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百果園在標價牌上也玩起了魚目混珠的套路!

百果園作為深圳著名的水果連鎖店,一直以水果品質過硬和服務質量承諾成為了行業的標杆,遍佈深圳各小區。然而在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之後,這個看上去“良心誠品”的水果店卻玩起了套路,讓消費者顯得無可適從。

是什麼讓百果園在標價牌上也玩起了魚目混珠的套路!

如我上圖所示,幾乎每家百果園門店都會拿一款特價水果堆積在門店門口,譬如6.99元的特價沃柑擺在前面低矮處,陳列櫃高處的另一半一定是會放一款高單價的產品——譬如榴蓮。關鍵是這個榴蓮還不標價格,努力營造一個給過往的行人認為榴蓮的價格是6.99元的眼球標題黨。

是什麼讓百果園在標價牌上也玩起了魚目混珠的套路!

同理,店內的堆頭上一定會發現“偶爾”的產品突然“忘記”了打價格標牌,譬如兩款紅提和青提,紅提23.8元,青提卻不標價格。當你選購上稱得出的消費金額總是能帶給消費者"額外額驚喜",當然也伴隨者收銀員冷峻的目光和背後催促的排隊顧客。

是什麼讓百果園在標價牌上也玩起了魚目混珠的套路!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19.9元/斤的蘋果。不知從何時開始,由百果園領銜主演的水果店們,紛紛”不惜血本“地將所有店內地水果包裹上厚厚地保鮮膜外衣。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 增加水果地保鮮時長,儘可能地避免滯銷帶來地損失!
  • 利用只有少數人才會拆開單獨購買的心理,最大限度地放大消費者地購買客單價。
  • 既然都包起來了,就不要挑挑揀揀的了,避免了因選購帶來的浪費!
是什麼讓百果園在標價牌上也玩起了魚目混珠的套路!

最近一直在熱議,為什麼一方面水果農的勞動收穫寥寥無幾甚至容易虧本?為什麼作為城市的消費者發現越來越購買不起水果的原因?細數了從收購環節到流通環節最後到零售環節的諸多宗”罪“,可問題來了,既然這樣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驅使下,為什麼整個產業鏈的經營者並沒有因此而獲取更多的利潤,而只是徘徊在盈虧的邊緣呢?

我認為核心的關鍵還是在於:水果作為保鮮時長要求較高的商品與大量的滯銷流通緩慢帶來的矛盾,使得商家千方百計去掙扎,想法設法去牟利。究其根本,只要放眼望去每個小區樓下在原本固定的消費需求上,又有多數家同業在競爭呢?這恐怕才是帶來矛盾的根源。

打開手機外賣平臺,你會發現套路最深的就是水果的送貨上門。滿30減15,滿40減25,再來個抵用券,限購一件特價款第二件恢復原價等等層出不窮。回顧十幾年前,下班後散步,賣水果的那種親民隨意的消費情景早已離我們遠去,值得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