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龍王——唯一受官方褒獎的民間祭祀體系

在日本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的《華北農村慣性調查》中有一則詳細記錄近代中國農村村民訪談的記錄,採訪者為昌黎縣一位農民,集中表現了近代中國農民心目中的宇宙觀。

敬龍王——唯一受官方褒獎的民間祭祀體系

《滿鐵檔案慣調》

敬龍王——唯一受官方褒獎的民間祭祀體系

滿鐵檔案慣調

而這直接將話題引向了一個字:“水”。水在農業社會的地位有時候比黃金更有現實意義。水資源的調配就成了農民活命的最大資本。這在缺春水的華北平原上更普遍。天要下雨,人要活命,水資源的調配可不是任憑地方官大手一揮就能解決的,也從來不會有將某某河水截留供給某缺水村莊的說法。更何況,地方政府甚至朝廷向來不願意惹麻煩,水源問題常常是地方官府的燙手山芋,民怨沸騰,地方騷亂。政績沒有了,有損朝廷威望,弄不好,還掉烏紗帽。

敬龍王——唯一受官方褒獎的民間祭祀體系

如果這事情就不歸凡人管最好了。於是朝廷便有意通過旌表龍王的形式,將水權控制問題推給了以為民間神仙,從而建立起來一套合法的權威系統。圍繞著龍王組織起一套水利管理組織,即便出事,也是神仙的事。例如在邢臺縣的水利組織中就有一種“閘會”。由流域附近2到10個不等的用水村子組成。這種閘會根據用水村子距離流域的遠近包含不同的層次,小支流可以有閘會,同時也是大主流的閘會成員。

敬龍王——唯一受官方褒獎的民間祭祀體系

閘會往往根據河流和其他水源的形態分佈組成。不完全與行政區劃相同,有可能臨近兩個縣的邊界地區共組一個閘會。當一個閘會中的某個村莊強於其他村莊時就佔據某些優勢而控制水權,同樣的佔據水源優勢,例如河流上游的村子比下游的村子更具控制水源的優勢,從而佔據閘會的主導地位。一旦得勢,他們就會利用組織上的優勢來控制其他閘會成員,達成分配水資源的計劃。各個閘會首領們定期開會,商議修河渠等工程事業以及流域附近用水戶的工款攤牌徵收。

敬龍王——唯一受官方褒獎的民間祭祀體系

賦予水利組織以不可動搖威望的就是他其背後的一整套龍王祭祀體系。不僅各個村兒有自己的龍王,各個閘會還有自己的龍王廟,在二月十五日新河正選出之際,以及龍王聖誕,舊年末或發生旱澇災害之時,各閘會首領就會聚集起來恭詣龍王,焚香燒紙即白龍王,隨後首領們會餐。在察哈爾的一件龍王廟裡,有這樣一尊可怖的雕塑:一條巨大的盤龍正將一個惡人撕碎,在水會組織中對惡徒的懲罰就是向龍王獻祭,因為龍王廟不僅僅是一個區域團體的信仰,而是一個權威的象徵,影視劇《紅高粱》中有關抬龍王的橋段,大戶人家的管家出幾個銅板的高價僱人去隔壁村子的龍王廟搶龍王,直至累到吐血而死,這基本就反映了現實中圍繞水全控制問題造成的矛盾。

敬龍王——唯一受官方褒獎的民間祭祀體系

但是華北平原上,各地的龍王祭祀方式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一樣。閘會之間也存在矛盾,許多閘會之間為爭奪水權而發生爭鬥,地方政府也只有在此時才發揮調解作用,地方政府也喜歡以旌表龍王的儀式,為地方水利組織的合法性站臺。毋庸置疑,祭祀體系是中國人在帝國行政體系之外另建權威的一種常見形式。它是宗教中與人間官僚機構制度相似的天官制度相比擬的的縮影,利用封建迷信中的信仰,將自己的權威延伸至鄉村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