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謎“:在用628萬部,電梯保有量巨如斯,何以“撬不動”責任險?

专家“解谜“:在用628万部,电梯保有量巨如斯,何以“撬不动”责任险?

原標題:【兩會聚焦·熱點直擊】電梯責任險有待“精耕細作”

【兩會聚焦·熱點直擊】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表示,目前我國在用電梯約628萬部,保有量、年銷售量均居世界首位。希望運用市場分擔風險的機制,進一步加強對電梯安全的監管。張茅同時透露,將會同銀保監會、保險公司,積極推廣電梯的責任保險制度。“現在購買商業保險的電梯在25%左右,今年要達到30%以上。”

推廣電梯責任險“宜早不宜晚”

事實上,國內保險公司一直在探索電梯保險的創新,並已在多個城市落地。例如,去年底,滬上首個電梯綜合治理保障方案在浦東惠南鎮民樂社區落地。而3年前,全國首個電梯安全綜合保險落地寧波。

作為目前國內電梯責任險主要的承保方之一,人保財險相關人士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人保上海分公司承保的電梯主要分佈在浦東新區、嘉定區、崇明區。其中,浦東新區的試點引入了人保電梯安全衛士系統。但目前的承保量與上海市場20餘萬臺的電梯保有量相比,相差甚遠。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願意出臺政策鼓勵投保電梯責任保險,無疑是利好消息。不過,政策出臺與增加險企的電梯責任險保費收入之間是否能劃等號,還得打一個問號。”該人士介紹,上海市某區域的老舊電梯保有量正以每年近千臺的速度增長,這些電梯大都也是安裝在老舊小區內。為加強管理,政府每年組織對老舊電梯進行評估,對不能安全運行的還要給予補貼進行更換,這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加大了地方財政和政府管理的壓力。但對小區業主來說,並不同意物業管理費中額外多出一筆電梯保險收費項目。若業主不願多繳費,物業公司需要支出的固定成本必然增加,經營難度進一步加大,圍繞電梯管理的居民和物業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促成低保額低保費的保險方案大行其道,這對安全乘梯、政府管理而言都不是好事。”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騰訊金融科技智庫專家郭振華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電梯保險在國內普及率不高,與市場需求不旺有關。“安裝在商場、寫字樓等商業設施內的電梯,承保主體清晰,投保的可能多一些。而普通居民小區內的電梯,到底由誰投保、保費如何分攤,並沒有明確規定。同時,雖然每年都有電梯事故發生,但每個人遭遇電梯傷害的概率很低,人們在這方面安全意識淡薄,繼而造成投保意識缺乏。”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不少電梯老舊,推廣電梯保險已“迫在眉睫”,宜早不宜晚。“保險公司如果承保電梯風險,等於將風險轉嫁到自身。在電梯老化嚴重的情況下,承保風險很高,該類險種推廣將成為難題。如果費率很低,保險公司沒法做‘賠錢的買賣’,難有積極性;如果費率很高,投保人大多是普通小區居民,又吃不消。

专家“解谜“:在用628万部,电梯保有量巨如斯,何以“撬不动”责任险?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等就“加強市場監管 維護市場秩序”答記者問 (供圖 新華社)

保障居民乘梯安全亟待多方合力

從市場規模看,電梯責任險的前景相當廣闊。除了既有電梯市場外,繼2018年舊樓加裝電梯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其中“加裝電梯”成為重要一環。

方正證券首席機械分析師呂娟認為,假定1980-2000年我國銷售的住宅商品房以六層為主且均未加裝電梯,每套商品房85平方,每12套商品房需要加裝一臺電梯,則舊樓加裝帶來的電梯需求量將超過100萬臺,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險企更關注的不是保費收入,而是保費和風險的對價。”人保財險相關人士指出,就電梯保險而言,其實險企是最不希望發生電梯安全事故發生的一方。要想防範甚至杜絕事故的發生,就需要對電梯維保加強關注。維保質量提高了,電梯安全隱患自然減少,居民乘梯更放心,政府也更便於管理。但現狀是,一名維保工人往往要面對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維保任務,企業為加強管理又要考核個人的維保工作量,這就使維保工人長期處於高強度工作環境。再者,電梯井道內是封閉環境,屬於非專業人員無法靠近的監管“死角”,難免有一部分企業或個人存僥倖心理,對維保工作偷工減料,埋下電梯安全事故的隱患,這也使得險企小心謹慎的考慮電梯保險的發展前景,並希望加強對維保工作的監控,甚至直接參與監督。

“現階段,電梯保險在推廣過程中最大的阻礙,還是物業公司和險企之間找不到平衡點。物業不願提高經營成本,對高額保費普遍無法接受。而低額保費對險企來說,很難在面對不透明的維保情況下,用風險對價的眼光去看待電梯保險市場,易滋生畏難情緒,影響開展業務的積極性。”人保財險相關人士表示,不能找到其他責任主體共同分擔成本,還是希望政策能有一定的扶持。如明確物業維修基金中有一部分專用於電梯保險、電梯更換,同時明確事故責任認定流程和責任主體,幫助險企在承保時獲得相對對等的風險對價條件,從而主動參與到電梯保險中來。“電梯保險的發展需要政策引導和風險管理相結合。只有加大政策引導、加強維保透明,才能逐漸改變電梯運行、管理、維保的市場現狀,讓電梯市場發展更健全,群眾更有安全感。”

王緒瑾表示,電梯是特種設備,運營電梯保險將考驗保險公司“防災防損”的能力,這也是當前該類保險普及率低的原因之一。“如果只是財力不足,電梯保險的費用可通過政府出資一部分,另一部分由小區居民分攤的方式解決。但實際上,電梯的使用壽命和後期的管理、維護保養關係密切,需要專業護理。保險公司需要做的不僅是承擔風險,更重要的是幫助降低電梯故障率,通過風險減量管理服務,為居民的出行安全保駕護航。”

郭振華指出,對保險公司來說,大部分財險產品多是“花錢保、用錢賠”的簡單模式,防災防損做得很少。若要對所有投保標的進行防災防損管理,則對險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可能需要技術能力,另一方面會加大公司運營成本,提高保險產品的價格。因此,將電梯責任險與防災防損相結合,還是頗為考驗險企“內功”的。

王緒瑾也表示,“目前險企在‘防災防損’領域才開始創新,如何做好‘保險+服務’,合理合規提供衍生服務,仍有待行業與監管摸索出成熟的模式。”

熱點回顧

  • 金融電影"小金"評 |《債務美國》與儲蓄文化變革

  • 兩會聚焦|被多地監管點名的“聯合貸”是啥?“銀互”合作背後有何風險?

  • 兩會聚焦|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長期護理保險”,社保“第六險”的最大障礙竟然是它!

  • 特別策劃|法治壁壘阻粵港澳大灣區“前行”,專家建言“三支箭”破局

  • 獨家|央行上海總部詳解P2P網貸平臺轉型四大困境及解決路徑

  • 特別策劃|銀保渠道要“歇菜”?專家:這樣轉型勝算高!

  • 揪心!空難再現令人悲慼;暖心!險企理賠“快馬加鞭”

  • 無需預約,“一鍵開通”,科創板“迎賓”,有意者從速

  • 金融法治|專業化、國際化、智能化!上海金融法院力爭五年躋身“世界一流”

  • 金融電影“小金”評 | 《華爾街之狼》:折射病態價值觀造就的金融亂象

上海金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