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蕓薹素,看看它們的神奇之處

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蕓薹素,看看它們的神奇之處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良好的殺菌劑,給我們的農業種植帶來很多的益處,隨著長時間、大範圍、大劑量、單一的使用,帶來了一些負面的作用,例如防治效果下降、抗性增強等。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在全球農藥殺菌劑單品排名的榜單上,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簡稱:“菌酯兄弟”)都是榜單中的姣姣者,同屬於甲氧基丙烯酸類的殺菌劑,自上市以來憑藉其廣譜的殺菌、卓越的效果、對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對作物的生長促進作用,獲得了用戶的青睞。

2014年全球銷售前15位殺菌劑品種

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蕓薹素,看看它們的神奇之處

但隨著長時間、大範圍、大劑量、單一的使用,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作用,例如防治效果下降、抗性增強等。

蕓薹素

蕓薹素是一種甾醇類的化合物。蕓薹素被代謝之後,它的甾醇集團可以用來合成剩下的這些激素。比如說生長素,它可以向這方面去代謝,它也可以向細胞分裂素這個方向去合成,所以起到中間的一個協同和樞紐的作用。

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蕓薹素,看看它們的神奇之處

蕓薹素的作用非常特殊,兼具乙烯、赤黴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作用,就是說蕓薹素是一個多面手。蕓薹素可以增加殺蟲殺菌劑以及除草劑的藥效、降低作物抗藥性、促進生長、避免藥害、提高品質和增加產量。是應用作物最廣、最百搭的調節劑。

“菌酯兄弟”+蕓薹素,能產生多大的好處?

互相溶解,協同增效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屬於酯類,與蕓薹素甾醇能夠很好的相互溶解。所以,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傳導的時候可以攜帶蕓薹素一起,而蕓薹素傳導的時候也可以攜帶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一起,就能夠很好的協同它們倆個之間的移動性。

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蕓薹素,看看它們的神奇之處

增強抗病性,降低抗藥性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屬於作用靶標比較單一的殺菌劑,極易受病原物單基因或寡基因突變即可降低與受藥位點的親和性而表現藥效降低。隨著藥效下降,農民往往又增加使用劑量和使用頻率,進一步增加了選擇壓力,加速抗藥性病原群體的形成,由量變到質變,最終導致藥劑防治徹底失敗,產生抗藥性。

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蕓薹素,看看它們的神奇之處

病菌侵染葉片之後,作物本身會產生抗性。由於病菌的侵染,作物體內會合成一些抵抗病菌的物質,合成的過程就是代謝的過程,而蕓薹素是能夠促進作物體內抵抗病菌的物質的合成,這就是蕓薹素對殺菌劑的協同作用。同時也可以減少殺菌劑的使用次數,降低病菌抗藥性

促進營養轉化,調節植物生長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可以增加葉片葉綠素含量,能夠極大地促進作物本身對氮元素的吸收和利用量,所以使用“菌酯兄弟殺菌劑”之後,作物葉子綠油油的。

但是如果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量用的比較大,氮元素會在細胞體內大幅度的吸收,氮元素的轉化作用沒有跟上,吸收量就特別大了,這個時候會造成氮中毒。

如果把蕓薹素加上,就會發現能夠增加氮元素的轉化量,就不會造成氮中毒。並且

蕓薹素本身具有非常高活性的調節生長作用、增強作物抗逆性

避免藥害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有很強的滲透性(滲透性: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但正是因為滲透性太強,“兄弟殺菌劑”卻限制了使用,正所謂成也滲透性、敗也滲透性!

混配不當導致灼傷幼果

乳油、有機硅、有機磷等類農藥或者助劑會增加藥劑的滲透性,使作物吸收了超過能夠忍受的極限而產生藥害。並且,乳油農藥中的其他溶劑容易和嘧菌酯產生反應,降低使用效果或者生成對作物不良的成分而產生藥害。

蕓薹素可迅速協調體內各種內源激素水平,調動修復核酸和蛋白質合成的各項機制,通過愈傷植株組織,修復作物受損細胞,預防和緩解藥害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不能和有機磷(如:敵百蟲、毒死蜱、三唑磷、丙溴磷等)、有機硅助劑、以及乳油類藥劑混用。所以使用蕓薹素的時候可以選擇粉劑和水劑的,不要使用乳油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