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與描寫」「人」觀察應該有角度和層次二

觀察人應該既有角度又有層次

(一)觀察人應該既有角度又有層次

大體上可以從人的眼神來觀察人,人的眼神有清濁之分,正邪之分,還可以通過觀察人的眼神,看一個人的精神是有餘還是不足。要較好地觀察人的精神,就要看一個人在動中怎樣,靜中怎樣。有靜若含珠,動若發水;有靜若無人,動若赴敵。也有靜若螢光,動若駭鹿;靜若半睡,動若流水等等具體表現。

通過個人的骨相來觀察人。人的骨相也清晰地反映了人的性格。如天庭骨、眉骨、鼻骨、顴骨等是觀察的要點。如,俗話說:“眼為淵,鼻為山,淵不深不明,山不高不靈。”

通過個人的神態來觀察人。如,有人認為,通常神態有狂態、弱態、疏懶態、周旋態之分。如狂而不譁,弱而不媚,疏懶而真誠,周旋而穩健,都是可以成功的。還有一時的神態,則會隨人的心情的變化而變化,這時就要察言觀色。

通過人讀的書來觀察人。讀書就等於在練氣功,愛讀什麼樣的書,常讀什麼樣的書,必然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通過人的聲音來觀察人。如音質與音調,音質有雌雄,音調有高低、緩急。語之將起謂之聲,語之將落謂之音。聲似從腹內發出謂之雄,反之謂之雌。聲雄如鐘鳴則貴,如雷鳴則躁,如鑼鳴則賤。音有婉轉,悠揚, 甜美, 以及甜中膩。語氣有長短,急緩,反映了一個人的心情。音調有高低,也反映了一個人內在的心理活動。

通過人的語言來觀察人。有習慣用語,口頭禪,很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性格。

通過人的步法來觀察人。有快慢,有輕重,有穩健,有輕盈。

通過人交的朋友來觀察人。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還可通過人的衣著來觀察人,也可以通過個人的筆跡來觀察人。

最重要的是實踐。在實踐中,通過人的任何方面都可以對一個人有某種程度的瞭解。誠於內,必形於外,有些東西是無法掩蓋的。可以先觀察一個人,(通過上面說的一些方法)然後比較他和我們熟識的人的異同,通過對這個人的觀察,來推測這個人的性格和命運。

(二)觀察人應該掌握的方法

描寫人,首先得了解人。瞭解人,離不開觀察人。觀察人物的方法,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要認真仔細。二是要抓住特點。

第一,觀察要仔細。觀察要細,就是說對人物的各個部位、各個方面都要看。要看得認真,看得仔細。

傳說,以前有個喜歡畫的人,他收藏了一幅叫《樵夫涉水圖》的名畫。一天,他請了幾個朋友到家來觀畫。大家看了以後,都讚不絕口。碰巧一個漁夫趕來了,他看了畫卻連連搖頭。他說:“這幅畫畫錯了。”在場的人聽了都很驚奇,便問:“你說哪兒畫錯了?”漁夫指著畫面說:“凡是涉水的人,腳出水時,汗毛一定貼在皮上,而這畫裡的打柴人,腳出水時,汗毛照樣捲曲著,哪像涉過水的呢?”大家聽了,都佩服地點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很明白,漁夫為什麼能發現畫的毛病,就是因為他比別人都看得認真仔細。可見,觀察必須細。

第二,觀察要抓住特點。觀察人物只做到仔細還不夠,還必須注意抓人物的特點。

曾有過下面一件事:

一個星期天,父母都上街去了,只留下小萍一人在家裡。她正坐在屋裡看書,這時來了一位客人,說是有事要見她媽媽。客人跟小萍說了幾句話,見她媽媽不在家,就說了句回頭再來就告辭了。

媽媽回來了,小萍就告訴說有客人來過。媽媽問:“是誰?”小萍說:“忘記問名字了。”媽媽思索了一下,又問:“那人是什麼模樣,還記得吧?”小萍想了想說:“女的,四十來歲,個子不高,穿一身藍衣服。別的就不記得了。”來的客人是誰呢,媽媽苦苦地思索就是想不出來。

媽媽坐下來,一邊收拾青菜,一邊對小萍說:“小萍,剛才我從街上回來,碰見一位小朋友。他見我兩手都拿著東西,就主動上來幫忙,拎著菜送我走過兩條街。他說他是你們學校的學生,你知道是誰嗎?”小萍說:“請媽媽說說看。”“男的,十一、二歲,高個子,腦袋又大又圓,額頭正中一顆痣,黑黑的臉上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說起話來眼睛一眨一眨的……”“我知道了。”還沒等媽媽說完,小萍就搶著說“是‘足球大王’魯寶劍。”媽媽笑著點了點頭。

這時,有人敲門了。小萍趕快去開門,拉開門一瞧,見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下午來過的那位客人。她朝屋裡喊:“媽媽,我說的那位阿姨來了。”

媽媽從屋裡走出來,一看忙迎上去說:“啊!原來是陳英大姐呀。小萍給我形容了老半天,也沒讓我弄明白。”“怎麼,我的特點還不好抓啊?”陳英大姐笑著對小萍說:“你看我這老包臉,就像鍋底一樣黑;生就一副啃瓜皮的牙,這兩顆足有半寸長。我的特點多突出呀!”小萍臉紅了,一句話也搭不上,只顧責怪自己太粗心。

這件事說明的道理是:對人物進行觀察,除了做到仔細、認真以外,還要抓住特點才行。觀察人物,要想抓住特徵,必須做到認真、仔細;只有通過認真仔細,才可能抓住特徵。這兩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對於人物的觀察,還要注意傾聽他們的說話,觀察行動,通過神態揣摩心理活動,這樣對人物的瞭解才能全面。

(三)舉例及點評

名作欣賞

片段1朱老忠在一邊看著,他想:“不回家鄉吧,死想家鄉,總覺得只要回到家鄉,吃糠咽菜也比流落在外鄉好。可是一回到家鄉呢,見到幼年時的老朋友們,過著煙心的日子,又覺得心眼裡難受。”心裡說:“知道是這個樣子,倒不如老死在關東,眼不見為淨,也就算了。”轉念又想到:“在關東有在在關東的困難,天下老鴉一般黑!闖吧,出水才看兩腿泥!”他覺得肩頭更加沉重了,祖輩幾代的新仇舊恨,壓在他身上。

片段2朱老忠聽到這一刻,直著眼睛愣了一刻,說:“不要著急,慢慢來吧,我就是為咱這窮哥們來的,不是的話我還不回來呢!目前他在馬上,咱在馬下,早晚他有下馬的一天。出水才看兩腿泥!”

佳篇品讀

瞧瞧,他又向別人發脾氣了:“喂,你幹嘛拿我的作業本,還給我!”瞧見沒,人家就拿他的作業本看看他就大發雷霆,有時候還打人呢。他打人的時候表情很兇,就像一頭兇猛的獅子,張開血盆大口要吃人似的。可是他哭泣的時候就像一隻受傷的小狗,顯得特別可憐,讓我不忍心看著他繼續傷心流淚,真想走過去安慰他。

學易點評

“出水才看兩腿泥”是主要人物朱老忠的口頭禪。這句口頭禪在小說中多次出現,反覆出現,看似不經意,其實鮮明體現了他的深謀遠慮和堅韌頑強。它是典型人物的典型語言。“為朋友兩肋插刀”是朱老忠的生活信條,這裡“看到幼年的朋友過著煙心的日子,心裡在難受”及“我就是為咱這窮哥們來的”等都表現了人物的正直無私、慷慨仗義的精神。“吃糠咽菜”“煙心的日子”“眼不見為淨”“下馬”這些涵蓄了濃厚民族風格的詞語鮮明地體現了朱老忠這一人物的民族性、階級性。

《他這個人》重點突出了語言描寫和表情描寫,尤其是表情描寫,形象的比喻把兩種不同的神情描寫得惟妙惟肖。充滿了奇特的想象,獨有的童趣給人以新奇的感受!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1.觀察清楚他是什麼人,如他的年齡、性別、外貌、職業、性情,及與自己的關係。

2.只有觀察人物的特點,才能寫出這個人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點寫出來了,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與眾不同,有新意。

3.要觀察人物具體的事件。所選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現人物性格和品質。當你把事情寫好了,人物也就寫好了。如當你讀完《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戰友邱少雲》以後,你對這兩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4.要觀察人物細微的動作及其變化,給予具體、生動的描寫。即抓住細節刻畫人物,使原來比較平板、模糊的形象變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總理扶正轉椅就是一個細節描寫,它表現了周總理有條不紊的工作作風。

5.對人物進行語言描寫,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為不同的年齡、職業、性格等的人物,他們所講的話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所講的話也是不同的。

6.要緊緊扣住人物的特點和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來寫人,不要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馬虎拼湊,拉拉雜雜,更不能重複羅嗦,畫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說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