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尼泊爾互聯互通正全面推進

文 | 郭楓

自從1955年建交以來,中國和尼泊爾一直是山水相連友好鄰邦。2017年,尼泊爾和中國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致力於加強“一帶一路”框架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投資等領域合作,構建全方位互利合作格局。

不久前,在出席“一帶一路”國別商務論壇暨中國—尼泊爾商務發展主題論壇時,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表示,中尼兩國已建立起多種交流溝通與合作機制,互聯互通正在全面推進,經貿合作各領域發展勢頭良好,雙邊貨物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雙邊商品結構具有一定互補性,經貿發展前景光明。

目前,中國是尼泊爾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二大旅遊來源國市場,也是尼泊爾最大的發展援助者之一。“尼泊爾除了積極推動雙邊經濟合作外,也願意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推動本國和鄰國新興活力經濟體的區域一體化。‘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成為擴大中國和南亞國家,特別是和尼泊爾發展前景的合作框架。尼方願與中方共同朝著這一方向努力。”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出席此次論壇時稱。

中國和尼泊爾互聯互通正全面推進

加強口岸合作成為中尼雙邊共識

2018年,在尼泊爾總理卡德加·普拉薩德·夏爾馬·奧利訪華期間,中尼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全方位、持續推進中尼“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口岸、公路等方面的互聯互通,打造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目前,拉薩、成都、昆明、廣州、香港、西安等6個城市開通了直航,2個口岸開通了公路網。鮑德爾表示:“我們已經簽署了過境運輸協定,尼泊爾經中國過境的運輸議定書也於近日確定下來。雙方同意發展跨境經濟區,促進跨境電網互聯互通。”

在聯合聲明中多次提到雙邊口岸合作。對此,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黨英傑表示,口岸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是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紐帶。截至目前,在中尼1439公里邊境線上,《中尼邊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協定》協商開放6對邊境口岸,目前吉隆、普蘭口岸運行良好,其中吉隆口岸已升格為國際性口岸,2017年吉隆口岸進出口貨運量11.7萬噸,同比增長12%,裡孜、陳塘和日屋等3個口岸開放問題正在研究推進中,未來還將開放中尼鐵路及其他口岸,雙方口岸合作積極務實、潛力巨大。

作為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必經的通道,雲南在連接中國和尼泊爾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樑紐帶作用。2018年1—10月,雲南對尼泊爾進出口總額為139萬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2萬美元,進口額為116萬美元,雙方的貿易還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據云南商務廳巡視員黃珊介紹,從2014年開始,雲南省每年都為尼泊爾爭取國家獎學金名額,每年為尼泊爾提供10多名雲南省政府獎學金名額,包括本、碩、博學生,也有漢語培訓生。

西藏商務廳副廳長楊國良指出,尼泊爾是西藏重要的雙向投資合作伙伴。自2010年8月至今,西藏在尼泊爾投資企業已達8家,投資額共計3800萬美元,涉及航空運輸、進出口貿易等領域。截至目前,尼泊爾在藏外商投資企業共計37家,註冊資金1925.23萬美元,企業經營範圍涉及美容美髮、金銀首飾加工、餐飲等領域。

中國和尼泊爾互聯互通正全面推進

服務貿易成為中尼兩國經貿亮點

據最新發布的《“一帶一路”中國——尼泊爾商務報告》顯示,2017年,旅行服務貿易為中尼兩國服務貿易額最大領域。目前,在尼泊爾投資的中資企業超過100家,涉及水電、航空、餐飲、賓館、礦產、中醫診所、食品加工等行業。顧學明認為,在服務貿易方面,中國和尼泊爾具有天然優勢,以旅行、運輸、建築三大類為主,服務貿易規模穩步擴大。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王禾指出,尼泊爾是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最積極的國家之一,尼泊爾多個水電站項目均由中國公司參與建設。2013年至2018年10月,中國企業與尼泊爾新籤承包工程合同229份,簽訂合同額共33.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共18.8億美元。其中,加德滿都經庫裡卡尼到黑托拉高速公路KKHT公路,合同額5.9億美元,是2013年以來中國企業在尼泊爾承攬的最大的工程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尼泊爾第一條標準高速公路。王禾認為,中尼合作表明“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中尼兩國人民的利益。

“華為、中興、中國葛洲壩、中工國際、紅獅水泥、華新水泥、四川投資集團等中國大企業已經在尼泊爾投資,還有更多企業對尼潛在潛力表示興趣。水電、基礎設施、數字技術、草藥加工、農業、酒店、旅遊和採礦是尼泊爾潛在的優先投資領域,中國的現代技術和管理將最受歡迎。”鮑德爾說。此外,中國小米、OPPO手機的生產商也在尼設立辦事處、貿易代表處,為當地提供質優價廉的通訊設備。

世界十大最高山峰中,有8座位於尼泊爾。尼泊爾長久以來深受登山愛好者、探險者的青睞。這裡獨特的野生動物、悠久的歷史古蹟、地勢落差大的河流和峽谷等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愛好者。尼泊爾2016—2025年國家旅遊發展戰略預見性地指出,到2025年,到訪尼泊爾的旅客人數將增加至5倍,達到252萬人次。鮑德爾表示,尼泊爾的酒店服務業和會展旅遊業(會議、獎勵措施、會議和展覽)仍然有巨大的投資機會等待挖掘。

除此以外,尼泊爾駐華大使館公使蘇世指出,尼泊爾潛在的投資領域還有:能源、礦產資源、農業領域以及服務業如信息和通信技術、醫療和教育等方面。尼泊爾大量的工業基礎設施項目正在籌備中,水電項目發展機遇巨大。

此外,中尼兩國正在進行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未來將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等領域開展自貿區談判,創造更好的貿易投資環境,為雙邊經貿關係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和尼泊爾互聯互通正全面推進

投資尼泊爾要紮實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

蘇世告訴記者,目前尼泊爾在眾多領域對外資開放,並且為了進一步促進外資,尼泊爾政府頒佈了多項政策。外資投資者應在尼泊爾申請並取得投資核准後,方可進行公司註冊與商業活動。基於投資規模,外資者可向工業局或者投資委員會申請外資批准,外資准入及運營相關法律主要為1992年版的外資與技術轉讓法和2011年版的投資委員會法。

據瞭解,尼泊爾2017年頒佈的《公司法》修訂版簡化了公司註冊與行政管理的手續,更加方便和透明,對於公司名稱及品牌保護、破產及違規公司註銷的特殊規定等都做了簡化。2016年《工業企業法》簡化並明確了工業企業准入、運營及撤出的流程,包括稅務優惠政策、增值稅、關稅優惠、工業企業“國民待遇”等。並且,在經濟特區內設立公司,所得稅減免力度大,可享受原材料進口免增值稅等措施。

與此同時,顧學明也指出,中尼兩國經貿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問題。比如中方貿易順差大;尼對華出口商品結構單一、貿易增長動力不足問題,以及深化雙方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問題等。

尼泊爾中資企業協會認為,由於尼泊爾政策不穩定、基礎設施缺乏、各地頻發罷工等因素,中資企業在尼泊爾投資的項目面臨諸多挑戰。但從發展角度來看,投資者也取得了先期佔領市場的優勢。因此,紮實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全面評估各種風險,充分做好應對準備,尼泊爾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

對此,尼泊爾中資企業協會建議在尼泊爾發展的中資企業要加強對市場的深入調研,切忌照搬中國國內經驗;要釐清機遇與風險,把握尼泊爾政策走向,確保項目推進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要尋求法律支撐、通過商業化模式推進項目。同時要加強合同細節的把握,對責任、義務的規定以及出現問題後的糾紛解決條款要高度重視,以免出現問題後陷入被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