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遺脈——記十四年抗戰後倖存下來的中國海軍艦艇們(下)

抗戰遺脈——記十四年抗戰後倖存下來的中國海軍艦艇們(下)

克安艦

“克安”號運輸艦

“克安”艦原為德國捷成洋行商船“海倫”號,1903年建成於德國霍華德造船廠(就是如今建造209/212潛艇而聞名的HWD造船廠),一戰爆發後躲入上海黃浦江,被當時中立的中國政府監管,1917年3月14日中國宣佈參加一戰後中國海軍接管了該船,改名“華癸”,8月14日正式被中國海軍沒收,起先被海軍出租牟利,後於1924年編入第一艦隊成為運輸艦,改名“克安”。1937年該艦撤往重慶,在1937年12月13日,1939年8月6日兩次被日機炸傷,因體量較大江水過淺而倖免,成為抗戰結束後中國海軍倖存軍艦中最大的一艘。

排水量:771噸/1900噸(標準/滿載)

主尺度:全長66.69米,寬10米,最大吃水5.79米

動 力:1座三漲式立式蒸汽機,4座火管鍋爐,單軸推進,650馬力

航 速:9節(最大)

抗戰遺脈——記十四年抗戰後倖存下來的中國海軍艦艇們(下)

同心艦

“同心”、“同德”號炮艦

兩艦並不屬於中國海軍,而是南京政府軍政部向海軍江南造船所訂購的炮艦,於1935年7月雙雙竣工,建成後調撥給電雷學校當做學校的教學艦兼當佈雷艦功能,不久後兩艦又被軍政部調往重慶行營,成為重慶行營直屬的江防炮艦。因駐紮地位於日機轟炸半徑之外,因而得以在抗戰中毫髮無損的倖存。

排水量:509噸

主尺度:全長48.76米,寬8.68米,吃水1.98米

動 力:2座蒸汽機,2座鍋爐,雙軸推進,2500馬力

航 速:16.4節(最大)

武 備:阿姆斯特朗76毫米速射炮2門,機槍4挺(一說76毫米炮1門,47毫米哈奇開斯速射炮4門)。

抗戰遺脈——記十四年抗戰後倖存下來的中國海軍艦艇們(下)

英德艦

“英德”號淺水炮艦

“英德”艦原為英國海軍揚子江艦隊炮艦“獵鷹”號,1931年5月18日在英國亞羅造船廠下水,隨後被拆成大件運抵中國,委託海軍江南造船所組裝,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艦退往重慶躲避戰火,英國政府隨後考慮本國難以對該艦進行補給和支持,決定將該艦贈送給中國政府,1942年3月17日該艦被正式移交給中國海軍,改名“英德”。1942年12月“英德”艦成軍,編入第二艦隊,因一直停泊在重慶日機轟炸半徑之外的江面待機,該艦得以倖存到抗戰勝利。

排水量:372噸

主尺度:全長45.72米,寬8.76米,吃水1.83米

動 力:2座齒輪式透平蒸汽機,2座海軍部型水管鍋爐,雙軸推進,2250馬力

航 速:15節(最大)

武 備:94毫米短管榴彈炮1門,哈奇開斯57毫米速射炮2門,機槍10挺。

抗戰遺脈——記十四年抗戰後倖存下來的中國海軍艦艇們(下)

英山艦

“英山”號淺水炮艦

“英山”艦原為英國海軍揚子江艦隊炮艦“塘鵝”號,1907年在英國亞羅造船廠開工,1908年下水,隨後被拆成大件運抵中國,委託海軍江南造船所組裝,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艦退往重慶躲避戰火,英國政府隨後考慮本國難以對該艦進行補給和支持,決定將該艦贈送給中國政府,1942年3月17日該艦被正式移交給中國海軍,改名“英山”(同級艦“海燕”號滯留在上海黃浦江,因拒絕向日軍投降最終被擊沉)。1942年12月“英山”艦成軍,編入第二艦隊,因一直停泊在重慶日機轟炸半徑之外的江面待機,該艦得以倖存到抗戰勝利。

排水量:310噸

主尺度:全長56.39米,寬8.84米,吃水1.3米

動 力:2座齒輪式透平蒸汽機,2座亞羅型水管鍋爐,雙軸推進,2250馬力

航 速:16節(最大)

武 備:76毫米短管炮2門,機槍8挺。

抗戰遺脈——記十四年抗戰後倖存下來的中國海軍艦艇們(下)

英豪艦

“英豪”號淺水炮艦

“英豪”艦原為英國海軍揚子江艦隊炮艦“磯鷂”號,1933年6月6日在英國桑尼羅夫特造船廠下水,隨後被拆成大件運抵中國,委託海軍江南造船所組裝,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艦退往重慶躲避戰火,英國政府隨後考慮本國難以對該艦進行補給和支持,決定將該艦贈送給中國政府,1942年3月17日該艦被正式移交給中國海軍,改名“英豪”。1942年12月“英豪”艦成軍,編入第二艦隊,因一直停泊在重慶日機轟炸半徑之外的江面待機,該艦得以倖存到抗戰勝利。

排水量:185噸

主尺度:全長51米,寬9.35米,吃水0.63米

動 力:2座往復式蒸汽機,1座海軍部型水管鍋爐,雙軸推進,600馬力

航 速:11.25節(最大)

武 備:76毫米短管炮1門,哈奇開斯57毫米速射炮1門,機槍9挺。

抗戰遺脈——記十四年抗戰後倖存下來的中國海軍艦艇們(下)

美原艦

“美原”號淺水炮艦

“美原”艦原為美國海軍揚子江巡邏隊炮艦“圖圖伊拉”號,為美國向中國海軍江南造船所訂造的六艘淺水炮艦之一,為之後中國海軍“咸寧”、“民權”、“民生”等炮艦的母型,1926年10月17日在海軍江南造船所開工,1927年6月14日下水,1937年抗戰爆發後該艦駐紮在長江中游,抗戰爆發後美國政府將該艦贈送給中國,1942年3月17日正式移交給中國海軍,更名“美原”,編入第二艦隊,因一直停泊在重慶日機轟炸半徑之外的江面待機,該艦得以倖存到抗戰勝利。

排水量:370噸

主尺度:全長48.59米,寬8.25米,吃水1.55米

動 力:2座往復式蒸汽機,2座桑尼羅夫特型水管鍋爐,雙軸推進,1950馬力

航 速:14.5節(最大)

武 備:76毫米短管炮2門,機槍10挺。

抗戰遺脈——記十四年抗戰後倖存下來的中國海軍艦艇們(下)

法庫艦

“法庫”號淺水炮艦

“法庫”艦原為法國海軍揚子江艦隊炮艦“柏年”號,1914年6月在法國布列塔尼造船廠開工,1920年建成,隨後被拆成大件運抵中國,委託海軍江南造船所組裝。1937年抗戰爆發後,該艦前往長江中游,在法國揚子江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的重慶停泊。1939年該艦艦員大部分從重慶取道雲南撤往越南,只留少數人員看守。1940年法國被德國擊敗投降後,維希政府擔心該艦被中國接管,命令在該艦艦體內滿載石塊,做好隨時自沉的準備。1944年維希政府垮臺後,6月3日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戰鬥法國”臨時政府決定將該艦贈送給中國,9月28日在重慶王家沱舉行交接儀式,正式贈送給中國海軍,改名“法庫”,編入第二艦隊,因長年荒廢,該艦此時已經喪失航行能力,但仍在中國海軍編制內倖存到抗戰勝利。

排水量:226噸

主尺度:全長51米,寬7.01米,吃水1.37米

動 力:2座往復式蒸汽機,2座鍋爐,雙軸推進,920馬力

航 速:14節(最大)

武 備:M1897型75毫米加農炮1門(著名的75小姐),M1885型37毫米速射炮2門,機槍4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