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野蠻生長背後,誰為消費安全買單?

又是一年3·15,不論是假貨問題頻出的電商平臺,還是發生過安全事故的商業品牌,以及安全事故頻發的購物中心,奇點君這篇盤點都旨在為行業帶來一點“冷思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消協今年發佈的消費維權主題是“信用讓消費更放心”。呼籲加快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倡導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鼓勵引導消費者依法主張自身權益。

正如中消協所說,如今我們的消費環境越來越好,但同時消費維權環境也變得更為複雜。回首近年發生的消費安全事件,誠信缺失、監管失責、防範意識薄弱是問題多發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認,偶然發生的消費安全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但對於“中招”的消費者來說卻是100%的傷害,尤其是那些危害生命安全的事故,不但給當事人及其家人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也是當事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3·15對於消費行業和商業領域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鳳凰網奇點商業出品3·15行業調查,不僅囊括假貨問題頻出的電商平臺,發生過安全事故的商業品牌,也盤點了安全事故頻發的購物中心,旨在為行業帶來一點“冷思考”。

電商

投訴高速增長,平臺表現參差

網上購物方便快捷,商品價格低廉,如今越來越多的時尚消費者加入網購行列。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達6.10億,年增長率為14.4%。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消費者權益保障如何到位?

今年3·15恰逢《電子商務法》實施後的首個消費者權益日,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披露了“2018年度零售電商十大熱點被投訴問題”,分別為退款問題、商品質量問題、發貨問題、霸王條款、虛假促銷、網絡售假、退店保證金難退還、退換貨難、客戶服務、物流問題。

在“2018年全國零售電商TOP30消費評級榜”上,依據平臺反饋率、反饋時效、滿意度等多項評估指標,好樂買、閃電降價、萌店、獵趣等7家零售電商平臺用戶綜合指數低於0.4,獲“不建議下單”的購買評級。

奇點3·15調查 | 行業野蠻生長背後,誰為消費安全買單?

跨境電商方面,小紅書、洋碼頭因用戶滿意度綜合指數相對較低,獲“謹慎下單”購買評級。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跨境網購消費糾紛頻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費者認知問題,很多消費者剛開始接觸跨境網購,對於跨境網購不能提供國內意義上的發票,且難以判斷商品的真假,導致很多商家以提供正規發票等問題誘導消費,產生系列消費問題。

餐飲業

外婆家等品牌上黑榜 消費者選擇更謹慎

當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互聯網變革,我國餐飲市場競爭也在發生巨大變化。調查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42716億元,同比增長9.5%。

食品安全問題作為餐飲品牌生存的紅線,一旦觸碰必然降低消費者的信任度與忠誠度,不僅名譽受損,還將面臨閉店風險。

今年3.15上,又有餐飲企業上黑榜,而且還是曾經領跑餐飲行業轉型的標誌性品牌——外婆家。

奇點3·15調查 | 行業野蠻生長背後,誰為消費安全買單?

3月15日,荔直播公佈了一段臥底外婆家某家旗下某家門店的後廚視頻,視頻中該門店後廚工作人員在洗菜池洗拖布,不洗菜直接炒,還有很多廚師和工作人員直接踩踏案板,甚至還有工作人員會通過給過期食材更換生產時間的方式矇混檢查。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回應稱會對涉事門店進行停業整頓。

奇點3·15調查 | 行業野蠻生長背後,誰為消費安全買單?

而日前,海口的張亮麻辣燙也因出售三無的“複合肉卷”被停業整頓。

回顧近兩年來出現過食品安全事件的品牌:一籠小確幸 “腹瀉門”事件、味千拉麵“骨湯門”泥淖、海底撈被爆“老鼠亂竄、使用地溝油”等嚴重衛生問題,這一幕幕令消費者至今心有餘悸。

置顧客利益於不顧,明星開的店也難順利經營。

剛剛過去的一年,杜海濤餐廳引發7人腹瀉、李晨餐館被吐槽“一碗沒有肉的面三十塊”、黃磊和孟非合開的"黃粱一孟"火鍋店也因價格過高閉店。

有業內人士指出,餐飲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商家相關的系統審查、標準化操作等並沒有跟上。而消費者選擇也日趨理性,不再只為品牌效應買單,而是更加關注商品本身質量,性價比高的才會成為他們的最終選擇。

美妝行業

多家知名品牌質檢不合格

值即正義的檔口,化妝品市場也呈現高速擴張態勢,消費者對化妝品日益增長的需求促使行業內品牌和企業數量的增加,同時不法商家也盯上了這塊蛋糕。

從近年查處的數樁“進口美妝假貨案”中可以一窺,當前化妝品代購亂象叢生。

為使消費者相信產品的“海外血統”,竟有人將假貨運到國外再通過代購回郵;更有甚者團伙作案,從網上回收真的化妝品瓶子後,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間內完成“人工清洗-印刷包裝-分瓶灌裝”的網紅高檔化妝品製假“一條龍”操作。

奇點3·15調查 | 行業野蠻生長背後,誰為消費安全買單?

此外,投入100萬“研發”正品包裝、品牌“內賊”與不法分子串通“洩露”噴碼、假冒品流通端 網店-代購-實體 “見縫插針”等手段更是令人瞠目。

假冒盛行之外,不少知名品牌本身存在造假、品質不合格等問題。

2018年9月26日,某美妝博主在微博發文稱,已對雅詩蘭黛旗下品牌LAMER(海藍之謎)提起訴訟,原因是其虛假宣傳並不存在的修復疤痕功效,lamer欺騙中國消費者購買,而且僅在中國虛假宣傳,該行為已嚴重違反我國廣告法。

在去年國家藥監局公佈的1071批次檢驗不合格的化妝品中,自然堂防曬乳液、日本安耐曬防曬露、森田面膜、施華蔻怡然染髮霜等知名品牌榜上有名。

奇點3·15調查 | 行業野蠻生長背後,誰為消費安全買單?

隨著各大電商平臺加碼美妝領域,國家層面加速保稅區建設,消費者對化妝品及進口美妝的需求與日俱增,選擇渠道日益豐富,提高防範意識謹防受騙已成必備素養,而在這場流量爭奪戰中,化妝品品牌商家如何修煉自身、加強仿冒監管更應提上重要議程。

購物中心

安全管控缺位,誰為生命買單?

近年來,國內多座知名購物中心發生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輕則讓消費者虛驚一場,重則造成人員傷亡,帶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說到安全事故拼出的購物中心,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悅城。

2018年2月11日13時許,北京西單大悅城商場內一名男子持械行兇,現場12人受傷,1名女性因搶救無效死亡。相信很多人對這一事件還心有餘悸。

然而,這已經不是大悅城第一次出現安全事故,2017年,天津大悅城發生“人間慘劇”,一個爸爸抱著兩個孩子站在商場四樓的護欄邊,兩個孩子不幸雙雙墜樓身亡。

而朝陽大悅城更是事故多發區,有媒體統計,其自2010年10月開業以來,至少發生了9起事故。

2014年11月,朝陽大悅城牆面裝飾板被大風吹落,砸中兩名過往行人,一人當場死亡,一人腰部受傷。

2013年10月27日,一名30多歲的男子在朝陽大悅城的第5層電梯處墜樓身亡,墜落地點正好在大悅城門口。

2013年3月9日,一名男子從大長滾梯上跳下去,當場死亡。

2011年7月28日,朝陽大悅城一部觀光電梯向下運行時,突然停在5層和4層之間,電梯中18名顧客被困。

除了大悅城,上海的新城吾悅廣場也發生過嚴重的安全事故。2016年11月11日,一名僅4個月大的男嬰不慎從3樓高度的自動扶梯上墜落,搶救無效死亡。

電梯絞住顧客衣服或鞋子的“咬人事件”時常見諸新聞,老牌百貨王府井也難逃安全事故“魔咒”。

2017年5月,長沙市民溫女士一家三口在河西王府井商場逛街,五歲大兒子右腳的鞋子被扶手梯虎口的縫隙卡住。

奇點3·15調查 | 行業野蠻生長背後,誰為消費安全買單?

如果站在購物中心的角度分析以上安全事件,大致可將其分為兩類,即負有直接責任的和負有間接責任。一般來說,前者對購物中心的負面影響更大,購物中心因承擔責任而增加的經濟成本也更大。

但不論如何,作為人流量很大的公共場所,購物中心都應該做好充分準備和安全措施,以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尤其像大悅城這樣的知名央企,如果不能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消費場所,把控基本的底線,一切在行業中取得的成就都黯然失色,又何談社會責任與擔當?

今年的315晚會,不知是否又會有我們熟知的品牌上榜,曝光不是目的,我們真誠希望,廣大商家能夠更加考慮到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真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把握細節,構建更加綠色、安全、和諧的商業消費生態圈。

奇點3·15調查 | 行業野蠻生長背後,誰為消費安全買單?


奇點 · 新媒體矩陣

大魚號丨一點號丨企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