成功拍出了一部堪稱愛情電影2.0版本的傑作。而他接下來的電影作品,據說會是一部法國電影,無疑令人萬分期待。從長達317分鐘的《歡樂時光》到重新定義愛情電影的《夜以繼日》,濱口龍介無疑是當下最值得長線關注的又一位日本導演。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這位日本導演,重新定義了愛情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