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的相親對象是鄰村兒狗蛋兒?別掙扎了!

很多大齡美少女最苦惱的是為啥我媽給我安排的相親對象是鄰村狗蛋兒?為啥不讓我嫁得太遠?如果熟悉

10公里婚姻圈的傳統規律,你就會明白如果你生活在傳統社會里,你的老公或老婆很可能就在距離自己兩個街區的附近。

為啥我的相親對象是鄰村兒狗蛋兒?別掙扎了!

在傳統地方社會,出於交通不便和通信緩慢,再加上房屋田產的捆綁,大多數人是無法出遠門的。人們唯一的信息交流機會是定期舉行的集會、社戲等活動。以這個集會地點為中性形成一個集會市場圈。海外歷史學家施堅雅將這種自然形成的社交圈成為市場體系。

為啥我的相親對象是鄰村兒狗蛋兒?別掙扎了!

在這種具備交易與社交的市場中,來自附近村子的居民可以實現婚喪嫁娶的需求。杜贊奇在《文化、權力與國家》中提到在滿鐵檔案中的調查中,華北平原上的被調查居民被要求回憶本家族孃家所娶媳婦的孃家村名。其中提到一個村子中的19位媳婦分別來自12個不同的村莊,另一組數據則是一份前往一家村民家中弔喪的親戚的名單,涉及到了24個村莊,75戶有親戚關係的人家。

為啥我的相親對象是鄰村兒狗蛋兒?別掙扎了!

當他們將這些數據統計出來,放在華北平原這些村莊地圖上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這些村子的媳婦分佈於距離本地集市為中心的10公里的圈子內。而10公里的概念意味著在傳統農業社會里,一個健康的人可以一天打一個來回的腳程距離。這也就是說在傳統社會新娘的孃家就在夫家不遠的地方,自己可以不行回去的範圍以內,而這個範圍又是以集市為中心的圓形區,這說明很多村民很可能也在集市上進行互相聯姻消息的交換。

為啥我的相親對象是鄰村兒狗蛋兒?別掙扎了!

那麼婚姻關係在地方社會又意味著什麼呢?在農村的日常生活中它很可能起著保障和聯繫作用。在地方社會的習慣法中,親戚是協議中間人的最佳選擇,起到安排雙方協約的聯繫作用,同時遇到天災,最好的辦法就是投靠親戚。一般來說這種通過聯姻產生的親戚關係可以將普通人家與更有權勢的宗族及行政組織聯繫起來,使他們更容易在鄉村社會中接近各種資源。如此一來通過人際關係促成的婚姻又成為熟人社會將各種人脈連接起來的粘合劑。

為啥我的相親對象是鄰村兒狗蛋兒?別掙扎了!

儘管我們遠離傳統社會已經很遠了,思維的慣性讓我們的頭腦中依舊保留著製造安全感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可靠的人際關係。所以理論上來說,如果你生活在傳統社會里,你是湖北人就不可能娶到一個廣西的姑娘。而亟待解救的大齡美少女常常因為父母安排的相親排場而苦惱不已。因為對於大多數曾經就是靠著這種聯姻關係剩下你的父母來說,掌控的安全感比愛情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