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開車不累,有的人就特別容易累?

73008371


開車累不累,和人有關,和開的車也有關。

和人有關的原因就不多說了,比如駕駛習慣不好、開車容易緊張或是剛拿駕照,這些朋友多少會覺得開車比較累。

我們重點說說車。

首先來說,開手動擋肯定是要比自動擋累的,即便您是個老司機,也違背不了機械原理的基本定律。

以此展開,車好不好開也是決定人會不會有疲憊感的重要原因。那怎麼定義好開呢?這個問題折磨了大家一百多年,現在看來至少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均衡才行。

1. 汽車座椅設計

千萬不要小瞧座椅。座椅對於駕駛員肩、腰以及臀部和大腿的支撐性能夠直接影響到駕駛員的舒適感受,而且汽車座椅不同一般的座椅,它是放在運動中的汽車中,這就好比我們坐船,船在岸邊,您不會覺得難受,但開到江中間了,晃盪起來的感覺能讓你胃裡翻江倒海。


針對座椅的舒適性,我們又分為靜態舒適性和動態舒適性。即便我們模仿沙發設計(19世紀初的汽車座椅就是這麼幹的),把汽車座椅的靜態舒適性做得很高,但由於支撐性不好,運動起來的動態舒適性可能就大相徑庭了。

現在一些企業還推出了零重力座椅,就是為了強化動態舒適性。

2. 整車佈置(內飾)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關於人機工程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人機工程學是一門多學科的交叉學科,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不同的作業中人、機器及環境三者間的協調,研究方法和評價手段涉及心理學、生理學、醫學、人體測量學、美學、設計學和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


這聽起來有些複雜,說白了就是怎麼讓你爽,避免做無用功、避免人體傷害、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而關於整車佈置(內飾)的重要性,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有些車的方向盤中心和座椅中心不在一條線上,像上圖這種偏一點倒是無所謂,如果偏多了會很難受。有些車型整車佈置沒做好,方向盤會有些歪,不利於長時間駕駛。

3. 底盤舒適性

關於底盤舒適性的問題就不用過多展開了。通常來說路感比較清晰的底盤,駕駛起來會有樂趣些,但遇到顛簸路面時的舒適性較差,拋跳感會比較明顯。

4. 駕駛視野

駕駛視野不能太壓抑,否則長時間駕駛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A柱過分傾斜或粗大、後窗或側窗倒車觀察視野過小卻沒有補償措施、坐姿很低,這些都會影響駕駛舒適性。


5. 發動機和變速箱匹配

發動機和變速箱匹配質量會影響整體的平順性。想想看,您要提速的時候發動機半天才反應,真挺影響駕駛心情的。


東拉西車


我今年的二月二十六號早上七點從單人上海出發四川巴中,三月一號下午五點回到上海家中,來回全程四千多公里,為了安全去時二十六號晚七點到湖北宜昌霧渡河開房睡覺,二十七號下午三點半到目的地,二十八號早上七點返回,晚上七點到湖北武漢吃飯開房睡覺,1號早上七點出發下午五點安全到達上海家中,全程無疲憊感,我開車不喜歡有人和我說話,聽音樂,駕齡25年,大小車都開過,四十二米的混凝土泵車開過兩年,自我感覺良好,駕駛技術路面判斷能力比較自信,但不太相信其他車輛,所以我從不緊跟其他車輛,始終保持一定安全距離,跑高速絕不超過限速的百分之二十,給我的感覺就是開車有一定的天性,只有喜歡開車才不會有疲憊感,我是寧可開車也不坐飛機火車,我發現自己開車就不會覺得累,當然為了安全晚上最好是晚上床上睡四個小時以上,有利於保持清醒頭腦,畢竟開車會遇到很多不確定因素!


廣闊胸懷545


看個人身體情況跟心情吧,我白天開車開一天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晚上絕對開不了,只要天一黑開車就瞌睡。開車心情好的時候,一點都感覺不到累,在新疆,青海,甘肅敦煌等地開車的時候最喜歡的是一直往西開,向著落日的方向,看到對面小路上上偶然出現的一輛貨車,在落日的餘暉下,感覺特別溫馨,想著是不是他們著急回家,家裡是不是有個等著爸爸媽媽回家的孩子,想著別人家的幸福,自己心裡也很平和,很安定,關鍵是在無人區開車,心放空了,也就一點不覺得累。


潘143887298


我是一位癌症患者(食管)58歲,2011年做手術、8次化療、30次放療,身體狀況是不能與正常人相比的。2018年自駕遊12540公里(湖北、陝西、河南、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重慶、湖北),時間31天,平均每天400公里。我認為開車累不累,主要是開車姿態及心情,特別是開車姿態,有時一天跑900多公里並不感覺特別累,本人體會是:身體支撐在座位背靠上,絕大部分時間是單手控制方向盤(道路狀況不好時除外),身體手臂與方向盤調整好角度與距離,當然每個人身高、體型不一樣,可以慢慢調整到最佳狀況。


qvbdcidtf


我的經驗是:長途開車累不累與兩個方面關係密切(可以說起決定作用)。

(1)開車時候的坐姿。大家平常開車都坐的比較直(包括我平時開車)。主要是城市啊,駕車突發情況多、平繁且複雜,需要及時處理突發情況。所以靠背基本在90度到100度之間。

而我長途駕車的時候,都是把靠背調到110度至120度,人處於列為後靠的狀態。這種駕車姿態特別適合超長距離多天連續駕駛的長途駕駛(每天開車超過十小時,並且不是城市道路)。這種駕車姿態將身體重量的一部分由靠背給轉移到座椅上,減小了對脊柱的壓力。

我連續開車最長超過15個小時(去年8月新藏線時),到地方以後下來唯一感到不適的就是雙腳,走路都已經不自然了。而腰臂都沒有酸漲的感覺。

(2)中央扶手箱的高低和位置,其重要性僅次於靠背的角度。如果不合適就需要改造扶手箱。

扶手箱的高低和位置這樣來判斷是否合適:手搭在方向盤上,手肘關節自然下垂就能放在扶手箱上。

我的車原扶手箱太低了,太短無法達到適合狀態,通過改造以後完全滿足手臂自然下垂以後,手肘就放在扶手檯面上。

這種既避免了長途駕駛以後手臂的酸脹發生,又是手臂的重量,不會由身體來承載,進一步降低了脊柱承載的重量。


林肯149931219


本人三十多年老司機,以前在單位開大車,就是老解放還有日本三菱多田野25T大吊車,也開過各種小型車。

現在退休了,不過,一直以來只要不上高速公路,累不累的我能堅持跑八九個小時無所謂。只要跑高速,二百公里以內還好,多了就困,就算找個服務區休息一下,開一會還是各種困。

2018年四季度去西南各省遊玩,跑了兩個月一萬多公里,基本走的是國道、省道,跑一天也不覺得很累。


瘦竹老久


開車累不累,取決於對開車的適應性。

一、駕駛適應性

駕駛中有句話:開車是福也是禍。是指一個人的個性對開車是有影響的。適合的相對比較安全,不適合的就可能容易出問題。稱為駕駛適應性。因此,有些人學完車根本就不開車,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

二、職業適應性

駕駛適應性,是從一個人開車的極限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在安全的基礎上,還有一個指標就是職業適應性。比如職業駕駛員。有些人開車就是不覺得累。我見識過一個軍人司機,年齡接近六十歲了,按說這個年齡的開車反應都不太行了。可他開車從南方到北方一氣呵成幾千公里點事沒有。而有些人試試,雖然還安全,恐怕上百公里就得完了。不能不承認差異。這種差異就是職業適應性。再比如,有些人喜歡當官,可是幾十年下來還是那個科員(排除非能力因素)。而有些人幾年就能升到處長。

因此,你不能不服:開車最適合(適應)的輕車熟路、如魚得水。不適合的寸步難行。


劉俊利


我開轎車不會累,有一次一天殺到重慶1000來公里,第二天辦完事又殺回家,全程高速,真不覺得累,但是容易犯困。開SUV大概200公里左右就會覺得大腿和腰肌酸,比較累,需要下車活動一下,但是不犯困,所以家裡買了2張SUV,一張X1,一張維特拉,累點總比犯困好吧。


四十無聞


這個說法也許站得住腳。我可能就是這樣的人;

一,五十五歲時,女兒非要我去學開車,說今後開車接送外孫。從來沒有摸過方向盤的我,在駕校學習中,教練非說我是開過車的,處處顯得老道,沉著,熟練,可我發誓沒有開過。

二,學習中,從理論,場訓(倒杆,側方位停車,壓餅……),路考……,只要進考場,一把通過!絕對不會補考。

三,學習完結,上午拿到駕照,當天下午就開著女兒的車上路,逛農貿市場,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買菜,晚上逛夜市(說也奇怪,女兒就不怕我出事)。

四,今年俺六十三歲了,時常開車去三峽庫區遊玩,一開就是五六個小時,不感覺累。最誇張的一次,重慶出發,開車去成都及成都附近區縣耍,一邊走一邊耍,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回重慶,真是“朝辭山城彩雲間,千里川渝一日還”!不累!同往的坐車人個個都好累摻了,我不覺得累,反倒精神煥發的。


唯一無法確定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和個人愛好和性格有較大的關係,去年我和我老伴一起到西北(新疆)自駕遊,行程12600餘公里,在歷時70余天獨自一人駕車的旅行中,我就沒有感到疲勞,反而還有愈走愈有興趣的感覺,心情開朗或許也是其中原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