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素材】不有百鍊火,孰知寸金精

【今日素材】不有百鍊火,孰知寸金精 | 逆境·挫折·成長


一、作文素材運用四大原則

1、巧用流行歌曲,讓作文“唱”起來

2、巧用詩詞歌賦,讓作文“亮”起來

3、巧用名人名言,讓作文“厚”起來

4、巧用熱點新事,讓作文“鮮”起來

二、作文主題:成長、挫折、逆境

1、巧用流行歌曲,讓作文“唱”起來

歌詞《從頭再來》

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

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致愛的親人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逆風飛翔》鄭合惠子

用堅強做雙翅膀 勇敢就是鋒芒

炙熱的心在發燙

永不放棄是我的倔強

彩虹下的夢想在前方

歲月旅途漫長 滿布風霜

絕不逃避 迎難而上

前進腳步已踏響

堅定邁向遠方

2、巧用詩詞歌賦,讓作文“亮”起來

《古意贈梁肅補闕》

唐代:孟郊

曲木忌日影,讒人畏賢明。自然照燭間,不受邪佞輕。

不有百鍊火,孰知寸金精。金鉛正同爐,願分精與粗。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巧用名人名言,讓作文“厚”起來

頑鐵不煉不成鋼,美玉不治不精瑩。 —— 弘一大師

勇敢是處於逆境時的光芒。——茨威格

逆境是磨練人的最高學府。——蘇格拉底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

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洪應明《菜根譚》

多災多難的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西班牙16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風行於世。被稱為不朽之作。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出身沒落貴族,家庭貧寒,從小就跟父親外出奔波謀生。22歲參軍,在與土耳其海戰中,左手致殘。後曾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歷盡艱辛。被父母贖身獲得自由後,曾在海軍中充任軍需,後又蒙冤入獄後生活無著,當時一家7口人過著飢寒交際花迫的生活。他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寫出了《堂吉訶德》、《努曼西亞》、《懲惡揚善故事集》、《加拉黛亞》、《巴爾那斯遊記》、《八個新的喜劇和八個新的幕間鬧劇》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化學家格林尼亞的故事

著名化學家格林尼亞教授曾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時代,由於家境優越,加上父母的溺愛使他沒有理想,沒有志氣,整天遊蕩。可是好景不長,幾年後他家徹底破產,一貧如洗。昔日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甚至連女友也當眾羞辱他。從此他醒悟了,開始發憤讀書,勵志找回別浪費的時間。九年後他研製出格林試劑,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巧用熱點新事,讓作文“鮮”起來

屢敗屢戰成就“一代宗師”——朱坤

朱坤,生於1966年2月,系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型號總設計師。他從事飛行器總體設計、制導系統研製工作,曾先後主持了我國多個型號的總體設計、方案論證、研製和預先研究工作,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

朱坤在國內首次提出亞超結合潛射反艦導彈總體方案,解決大射程與超聲速突防雙重難題,比俄羅斯“克拉布”導彈更短更靈巧,射程是其3倍;比美國“戰斧”射程多100公里。

同時,他提出水下有動力有控發射方案,主持突破海上覆雜環境下各種技術難題,成功研製我國第一型水下點火導彈。該型號國內水下發射深度最深、適應浪高最高。此外,該型號在國際上首創隨海況自適應超低空掠海飛行技術。創造世界上掠海飛行高度新紀錄,比美國“海麻雀”“標準”導彈攔截低界還低。而朱坤首次提出的反艦巡航導彈“360度”全向方案,使我國潛射反艦導彈攻擊區域擴大600倍,成為主戰殺手鐧級裝備。

現任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副主任的他,平時著裝休閒,說話樸實,手裡常捧著保溫杯,笑起來甚至有幾分孩子氣。但在工作中,朱坤卻帶著一股“狠”勁,壓不垮、打不爛,即使屢戰屢敗,也能屢敗屢戰。這股勁頭讓他創造了輝煌:解決100多項關鍵技術,取得300多項發明專利;某殺手鐧系列武器跨越式提升我國反艦導彈水平,推動海軍由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戰略轉型;某反艦系列導彈全面裝備多型飛機和艦艇,成為海軍空軍主戰裝備……卓越的成就也讓他得到了自己都不敢接受的評價——“一代宗師”。

佳作欣賞

《山水的挫折》

山之仁,在於涵納了蒼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兇吼,也滋護了弱小的悲嘯;或者環抱雙手,讓流水變成湖泊,或者裂開身軀,讓瀑布倒掛前川,山謙卑地靜立著,緘默地忍受著時間的風沙輾轉的痛苦和人類的姿意給他的挫折。

水的流動,卻更像是智慧的追求,個性並且張揚,流動便是它惟一地宿命。它並不會思索著怎樣直面擋路的頑石,而是輕柔的繞開,只讓幾縷青苔去教會頑石流水的意義。它也從不化解,任由飄零的樹葉,人類的汙穢隨著水流逝,卻從不允許它們在水面上發芽,只叫無盡的孤獨告訴他們水流的意義。在水的心中,無彼無此,遇曲遇直,一顆痛苦的小石子,就會換來水的澎湃。

山和水並行著,讓靈魂在歲月的風沙中磨練、輪迴、遭遇。“你為何要一直流動呢?”山問,“難道萬頃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難道萬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對?難道萬種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沒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捲起千層浪,淹沒村莊,猙獰得張揚。

“我何嘗不想面對挫折,我何嘗不想化解痛苦!”水說,“只是我必須匯入海洋,必須放大這痛苦,在無盡的流動消逝中教會人們,用幻滅的海洋告戒人們,必須謙卑地做人。”

山沒有回答,只是打開了懷抱,讓人們躲進懷中,讓水在山腳下盤旋,讓果實在樹上生長,讓人們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滅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說,“我要面對挫折化解痛苦,給人們家園,忍受一切的風霜。”山靜立著,水流動著。

水,卻史無前例地凌亂,兩岸的風景,只是浪花翻起時的告別,水裡的魚兒,只是轉身的一個再見。在水裡,一切都走向終結,一切痛苦,都顯得巨大。

山和水對視著。

“其實,你我並不是對立著的。”山說,“我們都在等待。等待有一個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個人,在山的頂峰默讀水的流動,在水的旁邊誦頌山的倒影!”

山開始流動,水開始靜默。

水開始堅強,去面對挫折。

山開始柔弱,去放大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