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最大的悲劇,就是都不會“好好說話”!

中國父母,尤其是父母和子女說話多半不會善於“表達”,打擊教育中不知不覺中造成的“隔閡”可以稱為家庭教育中最大悲劇。

— 津逗媽媽

/<font>

家庭最大的悲劇,就是都不會“好好說話”!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家庭最大的悲劇,就是都不會“好好說話”!

家人是最親近的人,可往往越在外人面前和顏悅色、明白事理的我們回到家中就“原形畢露”,特別是不知何時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本著“打擊”教育方式在不斷前行著,並且還為自己找了一個“說你!父母都是為你好!”的冠冕堂皇的理由。/<font>

/<font>

我暈,這樣的教育有問題吧,和父母說話就要謙卑,教育孩子就可以不考慮對方感受了嗎?!和外人、長輩面前通情達理的我們,到了孩子面前都不能“好好說話”了,這明明就是不平等條約……/<font>

/<font>

這裡有欺負小孩的嫌疑喲!!/<font>

最關鍵的是你的不會“好好說話”,會使孩子備受摧殘,造成和孩子之間的隔閡。/<font>


/<font>

家庭最大的悲劇,就是都不會“好好說話”!

給大家舉個例子:/<font>

五一去姑母家串門,姑母家剛剛大學畢業實習中的表妹,為了過節給母親一個驚喜,用為數不多的實習工資買了一大束鮮花給姑母。(表妹一個月到手的工資只有一千多)/<font>

/<font>

同輩幾個人都說表妹很貼心,一大束花家裡真喜慶,大家都誇表妹孝順。/<font>

/<font>

不料長輩們都說表妹亂花錢,特別是姑母一上來就劈頭蓋臉指責:“你出息了!才從學校出來掙幾個錢?買這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有什麼用?你一個月就不能省著點?成天亂花錢,能讓我和你爸少為你操點心嗎?……”/<font>

/<font>

原本笑容滿面的表妹低下了頭,一聲不吭地委屈地走進了房間,直到吃晚飯前都沒有出來。/<font>

/<font>

我跑過去和姑母講:“大過節的,表妹也是一番心意,這花多漂亮,您表揚表揚她呀。”/<font>

/<font>

誰知姑母直接給了我一個“你懂什麼”的表情,自己卻美滋滋地捧著那束花,開心的插到花瓶裡,擺在了家裡最顯眼的位置。/<font>

/<font>

我看完整個過程,心想:典型的傳統式打擊教育,好話不會“好好說。”/<font>


/<font>

家庭最大的悲劇,就是都不會“好好說話”!

很顯然,姑母不是不喜歡那束花,也不是不感激女兒送花的心意,只是本能的用錯了表達方式,習慣性斥責、譏諷和打擊。/<font>

/<font>

這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做法,他們認為“謙虛使人進步。”習慣性讚揚會令孩子心浮氣躁,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還自認為這是家庭教育。/<font>

/<font>

殊不知“謙虛使人進步”不等於打擊式教育,孩子自信的建立源於實踐過程,家人的肯定是孩子的動力。/<font>


/<font>

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一些父母對孩子說:/<font>

你看xxx多懂事,你有人家一半能幹我就享福了! /<font>

就你還想幹XX,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嗎?算了吧!/<font>

你什麼都不行,就算行也是一時的! /<font>

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真沒用!/<font>

…… /<font>

類似這樣生活中,父母不會“好好說話”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實個人覺得父母都是愛子女的,問題就出在不會“好好說話”上,善意卻用“打擊”教育的方式表達造成了隔閡,父母自己卻完全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下子女繼續模仿自己的父母教育下一代嗎???/<font>

/<font>

來自家人的“冷嘲熱諷”是最可怕的。對於孩子來講寧願在外面打破頭,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font>

/<font>

責罵的傷痕是無形的,但會給人內心帶了傷口。/<font>


/<font>

家庭最大的悲劇,就是都不會“好好說話”!

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是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font>

/<font>

孩子雖作為一個獨立個體,但在在成長中尚處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心理未成熟階段,“打擊”教育很容易使他們變得不自信或自卑,最後不願與人溝通,甚至疏遠父母。/<font>

/<font>

可見“好好說話”,是家庭教育必修課。作為孩子父母,應該學會用愛去聆聽彼此的需要,學會情緒管理,不要在孩子面前總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font>


/<font>

家庭最大的悲劇,就是都不會“好好說話”!

家庭最大的悲劇,就是都不會“好好說話”!

一家人幸福就在於彼此牽掛, /<font>

彼此之間, 從學會“好好說話”開始,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font>

父母不是絕對的“高高在上”, /<font>

家庭的溫暖最重要。/<font>

請都站在彼此的角度考慮,/<font>

理解對方的不安,安撫對方的焦慮,/<font>

肯定對方,給與對方信心和支持,才是關鍵。/<font>

上述均為個人觀點和育兒經驗,希望這裡和大家分享。/<font>

/<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