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古人認為:所謂“經”,就是永恆真理,這些永恆真理和絕對真理寫成書,就是代表永恆真理和絕對真理的著作。

西安碑林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據瞭解,西安碑林的鎮館之寶:《開成石經》依次計有《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等12種儒家經書,另有《五經文字》《九經字樣》附於《春秋左傳》之末。共刻114塊碑石,每石兩面刻,每碑上下分為8段,每段中每行刻10字。共刻經文650252字。碑石高約2.16米,面寬71—97釐米不等。

西安碑林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石經刊成後,原立於務本坊國子監內,經過3次搬遷,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連同李隆基所書《石臺孝經》、顏真卿《顏氏家廟碑》、褚遂良《孟法師碑》、柳公權《玄秘塔碑》等書法名碑搬至現址,即現孔廟,也是今西安碑林所在地,從此再也沒有移動過,距今已915年。

915年來,《開成石經》與碑林的歷史相伴隨,早已成為不可分割、傳承有序的景觀組合,我們應給予它充分的尊重。

中國的學術傳統相當久遠。總結學術史的傳統可以一直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對於錯綜複雜的遠古文化,孔子率先從學術史角度,條分縷析,最後總結為‘六經’”。先秦“六經”包括易、詩、書、禮、樂、春秋。“周易”為儒經之首。

漢代,《樂經》亡佚,只剩五經立於學官;

唐代,出現十二經:《易經》《詩經》《尚書》《禮》(包括《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包括《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後增加《論語》《爾雅》《孝經》。

宋明時期,加入《孟子》,定型為十三經。

西安碑林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我是時光映話,懇請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